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作者[一只妮子呀]投稿,不代表娱乐盟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lmeng.com/yuletiyu/202412-23773.html
【编者按】 为展示浙江人文乡村之变、之美,助力我省人文乡村建设,从11月18日起推出系列报道“令人向往的村庄——摄影师眼中的浙江人文乡村之变”。这些摄影师们共同参与了20...
【编者按】
为展示浙江人文乡村之变、之美,助力我省人文乡村建设,从11月18日起推出系列报道“令人向往的村庄——摄影师眼中的浙江人文乡村之变”。这些摄影师们共同参与了2024年7月启动的人文乡村摄影马拉松活动,带着对浙江人文乡村建设的探索和思考,他们组成11支战队,分别走进全省11个设区市的11个乡村,3个多月时间共创作完成257件(组)专题摄影作品1700余幅照片,并将于年底举办摄影成果展。
今天推出衢州江山市石门镇清漾村战队摄影师王飞的拍摄随笔。
清漾全貌。沈天法 摄
清漾,对于曾是媒体记者的我来说,并不陌生。
早在2009年,我作为《衢州晚报》记者,第一次走进这个隐匿于江郎山下的古村落,采访清漾祖祠复建。当时的清漾,虽然祖宅保存完好,但周边破败的黄泥房十分杂乱,只留下了一面残垣断壁的老祖祠,孤独又刺眼地戳在村口的千年古樟树旁。
今年7月,作为人文乡村摄影马拉松清漾战队的主理人,我和队友们再次走进这里,发现村里处处整洁有序,清漾书院里孩子们看书习字,毛家酱共富工坊里游客络绎不绝,千年古村落一派生机盎然。长达3个多月的驻村蹲守,有太多的画面让我们感到兴奋,我也真切地从清漾人的身上捕捉到了一幅幅生动的图像,一个个“人才兴村”的故事。
清漾祖宅。王飞 摄
村支书毛建成:《千年清漾》唱进北京人民大会堂
沿着石板小路,穿行于巷陌间,我们在一间灰墙黛瓦的老宅里见到了清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毛建成。“这是我家的老屋,冬暖夏凉,客人来清漾村都喜欢在这里坐坐!”这位80后村支书一边招呼我们在一张大书桌前坐下,一边给我们泡上江山名茶“绿牡丹”。
老屋的布置简洁淡雅,靠墙的一面书架上,两摞宣纸引起了我们的好奇。“毛书记喜欢书法?”品茗闲谈间,我们问道。“有空的时候会练练,写得不好!”毛书记笑着摆摆手,“我们清漾村是江南毛氏发祥地,自先祖清漾公毛元琼迁到这里已有1500年了,一直有诗书传家的优良传统,历史上出了8个尚书,83个进士。中国南方90%以上姓毛的都出自我们清漾。”
毛建成说,清漾村通过举办毛氏文化节、毛氏祭祖大典等活动,不断提升清漾毛氏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力。近年来,清漾村被评为中国第二批传统古村落、浙江省第三批历史文化村,2022年还被列入浙江首批未来乡村建设示范点,“清漾毛氏文化”被列入首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村歌《千年清漾》唱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
村民毛旭明:父亲一直鼓励我们要多读书
毛旭明,清漾毛氏第58世孙,一直在家务农,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兴趣。“清漾自古以来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清漾书院’曾有很多历史文化名人来讲学。尽管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但父亲一直鼓励我们要多读书。”
清漾古村落守望者毛旭明(2024年)。王飞 摄
20世纪90年代,毛旭明的父亲毛永国从商贩手中抢购下了一部续修于清朝同治年间的《清漾毛氏族谱》,后在毛氏宗亲的支持下捐赠给江山市档案馆,这部族谱已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多年来,毛旭明一直致力于清漾历史文化的发掘和研究,曾担任村委会主任一职的他,如今是清漾村文保员、清漾祖祠管理员。
“走,我先带你们到清漾祖祠看看!”毛旭明说的祖祠,复建于2010年,占地面积2452平方米,三进两天井结构,是清漾毛氏文化村地标性建筑。走进祠堂,一群游客正在认真地研究其中的清漾毛氏迁徙分布图,毛旭明加入其中给大家介绍起清漾毛氏的历史和文化。
在清漾宗祠里,我们边感悟清漾的文脉,边听毛旭明给我们讲故事。“我带你们到我的办公室看看!”办公室位于宗祠西侧,一推门就闻到一阵墨香,里头摆放着毛旭明的书画作品,最醒目的是《牡丹图》,还有一支竹笛。
“这里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书画,存放在我家的书房里,下次我带你们去参观!”毛旭明告诉我,他出生于1949年,亲眼见证了乡村的发展,也亲身体会到了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艰难历程。
90后农创客周中原:打造清漾产业新业态
村庄在变化,文脉在延续,清漾村的生产生活业态也在悄然改变。
在清漾米糕共富工坊,我们的镜头一次次锁定90后农创客——清漾糕非遗传承人周中原。周中原曾是清漾村大学生村官,深受村里的人文历史熏陶,选择自主创业,近年来致力于推广清漾传统的米糕技艺,不断研发文创新品。“我想通过清漾毛氏文化传承班让更多小朋友了解米糕,传承这项非遗技艺,也希望这次摄影活动能进一步擦亮这张清漾文化名片。”周中原说。
衢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米糕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中原和母亲。廖峥艳 摄
近年来,借助清漾建设人文乡村的东风,周中原利用村中闲置农房,打造了集研发、生产、展示、体验等于一体的“就是GAO”米糕工坊,以及清漾酒肆、清漾毛家酱等产业新业态和文创新空间。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新乡人来到清漾创业,以未来产业为切入点,活化清漾毛氏文化,打造了清漾酒肆、清漾咖啡、毛氏家宴、清漾享清闲生活馆等多个相关的产业体验空间,带动村民走上了在家上班致富的新路子。
“荣誉村民”沈天法:一条路见证清漾40年蝶变
清漾战队,卧虎藏龙。我们摄影战队集聚了获得浙江摄影金像奖的摄影师廖峥艳、汪雪涯,浙江摄影艺术展获奖者汪雪翠、吴绍扬、吴佳宜,衢州知名导演郑昱,还有江山市摄影家协会原主席沈天法、江山市女摄影家协会主席毛巧媛,以及美术教师范丽、邱莉丽等人,大家在影像创作上各有所长,影像风格上各有所爱。其中,70岁的沈天法老师,是战队中最年长的主力队员。1976年以来,他连续不断地用镜头生动记录着江山城乡的沧桑巨变,成为当地珍贵的影像档案和历史见证。
摄影师沈天法(中)指导村民手机摄影。王飞 摄
受邀加入清漾摄影战队后,沈天法从自己海量的图片资料库里,将与清漾相关的图片全部找了出来,其中最早的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一条泥泞不平的砂石路,蜿蜒着从清漾村向江郎山延伸……为了拍摄一张跨越40年的对比照片,2024年9月,沈天法开着车子重新找到了当年的拍摄点,用无人机航拍了如今的清漾村:一条宽阔的高速公路从清漾村穿过,远方是依然巍峨的江郎山。
20世纪80年代,通往清漾村的路。沈天法 摄
2024年9月,清漾村新貌。沈天法 摄
“清漾我不知道来过多少次了,你们来这里打电话我,我给大家带路!”清漾战队的第一次聚首,沈老便自告奋勇给大家当向导,走在古村落里,不时有村民招呼他到家里坐坐,我们开玩笑说他是清漾村的“荣誉村民”。沈老笑称他现在就是清漾的村民,3年前在清漾村一路之隔的小区里安了新家,周末和夏天基本上住在这里,几乎每周都要到清漾走走。
2024年国庆节,清漾村村民和游客一起举行“我的祖国我的村”音乐快闪活动。沈天法 摄
2024年10月1日,“我的祖国我的村”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化活动在清漾祖宅广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当地村民一起,从祖宅缓缓走出,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深情高唱《今天是你的生日》。广场上,摆放着两个石臼,村民们用木槌翻打着糯米饭,碾碎后揉成一个个麻糍,分享给村民和游客。清漾战队摄影师们也深受感染,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已经不知道拍摄过多少次清漾照片的沈天法,依然不断寻找角度,记录着村清漾祖宅门前的变化。
这让我想到编排沈老跨越近半个世纪的清漾变迁图片时,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张照片:2002年,清漾祖宅门口,几头耕牛和村民一起,懒洋洋地晒着太阳。一张张老照片,一幕幕新风景,变化的是时代,不变的是清漾村传承千年的深厚文脉。
从盛夏到秋末,大家一次次从各地赶来,用心用情用镜头记录清漾生态、生产、生活的变化,聚焦清漾的人和事,景和情。时至今日,清漾战队的拍摄工作也落下帷幕,虽然历程艰辛,但充实、快乐、感慨,人文乡村摄影的步履和精神也会一直在路上。
来吧,朋友们,在即将开幕的“人文乡村摄影马拉松成果展”,一起来看看我镜头中因人而兴的清漾村。
清漾战队的摄影师们。邱莉丽 摄
【编者快评】
一脉人文史,一方山水情。那村那人在清漾,诉说的是古往今来守望者的故事,亦是络绎不绝探索者的旁白。一代代人才辈出,延续了清漾村“诗书名世,清白传家”的良好家风,指引他们走上一条家和百事兴的共富之路。正如王飞的所见所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是人文乡村发展的不竭动能。让更多的文化人才走入乡村,记录乡村,丰富乡村,乡村才能吸引更多的各类人才。饱览岁月的江郎山下,历久弥新的“清漾毛氏文化”将继续在清漾人的守望与开拓中续写新的人文故事。
赞 (5)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娱乐盟的签约作者“一只妮子呀”!
希望本篇文章《横店影视城田园主任怎么拍江南毛氏发祥地清漾村?摄影师王飞的拍摄随笔》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娱乐盟]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编者按】 为展示浙江人文乡村之变、之美,助力我省人文乡村建设,从11月18日起推出系列报道“令人向往的村庄——摄影师眼中的浙江人文乡村之变”。这些摄影师们共同参与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