本文来自作者[一只东方呀]投稿,不代表娱乐盟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lmeng.com/zonghewenda/202412-26829.html
项目地点:阿联酋阿布扎比 建筑设计:弗兰克·盖里 △ 方案效果图 ©Gehry Partners 该博物馆占地约3万平方米,位于萨迪亚特文化...
项目地点:阿联酋阿布扎比
建筑设计:弗兰克·盖里
△ 方案效果图 ©Gehry Partners
该博物馆占地约3万平方米,位于萨迪亚特文化区的中心地带。盖里以一系列不对称的圆锥体环绕主楼,这些圆锥体既是博物馆的入口,也是展览空间。博物馆前卫、现代,拥有面向阿拉伯湾的壮美景色。
博物馆方案于2006年首次公布,最初计划于2012年问世,但其建设工作长期未启动。现在,建筑轮廓已逐渐清晰,“2025年建成”的预定目标有望实现。
△ 工地实景 ©Victor Besa
△ 方案效果图 ©Gehry Partners
项目地点:阿联酋阿布扎比
设计单位:Mecanoo
△ 外观效果图 ©Mecanoo
该博物馆通过展示当地的自然历史奇观,带领游客进入一场“穿越138亿年的时空之旅”,并引发对地球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项目面积超3.5万平方米,通过几何元素构成蜂窝状、类似天然岩石的形态,旨在提高人们对自然界的关注和认知。水和植被在设计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象征着沙漠中的强大生命力。
△ 2024年5月工地实景 摄影:Red Vertex
△ 方案效果图 ©Mecanoo
项目地点:阿联酋阿布扎比
设计单位:Foster + Partners、WSP Group
△ 工地实景 图源:mediaoffice.abudhabi
设计将高效的当代形式与传统阿拉伯设计元素相结合。建筑位于一个风景优美、微微起伏的土坡中,这一地形是对阿联酋地形的抽象。土坡上方立着五个轻质钢结构作为太阳能热塔,由于烟囱效应,塔顶的积热将促使空气从下方吸入,利用翼型背风面的负压将热空气抽出,促使新鲜空气流通。
建筑室内营造出纪念性的空间体验,吊舱状的展廊悬挂在中央大厅上方,大厅空间半埋入地下以充分利用土壤的热能特性。
△ 外观效果图 图源:Foster + Partners
△ 室内效果图 图源:zayednationalmuseum.ae
项目地点:中国浙江安吉
设计单位:MAD建筑事务所
EPC工程总包联合体: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方案整体鸟瞰效果图 ©MAD
项目邻水望山,位于安吉“两山”未来科技城的核心启动区。大剧院、会议中心、文化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艺术教育中心等六处场馆在此平缓铺开,散落在青绿茶田和“竹叶”屋顶之下,如同一处大地艺术景观。这里将是安吉未来聚集文化、生活、艺术、教育、自然的城市客厅。
设计以两岸视觉通廊为轴布局:场地中央并没有被庞然建筑所占据。中轴连廊成为了开放的户外平台,为市民提供了活动和观景的空间。人们目极之处,是远山、云雾、天空,让场地充满仪式感。
△ 方案效果图 ©MAD
△ 施工现场 ©MAD
项目地点:中国北京
设计单位: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 项目实景 ©ZHA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新国展二期项目毗邻首都机场,设计从中国传统建筑金色琉璃瓦的纹理获取灵感,以“紫金丝带”为设计理念,寓意共建“一带一路”,表达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美好愿景。
“鱼骨式布局”形成的中央绿轴通过一系列连廊及室外庭院,将展厅、会议中心和酒店和谐串联,使超大尺度空间回归到人的尺度,并赋予建筑更多活力。
△ 鸟瞰效果图 渲染:Atchain
△ 屋顶效果图 渲染:Brick Visual
项目地点:日本大阪
场地设计制作人:藤本壮介
△ 总体鸟瞰效果图 图源:ins@expo2025japan
藤本壮介在世博会场馆外围设计了一条长2000米、直径615米、高12米至22米的环状回廊,与各国家馆相连接。“木环”在技术上展示了木建筑的可能性,表达了将传统木结构工艺与现代建筑设计结合的理念。
本次世博会将于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在大阪“梦洲”人工岛举行,总体主题为“Designing a Future Society for Our Lives”(设计未来社会,让生命绽放光彩),旨在促进关于未来城市和社会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深刻思考和对话。
△ 方案效果图 ©Sou Fujimoto Architects
项目地点:日本大阪
方案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全过程工程咨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 建筑效果图 供图:中国院
中国馆建筑设计方案“中华书简”,取形于中国传统的书简长卷,融合竹子、汉字、书卷三个主要元素,展示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华文明精神标志和文化精髓。
中国馆内部延续书简长卷的主题立意,与现代展览有机结合,层层递进的展示空间犹如文明演进,从历史走向未来。封闭的无柱展厅与自然采光空间巧妙结合,虚实相生,既便于布展,又在观览中营造人与自然互动的美妙感受,呼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 模型照片 供图:中国院
△ 建筑效果图 供图:中国院
项目地点:中国浙江杭州
建筑方案设计:家琨建筑
景观方案及扩初设计:TLS景观设计
合作设计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汉嘉设计
△ 总体鸟瞰实景 摄影:文沛 ©家琨建筑
“珍视杭钢历史,呵护时间痕迹,谦逊衬托遗存,山水之间造园。”
钢铁厂以相同的生产工艺为基础,因此形式趋同。为了在相似条件下创造独特性,设计强调江南的地域文化特色,为杭钢园区引入了一个当代园林系统。新建建筑匍伏环绕于遗存之下,以板柱为基本元素,以平远为形式特征,以锈红混凝土为基本材质,力求化解体量,以适度的分寸融入遗存建筑。其形态对高耸而复杂的工业遗存是一种对比和衬托,而色彩和气质上则是一种呼应。
如果说遗存建筑是控制全局的“展品”,新建建筑则是衬托展品的“展台”。“大运河杭钢公园”改造项目期望成为不可复制的文化地标。
△ 实景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家琨建筑
项目地点:意大利都灵
设计单位:OMA、Andrea Tabocchini Architecture
△ 效果图 ©OMA
设计旨在恢复博物馆首层庭院的公共性质,并将其与都灵的公共空间网络重新相连。方案由六个具有独特尺度、功能和特征的城市空间定义。一条中央通道串联这六个空间及入口,开放的立面进一步吸引公众进入博物馆和庭院。双层的多功能庭院展示了博物馆的原始建筑及其干预痕迹,上方透明的顶棚兼顾雨水收集、空气通风和照明,以满足可持续发展愿景。
△ 方案效果图 ©OMA by Alessandro Rossi
项目地点:中国上海
综合规划概念和南部建筑群改造:MVRDV
△ 总体鸟瞰效果图 ©Ucharm
在“GATE M 西岸梦中心”综合规划概念和南部建筑群改造方案中,MVRDV对前工业区内不同风格和不同时期的建筑进行了改造更新;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
明亮的橙色路径、楼梯、坡道和桥梁网络,表达出以人流动线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将原本废弃且零散的单体建筑串联成一个有凝聚力的整体,同时结合丰富的商业和公共设施,为黄浦江的滨江两岸带来更多的活力。
△ 单体改造效果图 ©Ucharm
△ 施工现场 ©Gate M 西岸梦中心
项目地点:中国北京
设计单位:2Portzamparc、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 建筑外观实景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项目位于北京中轴线北侧,由会展主体建筑与办公、商业等配套部分组成,曾在2022年冬奥会期间作为北京赛区主媒体中心。
主体建筑的建筑面积约41.9万平方米,造型轻盈而舒展,斜切的屋檐与内曲的立面交接出一条弧形的曲线。内凹的曲面之下,是宽阔的檐下广场。外幕墙运用参数化生成开窗形式,恰似一群轻盈的飞鸟,以灵动韵律体现建筑与自然的呼应。
△ 建筑鸟瞰 图源:2PORTZAMPARC官网
△ 建筑立面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项目地点:中国浙江嘉兴
设计单位:张·雷设计研究 azLa
△ 形态示意图 ©张·雷设计研究 azLa
海宁高新区毗邻杭州下沙大学城,所在地长安古称长河,文人皆称其为修川。修者,长也;川者,河也。文体中心前后折叠,大地的颜色,水平流动;文展中心上下折叠,天空的颜色,垂直延伸。平面是“川”字之解析,空间是折叠之远意。
新区的灯火有明有暗,有人建墙,有人开窗。折叠的风景,川流不息的光,打破实体的建筑边界,走向真实的世界。
△ 概念及总平面图 ©张·雷设计研究 azLa
△ 建造现场 ©张·雷设计研究 azLa
项目地点:德国汉诺威
设计单位:MVRDV
△ 效果图 ©MVRDV
MVRDV对其早期项目,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荷兰馆进行了改造。设计保持了荷兰馆“堆叠景观”的概念。原始设计的特征被特意保留,并融入办公元素。
原展馆将转变为办公楼,周围增加两栋新建筑,其一为学生宿舍,另一栋则容纳办公室和停车场。这些围绕街区场地的体量呈阶梯状下降,形成一系列可达的彩色露台,并在场地西侧创建了一个入口点,可通往中心的庭院。
△ 总体鸟瞰效果图 ©MVRDV
△ 效果图 ©MVRDV
项目地点:中国广东广州
建筑、室内、景观设计:直向建筑
△ 鸟瞰效果图 ©直向建筑
在九龙湖社区河畔,直向采用街巷、花园、广场、风雨连廊等多种空间类型的组织,将不同尺度的美术馆展厅和食堂编织在一片贯穿场地的榕树大道周围。设计结合当地气候特点,通过挑檐、廊道和台地等空间操作对流线、功能和视线进行组织,树与微地形、自然轴线与城市网格构成了空间系统所回应的关键要素。
设计团队希望,这个建筑群落能够形成一个复合浓缩的城市空间,承载多样化的社区生活,展现对未来生活理想形态的设想。
△ 美术馆群落西侧入口效果图 ©直向建筑
△ 东侧美术馆主展厅效果图 ©直向建筑
项目地点:中国宁夏银川
设计单位:迹·建筑事务所(TAO)
△ 酒庄全景效果图 ©迹·建筑事务所(TAO)
嘉地酒庄位于宁夏贺兰山东麓,占地约21公顷(317亩),总建筑面积约为5,900平方米。北翼生产区的坚实体量可以抵御北风,中部品酒和宴会厅捕捉西向的最佳山景以及美好的日落,南翼客房则拥有阳光与葡萄园的景色。U字形布局的白色建筑以水平伸展而又起伏有致的姿态,匍匐游走于酒园舒缓的地景中,与连绵不绝的贺兰山及地平线形成对话,联系天空与大地,提示酒与阳光和土地的关系。
建筑外墙采用的石头就取自场地,这些原本沉睡于地下的石头让建筑归属于这片土地。涂刷成白色则赋予建筑一种抽象的形式感,又使其从自然中浮现出来。
△ 水庭空间效果图 ©迹·建筑事务所(TAO)
△ 观景塔实景 ©嘉地酒庄
项目地点:荷兰鹿特丹
设计单位:MAD建筑事务所
△ 效果图 ©MAD
MAD将“移民”主题升华为流动、多元、碰撞等与当代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方案以飞升的银色楼梯和海鸟雕塑,为库房带来全新面貌。两条旋转楼梯相互交缠,从玻璃屋顶延伸而出,在顶部连结形成一处360度的观景平台。
建筑的改造充分考虑了整体的功能实现以及对周遭环境的融入。观众从河边或城市均可进入博物馆,到展厅观展或走上旋转楼梯俯瞰城市,游览动线具有弹性。建筑临河的底层空间融合了创意、餐饮、文化等多元功能,充分激发社区活力,让Fenix移民博物馆不仅延续历史,还成为催生新文化的重要场所。
△ 施工现场 ©Frank Hanswijk
项目地点:中国上海
建筑设计:马泷工作室_BIAD
△ 方案鸟瞰效果图 ©马泷工作室_BIAD
项目设计选择两个超尺度的L型形体相互连接,形成240×240米的正方形巨构建筑嵌入城市肌理之中,两栋办公建筑各自独立却又保持沟通,员工们可以从空中办公、裙房屋面、景观地面、下沉广场四个维度进行连接。
近地空间采用流动曲线整合地面广场、下沉庭园、裙房屋面花园,将配套裙房隐蔽于地景森林之中。园区主要的功能空间架于景观森林之上,通过分散设置的12组竖向核心筒连通地面空间,形成人工与自然、科技与自然的交织。
△ 建筑外观效果图 ©马泷工作室_BIAD
△ 施工现场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项目地点:美国纽约
设计单位:Foster + Partners
△ 建筑外观效果图 ©Foster + Partners
这座60层、高423米的大楼位于曼哈顿中城,使用创新的扇形柱结构和三角形支撑系统,将建筑底层架空,解决了场地的限制,减少了建筑底部与街区的接触面积,保证视野得以延伸。新大楼可容纳1.4万名员工,并提供充裕的户外空间。
这座大楼的电力将完全来自纽约州水力发电厂的可再生能源,能够实现运营过程的净零排放。项目从旧建筑中回收、再利用或升级改造的材料达到97%。
△ 底层效果图 ©Foster + Partners
△ 室内效果图 ©Foster + Partners
项目地点:葡萄牙波尔图
设计单位:Kengo Kuma & Associates、OODA
△ 鸟瞰效果图 供图:KKAA
波尔图Matadouro屠宰场曾经是所在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和发展引擎之一,但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停用。设计旨在将这座已被废弃多年的建筑改造成社交互动中心,同时保留建筑记忆。
方案创造出一个从远方就能看到的,有强大存在感的结构,并通过桥梁将其与市中心重新连接。覆盖整个场地的屋顶将新旧建筑融合,屋顶下包含博物馆、图书馆、表演空间、艺术档案馆和创意实验室。
△ 效果图 供图:KKAA
△ 施工现场 摄影:Pedro Cardigo 供图:KKAA
项目地点:中国北京
设计单位:贝氏建筑事务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 效果图 供图:中国院
历经两年国际竞赛,北京三一全球总部由贝氏中标,并联合中国院完成深化设计。项目主创建筑师李新宇将“三生万物”的哲学理念融入建筑设计与超限结构挑战,为项目注入文化深度与科技张力。
主楼“智慧三棱镜”以大胆悬挑与60米超高中庭为核心,呈现出极强的力量与结构美学。表皮与体块通过几何切割延展,打造震撼的视觉效果。悬挑部分的精密结构仿若重型器械,支撑建筑平衡与稳定;结合中庭退台与自然采光,动态光影交织出强烈的科技动感。
作为三一企业文化的象征,“智慧三棱镜”主楼与“三一脊梁”群楼共同构筑园区核心,在技术与艺术融合中确立了世界级科技园区的新范例。
△ 剖透视示意图 供图:中国院
△ 工地实景 供图:中国院
项目地点:中国上海
合作设计:Snøhetta、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Theatre Projects、Nagata Acoustics
△ 建筑鸟瞰效果图 渲染:MIR
歌剧院位于上海后滩,主体建筑如同一把折扇,徐徐展开,将表演者与观众汇聚到同一屋檐下,捕捉舞蹈与人体的动感。阶梯呈螺旋式上升,延伸至天空,既雕塑了建筑空间,也勾勒出宽阔的屋面。阶梯将地面与天空连接起来,为歌剧院带来了辽阔的城市景观与黄浦江景。
景观设计采用放射状布局,呼应其扇形结构的同时,确保了建筑与周边城市空间之间无阻碍的开阔视野。方案关注绿色生态、低碳生活的社区环境,更强调了歌剧院作为开放型公共建筑的使命。
△ “折扇”阶梯实景 摄影:David Sommer
△ 施工现场 摄影:Studio SZ
项目地点:中国广东深圳
建筑设计:肃木丁
△ 深超总西北门户效果图 ©肃木丁
TCL先进半导体显示产业总部大厦位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由近年备受瞩目的中国本土建筑师团队肃木丁主创设计。他们把TCL民族企业文化、岭南的气候特性和对深超总的理解,融会贯通并倾注在这座非典型地标的内和外、神与形中,用内敛的设计策略点缀了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面向湿地公园少被关注的沉静自然的一面,并在施工落地环节展现了成熟的设计统筹能力和精准的节点控制力。
目前该建筑的主体结构已封顶,幕墙施工正全面展开,预计2025年底建成。
△ 钢结构封顶的TCL先进半导体显示产业总部大厦 ©有方
△ 幕墙视觉样板 ©肃木丁
项目地点:中国广东深圳
建筑设计:Foster + Partners
合作设计:CCDI悉地国际
△ 建筑外观效果图 ©Foster + Partners
项目南立面受到中国传统折纸艺术的几何形态启发,使用了一系列三角形凸窗。北立面的设计灵感源自中国的岩石峰林地貌,采用了不同高度的堆叠式构造,简洁的直线勾勒造型与南立面形成鲜明对比。办公区域以一定间隔,与双层挑高的中庭和郁郁葱葱的景观露台相连接。
塔楼的外观随着不同的天气及观赏角度呈现出多样的面貌。楼宇的弧型窗户宽阔有致,将深圳湾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
△ 2024年9月底实景 ©有方
△ 施工中的建筑立面 ©有方
项目地点:中国广东深圳
设计单位:RSHP、CCDI悉地国际
△ 建筑外观效果图 渲染:Atchain ©RSHP
项目原本要求在两个相邻地块建设一座塔楼和一栋多功能裙楼,设计方案将二者融合,营造出一个与地铁站及公共广场连接的,充满活力的购物、休闲和办公场所。
塔楼核心筒高度为212米,办公区以蝶形布局设在核心筒的东西两侧。每12层设置一次的三角形桁架将塔楼东翼的荷载传导到核心筒,为塔楼提供横向稳定性。
△ 建筑效果图 ©RSHP
△ 项目鸟瞰效果图 渲染:Atchain ©RSHP
项目地点:中国广东深圳
设计联合体: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本地设计院:华阳国际
△ 总体鸟瞰效果图 供图:ZHA
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深圳科技馆(新馆)将成为华南地区各个年龄段人群发现和探索科技奥秘的重要目的地。科技馆的U型形态引导访客穿过一系列以中庭为中心的相连空间、互动展厅和教育设施,并将城市和公园与科技馆中引人入胜的展览和活动结合在一起,打造一场探索之旅。
作为该地区民用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范例,此项目借助详细的计算机建模和风洞测试,对热性能、自然采光、风级和空气质量进行了大量分析研究,力求最大程度地改善建筑表皮结构在降低能耗上的效能,同时确保访客的舒适度与体验。
△ 效果图 供图:ZHA
△ 施工现场 供图:ZHA
项目地点:中国广东深圳
方案联合体:reMIX临界工作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瓦地设计
△ 总体鸟瞰效果图 ©reMIX临界工作室
设计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自然本底,依据汇水路径留出海绵绿廊,成为山水校园的生态骨架。校园被划分成六个尺度紧凑、功能复合的聚落组团。场地中央原有的山塘被转化为核心水体空间。围绕着中央水轴,布置着体育馆、图书馆、国际交流中心和综合楼等公共建筑群。
理性高效的设计语言与自然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折叠的建筑主体于地景中自然隆起。公共建筑群紧邻街道,便于与社区共享,塑造积极的城市界面,形成城校共融的开放科创社区。
△ 校园施工现场 ©胡康榆
△ 校园施工现场 ©DONG建筑影像
项目地点:中国广东深圳
建筑设计:MAD建筑事务所
甲级设计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 外观效果图 供图:MAD
深圳湾文化广场位于深圳南山区的后海中心海滨,这里是近十年来飞速发展的经济新区和世界科技创新的集合点。整个项目由屋面覆土广场、地景建筑以及地下公共展览空间三部分组成,构成一片具有原始感的超现实大地景观。
不同规格和高度的展览空间让整个绿坡随之起伏,石群穿越绿坡或漂浮在绿坡之上,串联了整个覆土广场。设计创造出一种抽离于现代城市生活的另一种空间的可能性;在这里,建筑师用石群开辟出一片空旷的语境,一个模糊的时空——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未来,而绿洲不变。
△ 2024年11月底施工现场 ©MAD
△ 施工现场 ©MAD
项目地点:中国广东深圳
建筑设计:OMA
本地建筑师:华艺设计
△ 建筑效果图 ©OMA
项目被设想为一个微缩城市,将城市的多种元素集合压缩于一体,打破了建筑与城市环境之间的传统界限。设计由多个扁长的体块层叠组成,从中心向外高度迭级下降,形成两座在空中相连的塔楼,两端分别指向前海湾和南山,横向伸展。
空中连廊既是公共文化平台,也是俯瞰城市的观景台。塔楼的低区呼应了周边环境尺度,屋顶露台如同城市公园的延伸。
△ 建筑效果图 ©OMA
项目地点:中国广东深圳
设计单位:B+H Architects、3XN、筑博设计
△ 鸟瞰效果图 ©B+H、3XN、筑博设计
深圳自然博物馆从河流三角洲蜿蜒而起,自然地吸引游客和市民走上屋顶,进入一段旅程。作为公共公园网络的延伸,博物馆的目标是将绿植区域尽可能扩大。从清晨慢跑到傍晚散步,全天都有各种活动维持着这片区域的生机。
覆盖着整个屋顶的公园,突出了深圳自然博物馆的有机几何形状。就像一条河流在与土地的平衡中成型一样,沿着独有的屋顶观景台,处处都能欣赏周围自然公园、燕子山和湖泊的多重景致。
△ 东向视角效果图 ©B+H、3XN、筑博设计
△ 在屋顶公园眺望坪山河 ©B+H、3XN、筑博设计
项目地点:中国江苏苏州
设计单位:BIG、中衡设计集团
△ 工地实景 摄影:Justin Szeremeta
苏州当代美术馆由12个展馆亭组成,以现代的手法诠释苏州数百年以来的城市规划、建筑和景观。项目对传统园林要素“廊”进行了重新演绎,继而运用室外艺术装置界定了园林景观。
美术馆的主要设计元素是丝带状的屋顶,屋顶延伸形成屋檐的形制,随后在整个场地蜿蜒展开形成遮荫的长廊。丝带般的长廊盘结形成展馆亭,由此,美术馆的建筑与景观交织在一起,将水域与陆地、城市与自然、人与历史紧密地连接。
△ 工地实景 摄影:Justin Szeremeta
项目地点:中国台湾台中
设计单位:SANAA
△ 效果图 ©SANAA
方案以“森林中的美术馆、公园中的图书馆”为设计理念,通过设计将文化和绿色引入建筑,使建筑如同城市和公园的延伸。整个场馆由8个大小不一的空间单元相互连接,包括阅读区、展览区、雕塑花园、多媒体展示区和行政办公区等。
建筑内部通过挑空、错位等多种处理方式形成了大量的中庭和庭院空间,呈现出立体式、多层次的流动空间氛围,为读者提供了舒适、宽敞、明亮的环境,鼓励参观、学习和交流。
△ 施工现场 图源:网络
△ 室内效果图 ©SANAA
项目地点:中国江苏无锡
建筑方案设计:ennead architects
△ 总体鸟瞰效果图 图源:无锡发布
无锡美术馆的建筑设计与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文脉交相呼应。方案强调并凸显了美术馆空间体验与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展现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尊崇与赞美。设计灵感源自江南特有的太湖石形态,并以苏式园林艺术与现代人文肌理作为加持。
整个建筑空间“洞空灵透交错、虚实空间互生”:沉浸式的复杂结构,创造了一个优雅而又充满艺术气息的环境,使得人们可以在广阔的自然环境中闭眼冥想,开展精神上的追求与思考。
△ 外观效果图 渲染:Brick Visual ©ennead
△ 公共步道效果图 渲染:Brick Visual ©ennead
项目地点:中国香港
设计单位: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Leigh & Orange
△ 鸟瞰效果图 供图:ZHA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成立于1991年,现已成为一所领先的研究机构,在亚洲一直名列前茅,也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大学之一。可容纳1,500多名学生的赛马会i-Village 学生宿舍由ZHA与Leigh & Orange合作设计,暂定2025年建成。
新宿舍位于校园东南部,坐落在一个陡峭的斜坡上,其屋顶是主要的人行道,设有遮阳的室外区域,供学生和教职员工聚集在一起。这条屋顶人行道为北校区的教学区和南校区的住宅区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使人们不必再绕行丘陵地形。数字化设计工具允许同时考虑地形水平、太阳辐射、视线和土壤条件等场地参数,从而确定了设计的最佳配置和方向。住宅分为三个不同的组群,将公共生活空间与数量不等的单人或双人卧室结合在一起。
△ 效果图 供图:ZHA
项目地点:中国香港
设计单位:POPULOUS
△ 建设中的启德体育园实景 ©启德体育园
启德体育园以香港标志性的狮子山为背景,是一片占地28公顷的城市绿洲,园内设有先进的体育场馆以及零售、健身、娱乐和社区空间。
主场馆设有5万个座位,外立面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其颜色随着一天中自然光的变化而改变,从钴蓝色变为金属紫,再到银色,为香港海滨天际线增添了一个一眼可辨的新地标。
△ 鸟瞰效果图 ©启德体育园
△ 效果图 ©POPULOUS
项目地点:澳大利亚悉尼
设计单位:SHoP Architects、BVN
△ 夜景效果图 ©SHoP Architects、BVN
建筑高180米,为混合木结构。大楼被分成多个独立又互相关联的“栖息地”,每个“栖息地”内部都由木制结构组成,其大型楼板则由外部钢结构支撑。此外,每个部分都有一个自然通风的区域,类似于开放的公共花园。建筑顶部则将设置带有室外露台的办公空间。这种新型的混合木结构结合立面设计,将显著降低建筑的隐含碳,有助于实现2050年净零碳排放目标。
△ 屋顶效果图 ©SHoP Architects、BVN
△ 室内效果图 ©SHoP Architects、BVN
项目地点:中国辽宁大连
建筑与室内设计:如恩设计研究室
△ 效果图 ©如恩设计研究室
如恩从场地的地理位置、历史脉络和文化肌理中汲取灵感,以“隐庭”为主题,试图将这一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老旧建筑群,改造为服务当地社区和学生群体的创意空间。改造后的场地功能涵盖画廊、生活方式零售空间、酒店和办公空间,入口附近的小型图书馆也将对公众开放。
原建筑群呈现出“U”型布局,如恩通过墙体、屏风和天蓬构成“统一空间”系统,将现有孤立的单体建筑有机连接起来。设计借鉴中国园林,突出场地内在的隐匿特质,以私密而沉静的氛围营造出一处暂避城市喧嚣的空间。庭院中心的大型岩石景观成为新旧建筑之间的过渡与联结,历史与现代在此交融共生。
△ 鸟瞰效果图 ©如恩设计研究室
△ 效果图 ©如恩设计研究室
项目地点:中国浙江杭州
设计单位:TJAD若本建筑工作室
△ 南向鸟瞰实景 ©TJAD若本建筑工作室
良渚文化玉架山遗址西距良渚古城遗址20余公里,遗址总面积超12万平方米。玉架山考古博物馆位于考古遗址公园西南角,地块呈三角形,紧邻城市道路,北侧正对玉架山I号环壕,是浙江省第一座考古博物馆。
设计理念为“以玉为媒,间架为山”,以“山形”为意象,以木结构建筑传统的“间架”为空间原型,在东西向将建筑化解为数个并置的展览空间。通过地景式建筑布局,创造不同类型的“间架”空间,创新博物馆空间组织并提供良好的空间体验。
△ 北向鸟瞰实景 ©TJAD若本建筑工作室
项目地点:中国上海
建筑设计:奥雷舍人事务所
本地设计院:AECOM;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建筑外观 摄影:Iwan Baan ©奥雷舍人事务所
奥雷·舍人对云际尚浦的设计融合极简主义和功能主义,打破了办公大楼的通常形态。这座双子塔成为象征创新的上海的新一代代名词,并在城市东北部杨浦区的入口处形成了一个优雅的城市地标。
云际尚浦采用偏核心筒设计,而非中央核心筒,使其楼面不受结构阻碍,提供灵活的工作空间。设计的聚焦点是雕刻的体量开口,形成雕塑般的“空中露台”。塔楼中部的空间可以促进协作,成为尚浦领世整个开发项目的社交催化剂,同时在视觉上串联起办公空间。
△ “空中露台”实景 摄影:Xiaobin Lv ©奥雷舍人事务所
△ 项目实景 照片来源:铁狮门
项目地点:日本直岛
建筑设计:安藤忠雄
△ 建筑外观效果图 ©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方案将建筑与山顶的环境融合在一起,引导着人们从山顶一步步接近该建筑,在道路尽头,石墙框出面向濑户内海的美景。建筑面积超过3,100平方米,地下有两层,地上一层,天窗从上方将自然光引入地下。新建筑容纳了四个展厅,地面层设有咖啡馆。序列的安排让空间、土地和岛上的人们建立更深层的连接。
△ 剖面示意图 ©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 室内效果图 ©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项目地点:美国芝加哥
设计单位:Tod Williams Billie Tsien Architects
△ 建筑远景效果图 图源:TWBTA官网
该中心由博物馆楼、论坛建筑和图书馆组成,在地下连接成一个整体,建筑围绕公共广场布置,与景观融合。博物馆楼的造型灵感来自“四只手聚在一起”的理念,象征着许多人共同塑造了一个地方。这座建筑的四个立面各不相同,从每个角度看去都呈现出独特的外观。
△ 建筑效果图 图源:TWBTA官网
△ 景观效果图 图源:TWBTA官网
项目地点:中国浙江杭州
设计单位:Herzog & de Meuron、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 建筑外观效果图 ©Herzog & de Meuron
项目设计灵感由大运河水道而生,形象如画中水墨一笔。方案通过将建筑主体抬高12米并尽量减少接触地面的结构元素,释放悬浮博物院下方的空间,提供了有遮蔽的公共空间。大型公共功能区则被置于如面纱般的玻璃幕墙内。
展览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分为两层,且每层可独立运营,可灵活适应各种策展项目。仿若悬浮的建筑形体以及波光粼粼的立面,为风光迤逦的杭州增添了魅力。
△ 效果图 ©Herzog & de Meuron
项目地点:中国河南郑州
设计单位:RSHP、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夜间鸟瞰效果图 ©RSHP
设计旨在打造国际性地标会展场馆,建筑群从陆地和空中看都具备高可识别性和可见性。一条1.7公里长的高架中央脊柱,连接3个登录厅、16个展厅、会议中心及配套酒店。上下分层实现快行和慢行、观展和餐饮商业的动线区分,上层连接各个体量,下层设有餐饮、商业和公共活动空间。人字形大屋顶的设计反映了该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观大气的自然美景。
△ 会展中心入口效果图 ©RSHP
△ 室内效果图 ©RSHP
注:文中“设计单位”均指建筑/方案设计团队;由于工程实况较为复杂,以上“2025年落成或开放”信息或随工程进展而变化,可能有延后或提前。项目竣工、投用时间以实际为准。
编辑 / 袁蓓祺、廖羽捷(实习生)
视觉 / 方泽楠
审校 / 李博超、原源
本文由有方编辑整理。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图片除注明外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赞 (3)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娱乐盟的签约作者“一只东方呀”!
希望本篇文章《12 海宁高新区中央公园馆群 (浙江省图书馆海宁分馆、高新区文体中心、高新区文展中心)》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娱乐盟]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项目地点:阿联酋阿布扎比 建筑设计:弗兰克·盖里 △ 方案效果图 ©Gehry Partners 该博物馆占地约3万平方米,位于萨迪亚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