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作者[一只妮子呀]投稿,不代表娱乐盟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lmeng.com/yuletiyu/202412-27378.html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入门课、基础课、必修课,学好人体解剖学可为后续的医学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宝鸡职院于2010年招收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现在使用教材为《人体解...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入门课、基础课、必修课,学好人体解剖学可为后续的医学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宝鸡职院于2010年招收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现在使用教材为《人体解剖学》(罗秀成、王志荣主编,世界图书出版社出版)。按照我院教学计划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时间为108学时(不含组织胚胎学),其中理论66学时,实验42学时。实验教学课时数占比近四成。可见实验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学生通过实验课学习,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思考能力,还可以解开学生心目中对人体结构的种种迷惑。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兴趣,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技巧和技能及耐心、细心的职业素质。为今后的实验临床操作及工作奠定基础。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用伦理学思想来规范学生,引导学生,爱护解剖实验标本,尊重解剖尸体。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树立珍惜生命,感恩生命的观念,强化学生的医德认知和医德情感教育。由此可见,对刚入门的医学生来说,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非常重要。
二、结合专业特色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而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正是侧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如果缺少这个环节,为学生以后的医学临床知识学习带来隐患。例如:在讲解运动系统骨骼标本实验时,人体全身骨性标志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如胸穿、腰穿、心内注射及血管神经走形描述等都要用到。还有消化系统讲解阑尾在人体的体表投影点,是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三分之一交点处等。这是重点,以后临床工作中经常要用到。这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在实验教学上重点讲解和示教,并要求学生利用自身活标本,找到准确位置,把知识活学活用。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基础医学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采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趋成熟,多媒体教学成为实验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新补充教学手段。解剖学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把相关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素材(如活体、标本、模型、动画、录像等)融为一体,巧妙的结合使抽象难理解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便于理解,有效弥补传统实验教具和实验教学的不足。例如:在讲述心脏的各腔室时,心瓣膜的形态在实验标本上难以观察到。多媒体软件中模拟瓣膜的形态,应用动画展示瓣膜的活动,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瓣膜是如何关闭房室口和动脉口,从而防止血液逆流。还有讲述神经系统传导通路时,教材中所示都是平面图。而多媒体软件可将感应器官、神经元及传导通路由浅入深一一串联起来,把平面结构还原成三维立体结构,把一些抽象的、复杂的内容简单化、直观化,便于理解与记忆。然而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取代老师的讲解。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才能真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四、建立合理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以前解剖学实验成绩占总成绩比重小,只有10%。而且评分也一般是根据教师对学生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和实验标本辨认来做为实验打分的依据,这样所得实验分数缺乏客观评价体系。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对学习解剖实验兴趣不高。为突出解剖实验的重要性,我们依据教学大纲,改革实验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实验标本辨认、考核方法多样化、计算平时成绩等形成多方面立体评价。增加了与临床专业有关的判断、理解、应用知识的考试比例,加大实验标本识别成绩的比例,对实验技能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由每次实验态度、动手能力、模型标本描述的条理性组成。例如:在实验操作考试中先将实验考核内容编号,学生采取抽签形式决定实验操作项目。首先简要书写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目的、实验标本、实验方法、实验讨论和分析等内容,然后进行实验标本识别。最后根据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标本识别准确性综合打出成绩。这样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五、结语
总之,要提高高职临床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能熟练,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高等专科医疗卫生技术人才,除以上方法外,还有许多需改进,如教材的建设,实验指导的编写,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实验室设备的更新等。还需遵从医学教育的规律,理论和实验一体化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从根本上形成一套真正适合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为培养应用型高质量医学人才打下扎实基础。
作者:师哲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
参考文献:
[1]张晓东.三年制高职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探索[J].解剖学研究,2015(2)156-157.
[2]陶俊良,张东献.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局部解剖学的现状与对策[J].解剖学杂志,2015(3)374-375.
[3]蒋芳丽.浅谈如何提高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J].医药前沿,2013(7).
关键词: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8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1-0066-04
当今社会科学迅猛发展,体育科学及运动医学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作为基础学科的运动解剖教学重要性日益凸显。只依靠传统的讲授性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体育院校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精神及其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殊意义。
1运动解剖学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1.1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不够完善
运动解剖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其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都是课程的重要环节,它是以正常健康人体的形态结构为基础,在运动条件下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变化和适应的学科,内容涵盖解剖学基础和体育科学相关的基本理论。运动解剖学虽是基础课程,但它与运动实践联系非常密切,学习本门课程可以让体育专业的学生加深对体育技术动作、常用身体练习方法的理解,在掌握足够的解剖学知识基础上为提高技术水平、预防运动损伤等运动实践服务。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大部分体育院校对运动解剖学等理论课程课时进行了缩减,很多体育院校运动解剖学课程课在教学大纲中的设定由上世纪90年代的108学时减少到现在的72学时,由于总体课时的缩减,实验课时也相应减少,一般为10~12课时。并且在授课过程中,存在以人体解剖学授课内容为主,对在此基础之上运动解剖学讲解不深入,不透彻的问题。
1.2授课方式单一,现代教育技术使用不足
运动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范畴,直观教学十分重要。运动解剖学由于课程特点,专业术语、专业结构描述较多,知识繁琐,抽象难记,使该课程成为学生难以掌握的一门课。传统的授课方式基本由书本、粉笔和挂图组成,近年来随着电脑的迅速普及,Ppt课件已经基本取代挂图出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手段更新了,但还是没有脱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难以活跃课堂气氛,往往使学生觉得运动解剖学枯燥无味,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烦心理。另外,由于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主动思考的时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若不改变目前的教学模式,学生将失去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走入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的误区,这显然对他们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和本学科发展不利。
1.3教师学科构成单一,对外交流机会较少
目前,我国从事运动解剖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多来自医学院校,对体育专业知识了解相对较少,授课时把教学对象当作医学生来教,把运动解剖学当作人体解剖学来上。部分教师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及忽略了人体解剖学和运动解剖学的差异性。由于体育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不同,对运动解剖学知识接受能力不同,从事专项不同,对知识选择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大球类专项的学生对下肢各关节的结构和损伤相关知识更为关注,小球类专项的学生则对上肢各关节相关知识更为关注。另外,由于全国各所院校学生扩招的原因,学生数量大大增加,很多年轻教师毕业后经过短暂的培训甚至未经培训就直接走上讲台,与兄弟院校甚至本专业老教师学习交流教学经验的机会非常少。
1.4实验课重视程度不够
实验课课时比例偏少,一直是运动解剖学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一点常常被忽视,部分教师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验标本教具不足,而且,一般实验授课仍遵循理论课按行政班级的授课方式,现有本科院校,行政班级人数多在30-50人之间,理论课授课一般不受上课人数影响,而实验课如继续按传统行政班级授课,则会导致在实验设备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上课人数过多,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且学生课堂纪律差。学生对于实验课重要程度认识不足,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在授课过程中存在走过场,敷衍了事的现象。基于以上原因严重影响实验课授课质量。
1.5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多年来,对入学新生调查了解发现,绝大多数新入学考生在高考前都全力以赴地复习文化课,而报考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还要进行系统地训练,每天运动的时间较多,身体消耗比较大。加上之前多年的训练,学习文化课时间减少,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文化课的认识存在误解,不喜欢也不认真对待,所以当接触到运动解剖学这门专业性较强,术语、名词记忆较多,一些复杂的传导通路理解较难这样的课程时,很多学生力不从心,畏难甚至厌学者比例较高。
1.6考核方式、内容不尽合理
考核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大多数院校采用的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是笔试及平时成绩各占一定比例。从考核的具体内容而言,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解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而相对忽略了学生对于运用运动解剖知识分析体育实践问题的能力的考核。这也是教师在授课中重“理论”而轻“实践”的体现。学生需要背的东西很多,学起来内容比较枯燥,为了应付笔试,复习时更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结果导致学生们学得死,学得烦,记得陕,忘得快,脱离实际,掌握知识也不牢固,很难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的真实理解程度。
2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的设想
2.1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在实施教学过程之前首先明确运动解剖学的总体目标,然后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讨论,仔细钻研教材,找出不同符合专业各自特点的知识,重新修订和编排符合教学需要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原则是符合经济社会发需求,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依据专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筛选教学内容,要求精讲少讲但重点要突出、难点要明确,要安排好讲授的内容对学生自学的内容、范围进行认真的分析、安排和导,以解决授课课时数缩减所带来的教学难题,达保证教学体系完整的目的。在确定具体教学内容时要注意人体解剖学和运动解剖学授课比例问题。在讲述人体解剖学知识基础上突出其形态结构和运动的联系。
2.2采用多种方式授课,优化教辅手段
在教育观念上要破除一次性教育模式,教师要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结合体育实际,建立和完善一种既注意拓宽知识面,又注意培养实际能力的多层次终生教育体制。通过启发和讨论式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能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激发他们去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问题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课堂是自己的学习场所,不再只有教师的声音,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不再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强制性的枯燥无味 的事情,而看成是一种紧张愉快的求知增智的活动。从而对学习就会有兴趣,就会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单一讲述加板书形式,更多的采取文字叙述加CAI课件,配合活体观察、标本模型、计算机模拟等多种媒体并用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口、脑等多种器官,让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取向信息互动。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通过体验来获得知识,使教学过程真正做到了“活、真、动”,从而实现了多信息、大容量、多趣味的高效教学模式。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只片面追求“高学历”是不对的,必须要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要把教材知识讲通讲透就够了,现在则远远不够,学生需要更大范围的“来龙去脉”。因此,需要在课堂上适时适量加入一些相关学科知识,通过校内培训以及外出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对体育运动及解剖学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体育院校教师知识层次。
2.4加强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观察能力
运动解剖学由于其学科特点,在教学中会出现大量名词、身体形态结构的定位等,单纯课堂理论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本学科知识的理解,还容易给学生造成枯燥乏味的印象。而实验课教学恰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例如在实验课授课时,课前应布置学生对本次实验课要进行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复习与预习,避免课堂上出现不知所云、一知半解等现象。实验课授课中要避免教师满堂灌,言简意赅的将实验内容讲解清楚,同时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穿插提问,提高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课后可以布置实验作业和实验报告,以强化学习效果。同时,可以利用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更为立体动态的效果,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此外,将传统行政班级,拆分为15~20人的小班授课,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还可以提高授课质量,是一举多得的选择。
2.5端正学习态度,促进自主学习
首先,教师要因材施教,特别是对于运动训练专业中一些文化课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多给与积极阳性的鼓励,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对于本门课程的畏难情绪。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具体知识的讲解,多举生活中和体育运动锻炼中的实际例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根据学生听课效果,及时抛出问题,提高其注意力。并鼓励学生针对某一研究热点,进行积极讨论,提升其参与意识和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第三,可以选取部分课时,让学生自主、自愿准备10-15min的教案和课件,轮流讲课,在使学生表达能力、胆量得到锻炼的同时,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2.6完善考核方式,促进素质教育
考核作为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学者曾对运动解剖学的考核方式进行调查,发现这是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在调查中,对此问题作出问答的114名学生中,87.72%的学生认为应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包括理论试卷、实际操作、平时作业等,避免一张理论考试决定结业成绩的应试教育模式。对公平、公正、准确地考核学生能力方法应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考核可分为平时测验、笔试、口试三个部分,平时考核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分,笔试是教学活动结束时,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作出评价考核,口试是对学生动口、动手能力、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能力做出综合评价。只有把这几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评价一个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这三种考核形式,能促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更加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运用,促进能力的培养。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能引导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不去死背书,死读书。才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动口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毕业后顺应社会竞争创造条件。3结论
总之,运动解剖学教学必须遵循教学规律,革新教材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从教师和学生双方入手,调动二者积极性与能动性,加强实验教学并完善考核方式,如上述几方面齐头并进,形成合力,则对于运动解剖学教学质量提高有一个巨大的促进作用。教学有法,无定法,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只有结合实践教学工作的经验,在教学实施中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才能提出对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有益的思路与方法,才能使运动解剖学教学得到不断发展,以满足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永贵,宋斌.解剖学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医药指南,2011(10),168-169.
[2]廖小华.对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110-111.
[3]宋高晴,石峰.对《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1):124-125.
[4]杨赳赳,王国军,王国基.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8):209-210.
[5]周红林.运动解剖学PBL教学模式的运用[J].科技信息,2009(13):141.
[6]刘宏骞,赵金良.运动解剖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0,18(2):69-71.
[7]张秀娟,李莉,王鸿翔.运动解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0(2):109-110.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实验室;地方高师
0.前言
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和实际运用情况,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意识、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因此,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体育教育专业要求学生主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运动人体科学、学校体育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和掌握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和方法。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涵盖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是体育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是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课程完整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有些高校已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进行改革,[1,2]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在实验教学时数、实验开出率、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效果等方面还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作为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状况如何?本文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分析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的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发展对策,旨在为今后体育院系实验室建设及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1.衡阳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现状
1.1实验课形式
我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课程开设学时要求,由实验室安排实验课。虽已不像从前完全依附于理论课、出现理论课时挤占实验课时,但并没有独立设课。
1.2实验课内容
我院实验课内容大多数选用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实验教材中的内容,有些是自编实验内容。如2010级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实验课选择李世昌主编的《运动解剖学实验》中的一些实验,有些则是自编的(包括观察上肢骨、上肢骨连结;观察下肢骨、下肢骨连结;观察中轴骨、观察中轴骨连结;观察上肢关节的运动肌群;观察下肢关节的运动肌群;观察脊柱、胸廓运动肌群;观察内脏器官系统;观察脊髓、脑,观察传导路;观察视器、前庭蜗器;静力性动作分析的实验研究;动力性动作分析的实验研究等)。在目前所开设的实验课程中,传统经典的实验多,现代先进的实验少;验证性的实验多,创新性的实验少;单一学科性的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少。
1.3实验课学时
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改,理论课学时降低,实验课学时数也越来越少。我院2010级体教专业实验课学时数为:人体解剖学14学时、运动生理学14学时、体育保健学6学时、运动生物力学4学时、运动生物化学4学时、运动营养学4学时。学时的减少,决定了实验只能开设很少一部分内容,很多内容由于学时不够而没法开设。比如体育保健学实验,应开设一些基本的按摩、急救、损伤防治、疲劳消除、运动损伤检查等方面的内容,由于学时限制,学生连基本的按摩手法都不能完全学到位,更别说增加一些运动按摩、保健按摩的内容。实验学时数根本无法满足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的需要,还有待进一步增加。
1.4实验课场地
实验室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等级标注及内涵》中规定:规模在500人的学校要求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面积为每个学生2.48;规模在1000人的每个学生为2.05;规模在2000人的为1.82。[3]我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目前拥有实验室面积1060,已建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心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共7个分室。我系学生人数近1000人,实验室面积远远不能满足实验教学任务。
1.5实验课仪器配置
仪器设备先进性的程度和档次的高低既是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我系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水平在前几年较低,共有仪器设备247台(件),总价值86.06万元。2010年成功申报了《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经费,增加了250万元仪器设备费的投入。近2年,增加了心肺功能测试系统、血乳酸测试仪、动脉硬化测定仪、骨密度仪、心率无线遥测团队系统等精密仪器。精密仪器的配置对教师科研及学生的创新活动都极为有利,但面对全系学生的教学,学生人数多,我系一年的耗材费用有限,加之进口精密仪器的耗材昂贵,所以有些实验暂时无法开展,即使开展也只能作为演示实验,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少。因此,应适当增加仪器设备的耗材费,以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满足本科教育水平的基本要求,适应学科发展。
1.6实验课教师
我系现有实验教师6人,包括2位专职实验员。其中中级职称5人,高级职称1人,6人均为硕士学位,职称和学历结构较合理。但近几年,实验员及实验教师很少外出进修和培训,这需要改变观念,多送实验教师出去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体育专业实验人员整体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
关键词:多媒体;生物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2-174-01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全面进入课堂,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更高效,但也不排除有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只想增加信息量,整堂课成了典型的电脑“满堂灌”;有的课件滥用图像、视频和声音,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的教师完全用课件代替老师讲课,宛若一个放映员。其实多媒体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计算机只是教师的工具之一,只有将多种媒体协调配合,运用多种手段向学生传递信息,才能使学生感知全面,理解深刻,促进每一名学生个体发展。
二、具体的操作方法
多媒体技术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向学生传递信息,以其良好的交互性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人机交流的多媒体教学环境,较好的完成教与学、学与练的全过程,具有极佳的教学效果。
但是无论计算机的功能多么完备,它仍然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发挥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如生物活体对于完成生物学的教学任务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它最可贵之处就在于“真实”;实物标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替活体;挂图和板图可以使学生了解生物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也可以使分散的内容整体化;模型有立体感,能够真实地反映实物的特征,可以活动,便于说明某些器官运动的原理;板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每节课的主要内容,知识点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老师讲授的顺序和进程,体会教学的重点,并可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可见,传统媒体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1、形态学知识的教学
形态学知识的教学,一定要给学生呈现最恰当的直观教学方式。比如用生动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片,引起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指导观察,观察时尽量用活体,其次是选择标本、模型,运用这些传统媒体与课件结合,使学生即看到了真实的生物,又领略到了现代技术带来的大量信息材料,扩展了知识面,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讨论,教师适时板书,科学正确地利用板书能充分协调师生活动,使学生思维与教师传授保持高度一致。
2、解剖学知识的教学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形态结构知识的学习是学好生理功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材料,如模型、草履虫的培养液、显微镜以及关于草履虫结构和生殖的录像。指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选择观察的材料,通过自学,找出问题,然后分组讨论,最后由教师答疑、归纳并板书总结。这些媒体的使用,使学生即用肉眼看到了真正的草履虫,又看到了生殖的动画设计。为继续学好草履虫的生理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讲解心脏的结构这部分内容时,可出示猪的心脏实物,让同学们解剖,并结合使用多媒体教学,在用语言讲解的同时,在荧屏上展示出心脏的结构图以及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动态形象。配以归纳性的板书。这样,可以更加形象逼真,便于理解记忆。
3、生理学知识的教学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生理功能的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如何设计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尤为重要。
如《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在前一节课上布置课外探究,并且填写实验报告,课堂上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萝卜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然后播放细胞吸水和失水原因的Flash 动画,以及根吸水的过程,使较抽象、较难理解的生理现象进行具体化、形象化,通过让学生设想,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对易混淆的概念要用黑板或用投影片的图表分析它们的异同。
4、生态学知识的教学
生态学知识的内容日益受到重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关于这类型的内容我是这样处理的。提前一周布置任务,要求同学们查找资料,课堂上交流,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这其间适当的演示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深理解。
5、实验探究课的教学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教学体系
A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Sports Somatic Scienc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HI Fe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of somatic science experiment courses, in which experiment teaching is alienated from the practice of sports, and there exists a lack of interchange between different disciplines, this thesis propo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experiment teaching system of "one core、 two systems、three modules、four levels". These ideas will be of som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further reform in experiment teaching.
【Keywords】Sports Somatic Science, experiment education, teaching system
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与康复、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测量评价、运动营养学等十几门课程,该类课程是培养体育专业人才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体育专业教学计划三大系列之一〔1〕。实验教学是运动人体科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我国大多数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上存在诸多弊端,不利于学生对相关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背离了实验教学的宗旨与规律,妨碍学生综合认知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创新思维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深化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对于实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飞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体育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2〕。
1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院校实验教学基本沿袭着苏联50年代的教学模式〔3〕,实验教学偏重于验证性和操作性实验,学生多以机械被动地参与、程序化操作为主,实验结果作为理论课的验证。这种传统的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1实验教学内容多数偏重于理论知识的验证,脱离体育运动实践
体育学知识具有实践性强、实用性高的特点。而目前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多数是选用验证性实验来证实理论讲授内容。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缺乏综合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2实验教学内容按课程各自独立,缺乏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运动对人体机能的影响是由微观到宏观、机能状态到形态结构、瞬时的动态变化到相对的稳定状态。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测量评价等不同课程,虽然自成体系,但是在体育科学知识链中密切相关,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而现有实验教学内容按课程各自独立设置,缺乏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不利于学生对相关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
1.3实验课教学目的不明确,缺乏专业针对性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社会体育专业等不同专业均开设有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不同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侧重点应有所区别。而目前多数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上均是按照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置,忽视其他专业的培养特点。实验课教学目的不明确,实验项目缺乏不同专业的层次要求,不适应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发展的需要。
1.4不同课程之间存在较多实验内容和方法的低水平重复
由于现有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课教学,导致各门理论课按照自身需要开设实验。所设实验内容和项目自成系统,相对独立,很容易形成相近课程实验内容的重复。例如台阶实验这一实验项目同时存在于《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三门课程教材中,造成实验课开设混乱。
2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
2.1更新实验教学理念
实验教学理念决定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定位的层次、建设发展的可持续性,决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方向与成效,决定人才培养的标准与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是实验教学改革中首先要解决的重要命题。以“体育学大学科、侧重应用性”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理念,在体育学的平台上组织实验教学,注重生命活动普遍规律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训练,可以避免专业越分越细、基础越来越窄的倾向,帮助学生养成整体、系统、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同时根据生命科学知识性强、技术方法先进,以及体育学知识实践性强、实用性高的特点,注重实验内容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实践密切联系,充分体现现代化教育的鲜明特色,形成良性互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分专业、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综合技能与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
2.2整合不同学科实验教学内容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保健与康复、运动生物力学及体育测量与评价等课程虽然分属不同的学科,彼此间相互独立,自成体系,但是,它们在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彼此均以人体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运动训练监测和训练效果评价的科学体系,揭示运动与人体机能之间的关系。而以往该类实验课的设置与相应的理论课程挂钩,相近的课程彼此独立,内容重复,学生难以对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形成一个整体的清晰概念〔4〕。因此,整合不同学科的实验教学内容,构建综合性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而且是现代体育科学发展的需要。
2.3灵活实验课程设置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验教学内容的不同,在考虑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特点不同的基础上,灵活设置实验课。将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分成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实验知识体系和运动人体科学综合实验技能培养体系两部分分别进行授课和让学生选修。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实验知识体系中实验课内容根据各课程教学计划授课,实验课和理论课教学进度保持一致;运动人体科学综合实验技能培养体系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分成体育教育模块、运动训练模块、大众健身模块分别作为三门选修课供不同专业学生选修。在学生毕业论文阶段,根据学生毕业论文研究内容开设创新性实验。
3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内容
以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为实验教学目标,依据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特点、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按照“保证基础实验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实践应用、创新研究素质与能力”的指导思想,遵循“务实创新、学有所获、学能有用”的实践应用原则整合、优化实验项目,构建“一个核心、两个体系、三个模块、四个层次”的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一个核心”是指实验教学全面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为核心培养目标,“两个体系”指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实验知识体系和运动人体科学综合实验技能培养体系,“三个模块”指体育教育模块、运动训练模块、大众健身模块,“四个层次”指实验教育体系分“基础、综合、设计、创新”四个层次构建(见图1)。
图1运动人体科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
3.1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实验知识体系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实验技术体系培养目标面向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三个专业学生。通过该平台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类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其原理;学会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学会观察、分析运动人体科学现象和通过测量获得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原理,以及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条件的选择等,初步具备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体系的主要实验项目包括运动解剖学的形态观察;血压计、心率表等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等;常见运动损伤的检查、包扎等体育专业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等。
3.2运动人体科学综合实验技能培养体系
运动人体科学综合实验技能培养体系根据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三个专业学生所应掌握知识侧重点不同,分为体育教育模块、运动训练模块、大众健身模块等三个模块内容。实验教学重点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学能有用”。
3.2.1体育教育模块
该模块主要对象是针对体育专业的学生。通过该模块的教学,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初步的科研能力;使学生具备新世纪体育教师应掌握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方法,并能运用于实践,即监测体育教学和指导业余运动训练。其中综合性实验以《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项目或《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的锻炼、测试项目为切入点,以某个项目或项目的某个技术环节为线索,以问题的形式编写;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设计性实验可安排安排学生撰写实验设计、操作实验、实验报告,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创新性实验结合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设计〔4〕。该模块的主要实验项目如表1所示。
3.2.2运动训练模块
该模块主要对象是针对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通过该模块的教学培养,使学生能掌握运动时人体内部生理生化变化规律,运动对机体组织的影响、运动时物质和能量代谢的特点和规律,以及运用运动生理生化的特点和规律为体育锻炼、运动训练科学化服务等理论及知识;考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该模块的主要实验项目如表2所示。
3.2.3大众健身模块
该模块主要对象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及以有志于从事大众健身行业的其他专业学生。实验项目选择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和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SGETCERTIFIEDGUIDE》。通过指导学生完成人体形态、机能、素质、心理、社会适应各指标的测评,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人体体质的组成、各指标所反映的人体体质健康的意义,发展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自主研究设计方案及实施加深对体质健康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表3所示)。
4小结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是将体育知识与实验能力培养相结合、基础理论与运动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提高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质量,构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实验教学体系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因此应当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体育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琳华.创新教育与高师体育实验教学改革〔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3):310-312.
〔2〕〔4〕姜涛,黄海,高新友等.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3):116-120.
赞 (2)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娱乐盟的签约作者“一只妮子呀”!
希望本篇文章《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娱乐盟]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入门课、基础课、必修课,学好人体解剖学可为后续的医学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宝鸡职院于2010年招收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现在使用教材为《人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