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作者[一只天恩呀]投稿,不代表娱乐盟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lmeng.com/wanchexingjia/202412-27833.html
她曾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从事眼科整形工作。无论是临床、科研还是教学、管理,闵燕都取得了令同行钦羡的成绩。在她看来,离开公立医疗体系,不...
她曾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从事眼科整形工作。无论是临床、科研还是教学、管理,闵燕都取得了令同行钦羡的成绩。在她看来,离开公立医疗体系,不仅是为了挣脱行政束缚,也是为了向自己向往的“有温度的医学梦”迈进一步。
2013年11月25日,当《中国医院院长》记者来到闵燕医生的诊室时,她上午的门诊时间还没有结束。在宽敞的诊室里,闵燕和几位助手正在给患者详细讲解病情发展、治疗方案、预后效果乃至医疗风险。闵燕耐心倾听患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然后一一为其解答。这样的场景,与记者一周前在北京某公立医院的就诊经历差别迥异:两位医生在一间诊室同时看诊,与患者的交流寥寥无几,用最快的速度打发记者离开,甚至连病历都忘记写,只催着记者拿着药单去交钱。
“中国基层医疗机构优质医疗资源缺乏,导致大型公立医院患者拥挤,医患之间没有充分的交流空间,隐私保护不足。在这里,我拥有独立的诊室,配有助手写病历和处理各种杂事。能够全心全意地看病,充分与患者沟通,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和遗漏。”同样是每天接诊30多位患者,但闵燕告诉记者,相对于在公立医院,医生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思考,患者的满意度更高,自己也感觉更轻松。
上午的门诊持续到将近下午一点,但是闵燕医生毫无疲惫之色。“公立体制下的医生要承受医教研三方面的压力,医生的很多精力没有用在患者身上。特别是刚毕业的年轻医生,论文科研和职称评级的压力太大,很多医生疲于奔命,对医疗行业产生了倦怠感,最终换单位甚至转行。”
2013年5月美国Medscape对中美两国医生职业满意度调查显示,82%的中国医生已经产生职业倦怠感,比例是美国医生的两倍。
闵燕一再向记者强调,“离开公立医院,并不是因为我失去了搞科研和行政工作的机会,而是我自动放弃了。我希望把全部精力用于临床。能否看好病,患者的满意度才是评价一名医生好坏的标准。”
中国的医疗临床科研多是强制性的,虽然科研论文成果很多,但真正被世界认可的极少,其中难免存在急功近利的行为。而国外的科研完全是出于临床医生的自发兴趣,虽然时间长,但是价值成果却远超国内。“中国公立体制内医生的职称等级制度导向存在偏差。有些医生疲于奔命地搞科研、发论文、评职称,每天又要面对大量的患者,焦躁难安、身心疲惫。”闵燕回忆在公立医院的工作经历时,不免对职称等级体制造成的压力有所感叹。
相对于在公立医院,闵燕在民营医院中有着更自由的生活和工作空间。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院长李俊告诉记者:“针对闵燕医生的兴趣和要求,我们不让她承担行政管理工作,给她配备了一名助手来承担相应工作,从而加强了闵燕大夫自我时间的调控性,她每天尽量按患者的诉求来安排时间。”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一方,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某种情绪色彩的、或以生动的形象展示为主体的具体场景,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理解案例、理解角色,并让学生在情境中得到技能、心境提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关键与核心就是放大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情境与情景意思相近。《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情境的: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可见,情境必须是具体的,可以触摸的、可以看到的、可以感知的。
我国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环境对人的教育功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先生主张“相机教学”。所谓“相机”就是抓住时机,运用各种情境因素,对学生开展各种因地适宜的情真意切的教育。我国古代文献《列女传》中曾经记载了孟母“三迁教子”“断织教子”的佳话。孟母作为孟子的母亲,早早认识到环境对儿子孟子成长的影响,通过三次搬家,给孟子的学习和生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大程度上消除了原有家庭周边环境对孟子不良的学习干扰和生活干扰。
那么情境与教学法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认为,传统的讲授法的课堂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不需要环境设置,只需要一个老师、一个黑板、一支粉笔,或者只需要一个老师、一个PPT课件。采用这种方法的课堂教学由于不需要环境设置,学生们无法产生有效的联想、无法产生学习兴趣。而采用情境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由于课堂需要环境设置,我们的学生在环境中的得到感悟、在环境得到体会、在环境中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对学生成长的帮助效果明显并且非常有效。
二、儿科教学概述
1.儿科学科的认识
儿科学属临床医学,是一门二级学科。儿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从胎儿开始到处于青春期的儿童。因此,我们认为儿科医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与发育规律、有效提高小儿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水平与质量的医学科学。
儿科学科的研究范围主要是从胎儿到青春期儿童有关其生长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和相关疾病的防治。目前,儿科通过研究方向细分,可以划分为儿童保健、新生儿学、呼吸、心血管、血液、肾脏、神经、内分泌与代谢、免疫感染与消化、急救以及小儿外科等专业方向。
儿科专业有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等课程。同时,需要知道的是,儿科学涉及的相关学科较多,主要有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等。
儿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下:培养能掌握儿科科学、拥有丰富的儿科临床实践能力、能为儿童进行有效医疗服务的有创新能力的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医务工作人员和技师人才。
2.儿科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我国的儿科医学的教学方法、培养方法与发达国家的儿科医学还有不少的差距。在我国,多数儿科专业的教学模式还是比较传统,以讲授法为主,老师讲得多,学生讲得少。大量的儿科专业的学生依旧在被动接受教员的知识,学生正在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以及思考的动力与能力。据笔者分析,造成该现状的原因如下:
(1)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多元化。现阶段,我国许多医学学院还是采用了老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没有采用其他教学模式作补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辅助教学软件和教学工具的使用不重视,因此使用这些辅助教学软件和教学工具的老师较少,同时,对最新信息技术对课程的支持应用也缺乏尝试。因此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学生普遍缺少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较差。课堂的互动由于对信息技术运用不多等客观因素很难实行。
(2)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主动性能力的培养。传统课堂的主角是教师,现代课堂的主角应该是学生。教师更多的时候应该帮助学生成长和进步,而不能代替学生成长和进步。传统的教育,让教师越教越能教、越来越熟练;而接受教育的学生却越来越糊涂、越来越生疏。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让学生来讨论与互动,老师作为指导者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而学生作为实施者进行课堂讨论和临床的判断。
(3)实践方法不当,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效果不佳。在我国,儿科专业的临床见习一般都是在实体医院完成。但是由于实体医院有实体医院的规定,因此儿科专业学生能接触到的患者少之又少。这种更多靠自学、自我专研的“放羊式”的实践,对学生上岗能力的提高效果不佳。
三、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由于儿科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积极性一直都发挥的不是很好。为此笔者对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价值做了以下研究,现对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研究对象
选取40例学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选择20例,女性选择20例,全部选择一个学校一个班级的同学,通过随机抽样法,将学员进行分组,第一组为观察组、第二组为对照组,每组都是20个学生。研究要求,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学员在性别、年龄、学习成绩上均不具有差异性(P>0.05)。每组都安排2位教员来负责教学安排工作,同时,选择的两组教员,其在职称、教学水平、教学经验等方面均不具有差异性(P>0.05)。其中,观察组采用情境教学法的授课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
2.研究方法
(1)对照组的教学设计与安排。对照组教员根据病种,对学员开展讲课活动。整体过程是先理论,再实习,最后是实习报告与毕业论文设计。当学员们的理论课程结束后,学员就被安排在医院儿科临床进行实习,实习结束后,学员撰写实习报告,同时开始毕业论文开题、毕业论文撰写,并做好相应的临床技能考核。在对照组的教学安排中,学员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困惑,均由学员自行解决,老师没有参与。
(2)观察组的教学设计与安排。首先,要做的是授课前的资料准备。教员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并结合教学目的、教学难点与重点,准备相关的病例,并围绕着这些相关病例向学生讲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每堂课要讲解的病例与理论知识整理好并于课前打印出来发给每位学生进行预习,并要求学员利用课余时间查阅与下发病例与理论相关的知识。其次,课堂设计。上课时,先采用SOAP格式引出病例,然后依照病人的客观资料、主观资料、评估、计划即PACD的方式向学员详细分析病人发病的原因是什么、发病机理是怎么样的、病人的症状表现、病人的最佳治疗方法,随后进入学生分组讨论阶段,讨论的重点是围绕如何开展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最后,教员对学员的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与总结,点评内容涉及讨论的方向、讨论的技巧、讨论的角度等,总结内容则主要包括病例诊断、病情控制方法,以及该疾病目前医学界最新治疗思路和治疗方法。
3.统计学分析结果
使用SPSS17.0分析工具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我们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我们采用率表示;同时,组间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我们采用成组设计t来进行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则采用c2来做检验,P
观察组学员该课程结束后儿科临床理论考核的平均成绩是(86.5±4.5)分,
该成绩被认定为优良以上的成绩,对照组学员课程结束后儿科临床理论考核平均成绩为(73.4±5.5)分,该成绩被认定为良好以上的成绩。实践表明,两组学员临床考核成绩具有差异性(P
同时,实验还发现,观察组学员儿科得实操技能掌握率高达90%,而相应的对照组学员的儿科实操技能的掌握率则只有70%,两组学员对儿科实践技能掌握存在差异性(P
四、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员的岗位适应能力
情境教学法强调在真实的环境中教学、在真实的环境中互动,该教学法把角色扮演、情景再现、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融合在一起,重点突出在临床环境下的各种工作场景。情境教学法是在我们的学员进行了知识预备的前提下在模拟病房内开展教学实践,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运用出来,解决课堂情境中出现的各类医疗问题,通过环境给予的那种医院实际工作的真实感,来提高学院临床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典型的儿科医疗情境训练,促进学员迅速掌握理论和实践的转化,掌握临场发挥的应变能力,从而有效缩短临床工作适应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儿科医疗的实践工作中。
2.情境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
按部就班的讲授式课程往往让学员们打不起学习兴趣和精神。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的设计,自然而然地把学员置身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里面,学员作为医生的责任感自然而然的产生,那种救死扶伤的内在的职业感让他们不敢懈怠、不敢分心、全力以赴地投入教师精心安排与设计的病例的分析与治疗中。这种教学方法由于可以让我们的学员切生体会到生命的伟大、医者的责任以及医者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大大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3.情境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学员的沟通能力
情境的设置离不开大家的相互配合。在一个模拟的情境中,会有焦急的家长和亲属,也会需要有问题的护士以及需要来解决问题的医生。通过情境教学法的使用,学员们明显感觉到了自我的沟通能力的提高,同时由于自我沟通能力的提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理解更加到位,彼此的信任日益增进。这些都是一个好团队要具备的条件。
4.情境教学法能有效培养学员的临床评判能力
临床判断力是衡量一位医者水平的关键指标。临床判断需要医者大量的知识、经验与工作体会,是个复杂的判断过程和思考过程。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再现,能大大缩短培养医者临床判断能力、临床治疗体会的时间。通过不断的情境重复、再重复,学员在不断分析、判断、做决定的循环训练中不断突破自我,破茧成蝶。
参考文献:
[1]关雪茹.高职儿科教学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J].河南医药信息,2002(15).
[2]肖建武.儿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的体会[J]. 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2(05).
认真的“美女”教师
“美女教师”是王秀丽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中的“外号”,很多同事也以此来开她的玩笑。王秀丽气质优雅,对待工作也格外认真。
1990年,做了两年助教的王秀丽正式踏上讲台。她充满干劲、热情亲切,很快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然而一次回答不上学生提问的经历却让王秀丽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节会计课,在教学楼一间普通的教室里,讲台上的王秀丽和台下提问的学生面面相觑,三秒钟的沉默,王秀丽却觉得格外漫长。“好的,谢谢老师。”提问的学生落座,讲课继续,仿佛刚刚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这样的小插曲在老教师的听课笔记上只是简单的一笔“能较好处理课堂突发状况”,毕竟教师被学生问住的情况不是第一次发生,王秀丽的回答得体大方,是所有职业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时的标准答案“对不起,这个问题我不是很清楚,我回去后会查找资料,下节课再回答你,可以吗?”至于教师会不会真的去查找资料,真的为学生作答,无论是听课的老教师还是上课的学生都不甚在意。然而下课后,王秀丽第一时间查阅大量资料,并在第二次上课时为那名提问的学生作了细致的回答。自此,她也养成了第一时间解答学生问题的习惯。
从教23年,王秀丽一直坚持由自己批改学生作业,坚持每一次考试都重新出试卷。她时刻以教师的强烈责任感要求自己,努力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她的学生。
在诱惑中坚持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与选择,也带来了更多的诱惑与迷茫。在那个追逐物质最大化的年代,教师这一传统行业的社会地位每况愈下且薪水微薄。王秀丽的大学同窗纷纷投身外贸行业,她却坚定地择三尺讲台作为自己一生奋斗的舞台。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1992年是王秀丽站上讲台的第4年。
当王秀丽的大学同窗思考着如何布置新买的两居室时,她正和丈夫、孩子挤在学校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集体宿舍内,常常为了谁去打热水而拌嘴。在那间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做饭要用简陋煤油炉的集体宿舍里,王秀丽一家一住就是12年。12年里,王秀丽看着身边的同事来了又走,听着家人好友一遍遍的劝说,尽管迫切需要更好的薪酬待遇和更富足的生活,但三尺讲台早已成为她无法割舍的热爱。“优异的工作成就、难舍的师生情。这些让我没有理由不爱我的职业。而且你可以把你的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会计人才,这不仅仅是在实现你自己的价值,也是在为整个会计行业,为整个社会作贡献,这是任何职业都无法替代和比拟的价值。”
自然而然的亲近
无论是对同事还是学生,亲切是王秀丽给人最深的印象。2007年,年轻的行政人员于悦刚走上工作岗位,负责新学期教材的采买工作。或许是需要处理的教材过多,距开课仅剩一周时间,于悦核对书目时才突然发现给王老师定错书了,而这个时候,各任课教师早已根据书目做好了新学期的教案,临时修改教案必将给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师增添额外的负担。带着沮丧而忐忑的心情,于悦小心翼翼地敲开了会计学系主任王秀丽的办公室。然而当于悦说明了情况之后,王秀丽仅用一句“没事,下次注意就好”便一带而过,随后的聊天和谈心也让于悦很快忘记了做错事的不安与愧疚。工作两年后,于悦依然对此事念念不忘并一直深深地敬佩着王秀丽。
如今,王秀丽带过的第一届毕业生每次聚会都不忘叫上他们的“小王老师”。曾经,这个只比他们大二三岁的老师在课下跟他们“玩得一塌糊涂”,尽管并不是班主任,却是那一届毕业生最难忘的教师之一。“每次看到他们,我总是能想起那段时光,那是属于我们共同的青春回忆。”王秀丽说。
自然而然的亲近,是王秀丽与学生的相处之道,也是王秀丽的处事方式,这样的性格让王秀丽收获了同事的尊重和学生的爱戴。“……至今我依然记得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善良热情的品格……”这是令王秀丽印象深刻的一条短信,王秀丽很喜欢这条短信中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不以教师自居,不以长辈自居,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最多的帮助,你会发现你的回报是何等的丰厚。”
特殊时期 专注科研
2003年,“非典”肆虐,街上空无一人。在人人都在抢购口罩、消毒水的时刻,王秀丽却正坐在电脑前专心写作科研论文,“享受”难得的平静。教学任务繁重的王秀丽平时只能挤时间看书、做研究,而因“非典”意外“收获”的长假对她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好机会。短短3个月,王秀丽共完成了10多篇论文。对于科研的专注也让王秀丽收获了更多的学术成就。
从教23年,王秀丽在重要期刊20余篇,并不断追踪学科前沿问题,力争将最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2003年和2005年她分别在《会计研究》《企业财务状况的质量特征》和《企业利润结构的特征与质量分析》,2004年参与撰写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质量的综合分析》在中国会计学会2003年度会计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2006年她在《管理世界》《以透视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财务分析体系的建立》,2011年她在《财贸经济》《定向增发与利益输送行为研究》。此外,王秀丽还参与和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的研究课题。
沉淀在岁月里的遗憾
1个本科班,2个研究生班,2个MBA班,2个研究生课程班,是王秀丽现在每年的带班数。23年的教学生涯、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给王秀丽带来了收获和感动,但也饱含辛苦与遗憾。
2009年,王秀丽的女儿高三,因为住校所以只有周六日才能回家。那时,王秀丽兼任着学校MBA课程班的教学任务,恰恰周六日上课,面对一百五六十位来自不同岗位不同职业的学生,王秀丽一站至少就要6个小时。尽管是隔周上课,但面对正在备考的女儿,王秀丽“甚至没时间为她做一顿午饭。”至今王秀丽依然无法释怀作为一名普通母亲的愧疚与遗憾。23年,王秀丽待得最久的地方是办公室,陪伴最久的是学生,然而牺牲的却是与家人相处的时间。
王秀丽还患上了教师职业病,颈椎、眼睛都因为长时间的伏案工作出现问题。1996年,王秀丽曾一度出现剧烈的眩晕、呕吐现象,此前她为准备博士论文阅读了上百篇文献,医生诊断是由于用眼过度引发的症状,不良的身体状态让当时年仅30岁的王秀丽和家人吓出了一身冷汗。“我看过身边很多同事因为长期工作而英年早逝,当时的症状与他们特别相似,所以我现在十分注意自己的身体,因为我还想继续站在讲台上,站久一点。”
这是李为教授谈到做医生的初衷,说起当医生的母亲受到患者爱戴和感谢时发出的疑问。他说后来才渐渐明白,这源于母亲精湛的医术、废寝忘食的工作、对病人平易近人的关爱。
今天的李为教授,率先在国内开展了高屈曲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人工踝关节置换以及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手术,在解除病人病痛的同时,他的医疗水平及人格素养得到无数康复患者的好评,在“好大夫在线”网站上李为医生被评为国内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领域数一数二的好大夫。时至今日,他也和母亲一样,得到无数患者的尊敬和感激,李为教授正在用自己在骨科医疗领域丰富的医学知识、娴熟的手术技术,以及对患者的无限关爱,在一方手术台上演绎着不变的人间温情。
上篇:医者父母心 ――高屈曲度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居患者心,善为
采访中,李为教授的和蔼可亲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尽量用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表述专业的技术。他说来矫形骨科就诊的病人大多是本着改善行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来的,一些病人由于某些特殊的需求,对手术的期望值很高,源于对病人的关怀,并希望医疗技术能进一步提高的他,将自己的研究方向锁定于高屈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这一先进技术。
随着人工假体设计水平和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在过去的20年里有着非常好的客观及主观疗效。然而其功能仍不能和正常的膝关节相媲美,尤其是病人术后膝关节的活动度就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人术前膝关节的活动度、医生的手术技术、假体的设计以及病人术后的康复锻炼等。目前绝大数膝关节假体只能提供100o~120o的安全活动范围,通常这样的活动范围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行走、上下楼梯以及从椅子上站起来足够用了。然而,有许多活动则需要我们的膝关节有更高的屈曲度,如蹲、跪等姿势,由于不能蹲、跪,有时会使患者的生活很不方便,特别是亚洲国家特殊的人文需要,如宗教活动中的跪拜,由于膝关节屈曲度的不足而影响到宗教活动,会让一些特定的病人产生很大的遗憾。因此李为教授将如何改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膝关节的最大屈曲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如今这也成为当前骨科领域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一个重要的目标。
“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高屈曲的关节,来满足病人的蹲跪需求?”李为教授这样问自己。当时国内一些医生并没有意识到高屈曲人工膝关节的重要性,而且国内的人工假体在其在生产设计上也与国外的产品也存在一定差距。为此,李为教授联系美国相关公司,结合亚洲患者病情,进行了艰难的高屈曲设计,打破了以往关节垫片点的设计模式,进行面的设计,以减少垫片的磨损。在国内没有大夫敢于尝试的情况下,李为教授最早开始对病人进行了高屈曲度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实践表明病人膝关节的屈曲度有很大改善,屈曲幅度大幅提高。
处百姓下,善施
近几年在病人的需求和文化的影响下,李为教授及其手术团队采用高屈曲度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LPS-Flex,KneeArthroplasty,简称LF-KA)治疗了多名患者,大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很多患者不仅身体恢复健康状态,心理状态也乐观、开朗起来,仿佛重获新生,而其整个家庭也变得祥和、欢乐。
李为教授说:“看到病人的双腿在手术后的行动自如,以及洋溢在脸上的喜乐心情,医生有时比患者还高兴。”在工作中他不厌其烦地为患者检查,指导患者正确锻炼。为了充分了解手术患者术后的康复情况,并进行病例调查,他带领治疗团队长期进行大量、细致的随访工作,甚至对于没有经济能力来医院的患者,自己花费到患者家进行随诊和后期治疗。
“要当好医生,首先要敬畏生命,尊重和理解病人。只有病人与医生对疾患认识的共同提高,才能使医生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学研究不断深入;医生对病人的治疗过程涉及医学、心理、文化、社会等多方面问题,只有将哲学宗教、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医学的发展。”李为教授这样说。
数年来,为了让更多的骨科医生了解到高屈曲人工全膝关节假体的特点,李为教授不仅在国内最权威的医学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上发表关于高屈曲人工全膝关节手术研究的论文,还奔波于全国各地进行普及宣教,多次、多处讲课并进行相关报道。如今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生产高屈曲假体,临床上众多医院都开始使用此类假体。随着假体造价和成本的降低,很多患者都能承受高屈曲假体的手术费用,更多的患者术后能享受到更为便利的生活,因而除了更好的经济价值外,其社会影响也是及其深远的。
随后李为教授再次强调,病人术后积极的康复锻炼以及对疼痛的控制对于防止术后软组织挛缩和获得更佳的屈曲度至关重要。此外,手术前医生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较为详细的康复训练方案。
中篇:洁白的病床,亲切的微笑
只有病人才有资格评价一位医者的好坏,只有患者的言论最有说服力。对于李为教授来说,几十年的从医道路充满了艰辛和劳碌,晨昏不分的工作常年伴随着他,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抱怨,他的医术和医德在业内广为人知,如今他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患者的感谢和问候。患者的健康和肯定也是李为教授不辞劳苦的动力源泉,为此笔者摘录了网络上一些患者的留言――让我们站在平民角度,更能直观地了解李为教授。
“2010年1月6日,是我今生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在这一天我实现了我二十年的梦想,盼来了二十年的等待,这一天正是您不辞辛苦,历时1个小时为我做了左腿的截骨矫形手术,手术很成功!您不仅医术超群,而且平易近人,是患者最喜欢、最值得信赖的好大夫,我要永远的感谢您,感激您……”这是来自一位叫ttyp519网友的评论。
另一位于姓网友则评论说:“由于母亲体质的特殊性,同时做两条腿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李大夫制定了新的手术方案,顺利的完成了两条腿的手术,这令我们家属太满意,太感激了!这不仅避免了母亲二次手术,又节省了钱。术后李大夫每天亲自到病房看母亲的腿恢复到什么程度,还亲自动手做检查,术后恢复的很好,在我们出院之前,李大夫到病房看望我们,并把注意事项一一讲给我们听,让母亲多补充营养,叮嘱我们一定做好术后功能训练。做为患者,能遇到像李为这样的好大夫真是难得,特别是他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及病人之所及,想病人之所想的好医生,我们感到无比欣慰!”
采访中李为教授也真诚地告诉我们,病人的康复是他生活的喜乐源泉。有一位患者早年患有严重的O形腿,由于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一直没有进行系统治疗。直到有了孙子,因为两腿的严重变形,连带孩子都成了问题,年幼的孙子可以在她的两膝之间钻来钻去,而她一点办法都没有,双腿的畸形和疼痛使得她很是苦恼。闻听李为教授的医术了得后,这名老妇来到积水潭医院骨科进行了双膝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完美的手术以及术后正确的康复训练,目前已使这名患者的双腿接近正常人。不久前该患者来医院复查时,不仅身体健康了,连精神头都不一样了,她高兴地告诉李为教授,“我像是重活了一遍,现在也不想带孩子了,正要出国旅游呢!”
另一位女患者,因为腿部的畸形,丈夫一直怀有怨艾,手术之后,不仅腿漂亮了,婚姻也幸福起来。
……
这样的患者还有很多很多,李为教授告诉记者,其实自己压力很大,每周全天候的手术、门诊、查房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要给研究生、实习医生和进修医生讲课,还要进行课题研究等,长年承担着繁重的医疗、科研、教学任务。但是为了清楚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治疗后的恢复情况,面对患者的海量来信和咨询,他总是加班加点地去阅读,在认真解答咨询的同时还要安抚患者的心情,从患者的角度考虑,给予他们鼓励和安慰。而对于患者的感谢,李为教授淡淡地说:“对我来说,病人的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我听到他们恢复健康的消息,真是非常快乐!”
谈到人才的培养,李为教授也有一番自己的体会。他首先强调做医生要有爱心,他要求自己的学生首先要关爱、体贴病人,病人是医生成长的基石。在从医的过程中年轻医生要尊敬师长,学习前辈们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能吃亏、吃苦,多锻炼、多学习,踏实、认真地总结手术经验和教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和医术水平。在谈到自己的成长过程时,李为教授说,他踏入医门起就得到许多前辈的无私帮助和精心培养,像王澍寰院士、田伟教授等许多专家对自己的指导与帮助,他是终身难忘。看到现在年轻医生所承受的压力,自己很愿意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更好地营造团结、积极的团队氛围,以帮助新一代医者健康成长。
下篇:格物致知,上下求索
身为医生的李为教授认为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第一位的,而学术上、名誉上的成果和地位对他来说是次要的,为了病人能有一双灵活的腿、脚,李为教授在这条从医的道路上一步步前行。近些年来,除了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之外,李为教授在人工踝关节和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手术中也开展了许多研究和临床治疗。
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
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最早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但是第一代踝关节假体并不理想,其手术有着较高的失败率,导致其可行性一直受到争议。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植入材料学和生物力学的进一步发展及完善,并受到全膝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鼓舞,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又被重新认识。目前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需施行踝关节融合术的患者另一个可行的选择,该技术在缓解病人踝关节疼痛、改善步态、重建踝关节功能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李为教授近年来已针对四十多例踝关节骨关节炎的病人进行了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并经过随访观察,其疗效甚佳。
李为教授介绍到,在结束了第一、二代人工踝关节假体的尴尬局面后,第三代假体得到很高评价,其中以S.T.A.R.最具代表性。它在考虑踝关节屈伸运动的同时解决了踝关节滑动运动和旋转运动。其非限制性的设计,减少了假体所受的应力,降低了假体的松动率。同时,大大减少了假体之间的磨损,这样有效地提高了人工踝关节手术的成功率。
在李为教授等人的研究中,从两种不同的评价标准,都得出了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其术后病人在疼痛、功能和活动度等方面都有较大改善,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研究在医学权威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上。
不过李为教授也说,尽管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取得较高的成功率,但是由于踝关节结构和假体结构的特殊性,它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相关的并发症。所以在进行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的时候,应根据适应症去选择病人,要严格排除禁忌症。目前,从李为教授等人对病人中期的随访中发现,只要严格根据适应症来选择病人,人工全踝置换术能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可为需行踝关节融合术患者提供另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至于如何实现假体长期可靠的固定,避免远期的松动、下沉等情况,仍需要进一步的改良,但是李为教授说,他相信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已经从实验室和偶然的成功阶段发展到有使用价值并耐用的阶段;并预计不久的将来,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将会像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一样受到人们的欢迎。
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
治疗跖趾关节疾患的手术方法通常包括关节切除成形术、关节融合术以及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关节切除成形术可造成拇趾短缩、肌力减弱,引起推进动力降低,发生转移性跖痛症以及趾间关节鹅颈畸形。关节融合术虽有良好的疗效,但它对手术技术、内固定类型的要求极高,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并且导致邻近关节应力增加并发疼痛,穿鞋类型也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患者接受此手术相当困难。而日渐成熟的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在缓解病人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步态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李为教授进行的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中,患者的拇外翻角可以从术前平均40.5°减少到术后16.5°,跖趾关节活动度从术前平均35.5°增加到术后平均44.5°。患者在足的外形(足趾的长度及力线)、步态(推进动力)以及关节功能(稳定性和活动度)方面明显改善,其研究论文也发表在骨科权威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上。但同时李为教授也提醒到,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不适于从事跑步,竞走,网球等运动,同时不宜穿后跟高度>5cm的高跟鞋。
最后,针对骨科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的情况,李为教授说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多检查,他建议大家要多参加保健和医疗的科普活动,尽量多掌握一些日常保健、就诊、医疗程序等科普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游泳、骑单车等都是很好的锻炼方式。
采访接近尾声,从李为教授朴实的言语里,我们看到了一名医者实实在在为患者的大善,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医术或许只能局限在一方领域,但像李为教授这种大医精诚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竭力学习和效仿。
围绕国家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各医学院校竞相开展医学教育方式的改革与创新[3]。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和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也在联合探索一种新型医学本科教育模式———双导师制。双导师制就是在本科医学生在校期间为其配备两种类型的指导教师。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阶段,以指导学生学习和科研基础训练的学校教师为第一导师,即基础导师;在临床课程学习、见习和实习阶段,以指导学生实践的临床带教教师为第二导师,即临床导师。这种双导师制对实现医学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探索。双导师制有利于新时期医学教育目标的实现。(1)在实现职业素质目标方面,双导师制有利于医学生深刻领会关爱病人的使命,始终坚持以预防疾病、减轻和驱除病人的病痛为己任,认识到提供临终关怀是医生的职责;有利于医学生意识到与病人及其家属交流的重要性,尽早掌握沟通技巧,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掌握与团队成员沟通的能力;有利于医学生直接感受到科研对临床工作的重要性,并逐渐建立起一种有益于医学发展的批判性思维;最终有利于医学生建立终身学习、追求卓越、愿为发展祖国的卫生事业和维护人类身心健康而奋斗终身的强大理想信念。(2)在实现知识目标方面,有利于医学生意识到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社会学、心理学、信息学等知识以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有助于医学生理解诊断学以及各门临床课程的实际意义,建立临床思维。(3)在实现技能目标方面,能为医学生提供早接触临床的机会,使其逐步熟悉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疾病诊疗、抢救流程,让见习、实习更顺利。此外,要顺利开展双导师制,就要掌握“90后”医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对带教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90后”医学生心理特点
“90后”大学生成长环境比较复杂,他们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在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又受到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某些腐朽没落生活方式的影响。与其他年代的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表现出更为独特的心理特征[4],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行为特点。“90后”大学生在行为方面表现出很强的自主性。他们渴望独立,但因缺乏磨炼而具有较强的依赖心理,缺乏独立生存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叛逆且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特立独行、个性张扬,缺乏集体感和团队精神。(2)情感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经历的增多,人们的自我调节能力本应不断增强,但越来越多的“90后”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情感表达。“90后”大学生情感强烈,外显而又张扬,具有情绪化、隐蔽性差的特点。(3)认知特点。“90后”大学生在明辨是非、判断善恶美丑时常常逆向而行。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更趋于功利化,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趋利避害。他们的平均智商高,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事物,富有创造性。聪明的“90后”都希望有一技之长,但有些学生对学习没兴趣。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带教过程中应该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强、计算机技术熟练等优势,同时注意培养其情绪控制能力、抗挫折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关爱精神。不同年级医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5]。一年级新生普遍存在对环境、学习和人际交往不适应现象。大多数学生依旧保留中学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此时学校开设的课程多、课时长,加之大一仅仅开设公共基础课,未涉及专业与临床课程,很多学生会感到迷茫,于是产生了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困惑、厌学等不良情绪,导致成绩不理想,进而产生焦虑、自卑心理。到了二、三年级,学生开始深入学习专业课程与临床课程,且课程种类多、课时紧、学习任务重、心理压力大。有些学生还未完全掌握医学学习方法,未能理解各专业课程与临床工作的关系,就要进行英语四、六级及各类证书考试,容易产生疲惫心理,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到了四、五年级,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学生开始进入临床见习与实习阶段,这就要求他们将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在临床实习、见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带教教师要求严格、带教教师工作忙碌没时间向学生仔细讲解每个病例、学生未得到病人的信任与尊重等。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会对临床见习、实习产生恐惧、自卑、失望心理。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在此阶段陷入“就业还是考研”的困惑中,导致实习不认真。因此,针对不同年级医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不同教学方案尤为关键。
3教师素质要求
如何让学生从大一入校到毕业都能接触临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英教育”,对每一位临床带教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为了让学生在双导师制下实现医学教育目标,医学院校对带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对人文素质的高要求。要求临床带教教师具备心理学、伦理学、美学、哲学知识以及人文精神。(2)对科学精神的高要求。科学精神的要义是尊重客观事实及规律,具有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崇尚并坚持真理,积极探索未知世界。医生只有尊重客观事实和规律,并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采取正确治疗措施。(3)对职业技能的高要求。临床带教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做到言传身教。(4)对其他职业素养的高要求。带教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具备时刻把工作、病人放在首位的职业操守,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只有具备以上素质,带教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合格的医学生。
4教学内容的改进
【关键词】新职工;规范化;培训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的必由之路,对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习是无限的,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根本的可再生资源[1]。近年来,我院领导高度重视,为进一步提高新职工规范化培训质量,成立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建立了医院规范化培训教育管理办公室, 对入院3年内新职工,包括医、药、护、技人员都要进行规范化培训。并制定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明确任务和要求。住院医师实行了“3+2”及“个性化”培训相结合的模式,有临床工作经历的研究生,采用“X+2”模式。包括科室轮转、专科住院医师训练、住院总医师培训等3个阶段[2]。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培训体制。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1.1培养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理念和医德医风,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与能力。要求了解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规范、常规的了解。
1.2组织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的学习,听取先进事迹报告会。进行医德医风人文素质讲座,年轻医生成长之路,怎样做一个好医生、好护士等讲座。提高新职工的人文素质。
2合理统筹安排轮转计划,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实行新职工轮转制。住院医师轮转严格按照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执行,护理人员按照护理学会规范化培训要求执行。医技人员按照医院有关轮转要求执行。院领导要求对于医技科室人员培训也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培训。其目的是疾病的诊断很大程度上依靠医技科室检查项目的结果,所以辅助科室与临床科室是同样重要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对医技人员也进行了轮转。要求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掌握临床专业知识和了解相关学科知识。能独立进行本科常见病的诊治和技术操作,住院医师要完成规定的临床病例数、病种数、技能操作数、手术数。
3创造规范化培训学习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培养一支高素质新职工队伍,探索出一套具有我院特色的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
3.1各科室建立了规范化培训指导小组 由主诊医师师带徒的管理方式,实行“主诊制”培养管理模式。
3.2实行新职工在岗学习制 每周一至周四晚上在图书馆进行自学,医、药、护、技人员一律参加,每天考勤。
3.3住院医师参与夜急诊及夜间手术观摩 每位住院医师参与夜急诊和夜间手术观摩,感受急救现场的氛围,提高应急抢救能力。凡遇医疗抢救随叫随到,实行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
3.4组织业务讲座 理论和技能讲座每周1次。由院内、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示范操作,介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临床操作技能,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处理原则,重点提高临床理论、临床实践、临床操作技能、外语能力培养等。定期组织病历书写讲座,开展病历书写竞赛活动等。
3.5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掌握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阅读和分析专业性期刊的能力。掌握一门专业外语,举办形式多样的医学外语竞赛活动,提高外语阅读及写作能力以及交流能力。不定期举办科研培训班,科研课题设计、提高临床科研思维能力和科研申报能力。能够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献综述或病例报道,能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
4加强三基训练和考核,夯实医护“三基” 基础
每季进行三基考试,从三基考试成绩分析,绝大多数住院医师的专科能力和专业知识考核成绩较好,但基础临床技能的考核成绩不够理想,说明住院医师的“三基”能力有待提高。其中不少人员本科毕业后即考上研究生,未能在临床实践中充分锻炼基础临床实践技能,从而导致基础临床实践能力较差。因此我们对硕士学历毕业的住院医师做出要求,加强基础理论及技能培训、定期考试考核,使临床实践基础能力进一步加强,夯实“三基”基础。
5加强整个培训过程监控,提高轮转出科考核质量
成立规范化培训考核小组、大科考核小组、各专科考核小组,形成三级管理体系进行统一管理。院新职办,加强对整个培训过程中的监控。根据培训大纲要求及专业特点统一制定考核表格,考核内容和标准,严格制定考核评分。
5.1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由病区考核负责人抽查住院医师所管病历。考核临床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病史采集能力、体格检查能力、分析诊断能力、综合处理能力、重危患者处置能力。
5.2临床操作技能考核:抽考一项专科常规操作或手术。
5.3病历书写质量考核:对所选取的病例,查阅住院医师书写病历质量。
5.4外语能力测试:考核小组对住院医师译文水平进行评价,要求能够用外语回答专科知识问题。
5.5职业道德考核:在轮转工作期间的职业道德规范、服务态度,人文关怀精神、劳动纪律、出勤率等进行考核。
为防止考核流于形式,新职办与科室联系明确出科考核日并现场监督考核,考核合格方可出科。
通过科学管理,我院新职工规范化培训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接受培训的新职工已成为临床工作第一线主力军。他们探索问题的敏锐性显著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明显增强,观察抢救能力得到飞跃。同时,新职办开展以来也得到大多数科室支持和赞扬,大部分科主任认为培训对增强新职工的医疗水平和提高临床医疗质量大有裨益,使培训由临床延伸到基础,扩展到科研、人文,形成了全方位的培养环境,有利于新职工的全面发展,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临床兼职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医学生培养质量,兼职教师在临床教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从教学基地临床教学实际出发,对兼职教师队伍现状进行分析;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兼职教师培训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思考。
关键词:
教学基地;临床兼职教师;现状;思考
我校自2004年从部队院校整体移交地方以来,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临床教学基地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学人才培养的成败。为使我们的基地尽快成为有较强教学能力、教学规模的临床教学基地,提高医学生培养质量,近年来,我们有计划的对相关基地开展医疗、教学等项目帮扶活动,其中培养了一批临床兼职教师。本文就我校教学基地临床兼职教师培训现状浅谈几点思考。
一、培训班培养目标
临床兼职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医学生培养质量,我们为培训班制订了如下目标:其一,强化整体带教意识,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其二,规范临床带教程序,促进各基地教学质量同质等效;其三,训练临床操作技能,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四,建立充满活力的临床教学模式,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
二、培训班基本情况
自2005年始,我校已成功举办了16期《临床教学基地兼职教师培训班》,培训对象为各教学基地医院承担我校实习学生临床授课和实习带教的兼职教师。2009年始,开展了临床教学基地兼职教师评聘认定工作,将中级职称或中级职称以上承担实习带教并符合相关条件的临床教师聘任为我校的兼职教师。每年举办一至两期培训班,每期约150名兼职教师接受培训,至今,有2500余名教师接受了培训,给兼职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同时,我们申报并已获批国家一类继续教育项目和广东省一类继续教育项目,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三、培训班部分课程介绍
1.医学教育改革及人文素养方面。主要有《高校兼职教师的职责与素养》、《新一代医学教育改革》、《授课的艺术———浅谈课堂教学基本要素》等课程,由医学教育专家讲授。
2.临床教学标准与实习生教育考核方面。由我校临床医学院教授讲授《南方医科大学临床教学标准———实习带教》、《南方医科大学临床教学标准——教学查房》、《南方医科大学临床教学标准———病例讨论》、《实习生入科教育、出科考核的组织与实施》等课程,已成为培训班经典而实用的课程。
3.教学评估及临床技能方面。《临床技能培训及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的组织实施》、《Mini-CEX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DOPS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量表在形成性评价中的运用》、《南方医科大学临床技能操作教学指导———胸腔穿刺术》等课程,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临床教授讲授。
4.文献检索、科研课题及论文写作方面。我校钟世镇院士讲授的《医院开展科研有关的技术和思路》达到了指点迷津的效果;科技处专家的《科研课题申报》、大学学报编辑部教授的《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图书馆馆员的《医学科技信息检索及文献工具使用》等课程为兼职教师开拓了一个新的视野。
5.实践与示范环节。《病例讨论———现场演示》、《南方医科大学临床教学标准———教学查房分组观摩》等,通常分成10人一组进行。培训课程目标制订均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取严谨、认真、实用的态度,征求多方意见,共同商定后实施。
四、培训班存在的不足
1.满足不了更多兼职教师的需求。办班前报名者涌跃,由于经费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我们只能控制参训人数,每期培训班要求各医院的人数为三至五人,远远保证不了临床兼职教师的需求。
2.我们培训的对象,是“内、外、妇、儿”临床医生,近年来,护理人员要求培训学习的呼声较高,未能完全满足。
3.虽然参训兼职教师的积极性较高,但学习效果如何却无从评价。医疗是医院的中心工作,医生的工作繁忙,很多情况下临床教学成为医疗活动的附带品,随意性较大,培训所掌握的各种知识、各项技能未能扎实地贯穿于临床带教工作中。
五、针对目前现状,所进行的思考
十年来,我校兼职教师培训班经历了成长、发展、提升的过程。从教学制度管理、教学水平提高、规范临床带教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有必要针对其中不足进一步改进。
1.注重兼职教师办班模式,课堂授课与技能训练相结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模式培训临床兼职教师,组织专家到各基地医院进行专题讲座、教学查房示范等;组织专家及教学管理人员到各医院进行教学检查;组织兼职教师到学校参与课程授课竞赛、临床技能竞赛或竞赛观摩。
2.以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举办兼职教师培训班。“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目前医院医护比例约为1∶2(各医院情形不一),临床护士将成为医院内一支庞大的生力军。应护理人员要求,我们尝试与护理学院协作,在原有培训班基础上增加每年一次或每两年一次的护理兼职教师培训班。
3.每次办班报名者都非常涌跃,但由于经费等原因,只能限制每家医院的参训人数。值得一提的是,培训班在免收培训费并为参训者免费提供学习资料的状态下进行,说明我校对实践教学师资培训的重视。我们将争取更好的政策支持,努力将原来的每期培训人数150名增加为200名,让更多兼职教师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培训提高。
4.对“教”与“学”建立评价机制。制定带教水平、临床思维、操作技能等综合评价指标,推动教学基地兼职教师高水平教学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规范临床带教程序,强化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临床教学内涵建设,保障各教学基地教学质量同质等效。
5.以质量为导向,理论考试与操作考核、导师鉴定相结合,对兼职教师接受培训后力图获得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考核合格者给予继续教育学分、培训合格证书;让培训质量、教学绩效与激励挂钩,使兼职教师真正体会到教学相长。
六、对培训班的创新思考
1.培训采取脱产与自学相结合、集中教学与远程教学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病历讨论与技能操作相结合、常规工作与竞赛备考相结合。重点围绕兼职教师培养学生临床语言、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等能力开展培训。
2.不断更新观念,实现从教育为主向学习为主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过程中的“学生”与“教师”的概念将成为过去,而分别被“学习者”和“助学者”所代替。作为助学者的“教师”,更应该天天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专业技能,才能胜任助学者的职责和义务。培训期间,兼职教师作为“学习者”勤奋学习理论知识,苦练技能基本功;培训结束,兼职教师即成为“助学者”,以“传,帮,带”的形式帮助低年资医生及学生成长。实现“学习者”和“助学者”因时因地角色的转换,实现全社会人人终生学习,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
3.建立兼职教师培训班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系统,实时掌控“教”与“学”的效果。教学质量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优化整个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反馈和调控作用。总之,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进临床兼职教师培训班长足发展将成为我们的努力方向。
作者:李春芳 张静 刘辉 王飞 陈昕昀 佟矿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参考文献:
[1]谭洁,张泓,艾坤,等.以实践教学为核心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改革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6):25-26.
[2]孙宝志.实用医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2.
在现今新的医学模式下,针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应履行的医师职责,“医学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都值得我们去探析。医学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未来医学事业的继承者与开拓者,其社会角色是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面对的是患病的群体。身为医者是要治‘‘患病的人”还是去治“人患的病”?医学模式的转变、预防疾病战略的转变、临床医疗工作的需要、改善医患关系的需要等因素决定了医学心理学已经成为当代医学科学的三大理论支柱之一。这样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对象的教学模式就面临着与心理学理论相矛盾的巨大挑战“医学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成为医学院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
1.重新修订教学大纲
通观全国医学院校,目前医学心理学教材仍沿用传统结构模式,即:以基础心理学为主干,结合了变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等心理学分支学科理论,其中基础部分占总学时的1/4,使得与医学生密切相关的临床心理学、医患关系、心理干预等因为课时太紧只能草草带过。内蒙古医科大学所有专业学生使用的《医学心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第二版)分12个章节,要求在24个学时之内讲完,内容涉及面很广,给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掌握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由于大多数医学生毕业后不可能进入精神科或从事心理工作,这样的课程安排使未来的临床医生既不重视课堂学习,又不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失去了学校课程设置的意义。
医学心理学具有自然学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具有实验科学和理论科学的双重属性同时也具有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双重属性。这种双重性给该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双重的要求。医学心理学研宄的范围主要是与医学领域有关的心理学课题,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学不包括在内,但是作为一门课程它必须考虑到授课对象的知识结构和一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衔接关系。医学心理学的临近学科有临床心理学、行为医学、变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和护理心理学等,这几个学科的研究对象和侧重点是不同的。医学心理学侧重研究心理因素在躯体障碍中的作用与机制临床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心理测验和心理治疗行为医学主要采用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研究健康和疾病的问题变态心理学侧重于探讨各种精神障碍的心理原因和机制健康心理学侧重于研究各种维持和提高心理健康的措施而护理心理学侧重研究各种心理护理的原理与方法。可以看出医学心理学与这些临近学科既是相互包容又是相互独立的,因为它们都有各自的研究对象和侧重点。拓展医学心理学学科外延,建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等专业开设的医学心理学课程仍是将诸多医学心理学分支学科内容合并为一。可以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选择开设合适的选修课如心理学概论、心理测量学、神经心理学、心理诊断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康复心理学、异常心理学等。作为教学这些知识对医学生都是必修的但又不可能给医学生开设6门心理学课程,随着教学改革,医学院校逐渐开设了临床心理学、医患沟通等选修课,给医学心理学的授课带来挑战,现实的做法就是在医学心理学的讲授中兼容并蓄,同时讲授其他几个学科的内容但又要同时兼顾已选修过这几门课程的学生。
在开设课程时间安排上目前部分医学院校将医学心理学课程安排在第三或第四学年,但此时才学习医学心理学概论、心理学基础知识部分,显得太迟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教学要求形成脱节现象,如果安排在第一或第二学年课程中有关医学心理学的内容如心身疾病、心理咨询与治疗、病人心理、异常心理等与医学专业课程紧密相关而本阶段学生内外妇儿、诊断学等课程尚未开设学生常常感到难以理解掌握。因此,需要根据心理学的知识从基础到分支学科从理论到临床实践合理安排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排在第一学年,医学心理学课程安排在第三学年,临床心理学课程安排在第四学年。
英国心理学家J.韦曼博士曾把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具体领域归纳为5个方面:(1)伴随着老龄化、精神性疾病及神经学损害等因素的行为改变;(2)心理因素在医学问题发生中的作用;(3)医生-病人关系(4)病人对疾患和治疗的反应;(5)治疗的心理学方法。根据韦曼博士的归类,我们认为医学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应分为:基础心理学理论、异常心理、心身疾病、医患关系、心理干预和心理健康6个方面。医学心理学的教学时数会随着各校的重视、师资力量的充实而有所增加,就目前的学时而言必须进行教学大纲修改重新分配教学内容,逐步缩小目前的基础部分的知识而逐步扩大临床部分的知识内容学时才比较适宜。就我们学校而言现在医学心理学为限选课,24学时,在不增加学生负担基础上,结合目前一年级有心理健康教育课,二年级有社会心理学,四年级有临床心理学、医患沟通选修课,重新制定医学心理学教学大纲,使之与前后知识呼应,又体现医学心理学的特点,我们认为理论授课分18个学时进行,另外6个学时用于观看影片、讨论、辩论和考试等需要。学时上重新安排如下:讲授医学心理知识在开始先简单回顾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用2学时时间,异常心理、心身疾病、心理干预各占4学时,而医患关系、心理健康2个内容各占2学时。这样医学心理学的课程围绕一条主线展开,学生学习有章可循,教师授课主次分明。
2.改进授课方式、手段
医学心理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十分抽象,例如:情绪、思维、意志、认知、人格、特质、自我、智力、潜意识、心理应激……。所以,传统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中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联系临床实践。医学心理学的课本不只是教师的“教材”,也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学本”。包括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材料阅读、讨论、练习、实验、案例分析等。而且在各章之前提供内容提要、学习目标、案例问题。从临床实际中编撰医学心理学课中的一些思考问题和案例。
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可以采用电影、动画、讨论、辩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突破逻辑思维的框架。
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生成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使单纯用文字描述的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心理学基本知识、技能能以准确、清晰、直观、形象地场景再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使得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问题讨论法实施的关键在于选材和问题的设定以及课堂气氛的营造和控制,时间的安排和掌握也很重要。
角色模拟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定情景分派角色组织开展教学模拟活动。其优点是现场感应性强容易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例如在讲“心理应激”这一章时可以将“应激的心理反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绪反应”与“心理防御机制”结合起来用事件的形式加以讲述。可以告诉学生在每个个体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烦恼与困惑”也许还会遇到不同形式的“心理应激”。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在一个较大的负性生活事件中如大学生“失恋”“亲人遭受意外”等假若“我”就是事件中的人物作为个体的“我”该如何面对?积极应对消极等待还是回避或逃避?请学生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分析这几种解决方法的优劣。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最后得出结论:当一个人面对应激时,如同身上背负着许多东西,单腿立地。这时会对自己说我实在坚持不住了,怎么办呢/方法很简单,把腿放下来就行了。
角色模拟法从现实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点去解决每个个体都会或多或少面临的难题(“应激源”),帮助学生体验实情,找出症结,研究问题,寻求对策,并在课后让学生以论文的形式写出来。这样做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在实例教学中运用灵活机制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医学心理学课教师除在教学中应用心理学实验仪器以及各种心理测试的模具和量表为学生开设示教实验,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事一些实验和临床研宄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加强实际案例教学的探索3,如发展心理学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积极性,使之在努力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针对现实社会的大中专学生存在心理因素问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并在教师指导下开设、组织心理咨询讲座以帮助他们解除心理障碍。
授课时既要通过简单的课堂实验和实验室实验这些实证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心理-生理的关系与机制,还要善于用描述的方法、思辩的方法从整体上讲清人的心理结构、人格结构、医患关系及心理的病理机制等;既要通过理论讲授使之确定心身统一观,从心身两个方面认识人、观察人、培养其人文精神,还要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心理课评定方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基本方法。
此外,更新课程内容、丰富课程资源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重要的一环。在课程中吸纳医学心理学最新的研究进展,在现有教材资源基础上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如教材配套光盘、基本练习、实践活动、参考文献、推荐阅读、相关网站等,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加强医学心理学实验室建设,建立网络学习环境,供师生交流、合作、查阅信息等。建立医学心理学课程网络教学系统提供教学资源、相关链接、论坛、留言板、试题库、邮件列表等栏目促进师生、学生之间进行网上交流、合作、讨论、答疑以及传送作业等。
3.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
教学评价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充分体现灵活性与全面性等特点,调动学生积极性,真实反映学生能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有效地考察教师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教学评价可兼顾课堂表现、结业考试、论文撰写等形式。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出勤情况、参与课堂讨论、提出创造性见解的情况,结业考试主要采取笔试不仅考查知识面也注重考查对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课程论文包括小组合作学习主题报告、自主阅读的文献笔记以及案例分析等内容。
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考试不仅要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目前学生考试内容死记硬背的多,发挥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的少,学生为了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就必须背讲义,教条地套教师的标准答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灵活的方式补充考试的不足。平时课堂要求学生以理解为主,多提问或让学生提出问题由全班进行讨论;对于大家普遍感兴趣的问题,可以组织集体辩论,把辩论内容整理成文,酌情给学生加分,作为平时成绩。此外,可以布置一些可供发挥思维的作业题。如:学习了人格一章后,要求学生通过简单的人格(包括能力、气质、性格)测验,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根据自己的成长过程,分析影响自己人格形成的因素和机制,并制定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案。考试可以放一些经典影片和心理学录像,让学生针对其中的人物或情节给出心理分析,说明这些人物存在什么样的心理问题,或采用了什么样的心理防御机制,并且可以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体会。通过多种考核形式的进行,把单纯考察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的水平,转向侧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鉴别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方面来,真正发挥出考试的验收作用,达到考试应有的督促、提高、检查、评价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相长;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推行教学相长的前提。外国文学作品是让学生吸纳世界文学的必修课程,在教师的将手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进行讨论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往落后的教学观念不转变,教学相长就不能实现,因此,必须要从转变教学观念入手。
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如果教错了,学生也会毫不犹豫的学错误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只是知识的传授与接受的关系。这种观念不仅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性,更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推广。因此,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教师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用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性教育学生,让他们感受作家的伟大情怀和崇高的人格力量。
其次,在唤醒主体意识上,应该认识到学法指导不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自主、自愿学习的乐趣,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课堂教学由封闭向开放转变,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理的习惯,贴近法治社会的现状。
最后,培养学生挑战权威的精神。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影响,学生对老师和课本有严重的依赖性,认为老师讲的和课本上写的都是正确的,而自己却缺乏思考。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学习方式和师生关系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在课堂的练习中增加主观能动性的题目,尝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课后撰写晓得论文。改变原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挑战权威的能力,即创新精神,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独立观察能力的提高,独立理解能力的提升,这一切都是教育工作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职责,同时也是做到教学相长的必要思想条件。
三、勇于正视教师自身的不足
俗话说“人无完人”教师也不例外,都存在缺点和不足。学生也不一定非要不如老师,因此作为老师必须正视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身。
首先,当前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及改革的思路都缺乏一定的认识,教师思维、意识都停留在旧的课程结构上,改变死教书、教死书的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来,用教师的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其次,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下不断完善自我。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基础知识是实现教育改革目标的前提,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是其关键所在。教师本身素质的不高就无法推进和搞好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将成为一句空话,这就要求教师要强化基本功的训练,不断在教育创新中完善自己。
第三,解开学生的“心理结” 。随着学生学习竞争的日益激烈,学习内容与实践活动的逐步增多,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中所产生的沉重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严重的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作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担负起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医生”这个重任。面对沉重的学业压力,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减少对学生的精神压力,做学生的朋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不再畏惧老师。师生的交流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指出教师的不足。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好地进行,教和学互相协调,共同发展,以求教学相长的实现。
四、树立重视科学研究的意识
新课改下,各学科课程的设置,均强调要重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这要求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研究者。“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这种教研结合的体现,正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新课改则召唤着更多的研究型教师的出炉。相信教师们通过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对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有所了解,会在不断反思练习过程中成长为新时代所需求的新型教师,成为与学生共同进步的教师。
五、坚持“教学合一”的思想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陶行知先生认为,这存在因果联系: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现在的学校都过于教,所以逐渐将将教和学分离了,而教和学两者不应该分离而应该合一,其理由是: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求教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教师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如何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程序教给学生,使之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得了这种经验理想,然后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
第二,教的方法必须配合学的方法。教师不能只照自己的意思,而不管学生的兴趣教学。如果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而定,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湖北省小学特级教师、全国劳模桂贤娣老师的《用情用智当一个快乐的班主任》的讲座让人如沐春风,耳目一新。我从来没听到过这样的讲座:长达6小时的激情演说竟然不用稿纸,整个讲座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鲜活精彩的小故事,或感人,或有趣,或引人深思。每一个故事就是一幅动人的画面。加上桂老师幽默的语言,率真的表演,整个会场欢声一片,掌声一片。一天听下来,身心愉悦,丝毫不觉得的疲倦。听了省级优秀老师桂贤娣的讲座后,让我感受良多:认识到做一个能真正地培养好孩子,让小朋友都爱戴,家长尊敬的老师是多么的不容易。
在教师这行里桂老师无疑是非常出色的,我们要学习她,不仅要学习她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更要学习她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善于创新的工作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育这个行业里真正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面对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我更多的是希望用老师的威严来让孩子安静下来听我讲课,通过这次的讲课我才明白,原来可以通过环境的诱导作用,将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引导到老师的讲课内容中去。孩子天生好动,对太多的东西都有好奇心,所以注意力都不会太集中,如果老师一味只是通过单纯的说教去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学习,可能是吃力不讨好,效果很差。桂老师说的太对了,我们应该多想一些方法来配合自己的教学,通过各种适当的环境,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产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很好地结合环境,才能让孩子们乐于学习,并逐步培养起小朋友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二、桂老师在班主任培训报告中的名言集锦:
1、尽管我不漂亮,但是我很可爱;
2、我以我的真诚对待家长是我的尚方宝剑;
3、我比较善于思考,这是我的优点,如果你不能改变现状,你就愉快地工作;
4、我不能与懒人为伍;
5、班主任是孩子的大朋友,是家长的忘年交;
6、我很良民的,不敢在外面做家教,不然,我早就发了财;
7、我的话99%都是真的;我有时像个股票,是家长们把我炒起来的;
8、大灵通,小灵通,永远也代替不了和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
9、不要说鬼话,要说真话。
桂贤娣有个幸福的家庭。她说:每次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她就喊“老公goodmoning,我爱你”;她说:每次下班一进门,她就喊“老公我回来啦,我爱你”;她说:每次家访完毕,老公用摩托车去接她的时候,她总是在后面搂着老公的腰;她说,经常,一家人轮流请客下馆子……她还说:“8小时以外,我要享受生活,要健身,要逛商场,要看医生,要孝敬长辈,要相夫教子,要享受天伦。”当然,做到这些是有前提的。在学校,桂贤娣不谈股票、不谈电影、不谈家长里短……她提倡,老师每天从第一只脚跨进校园的时候起,一直到下班离校的时间里,都凭良心工作。“我敬重那些拿时间加班流汗水的老师,但我不提倡!”
三、会上《德育报》社长、知名教育专家张国宏与各校班主任老师漫谈班主任工作艺术。新学年开始,他提醒要精心包装十个“第一次”,以尽快与学生建立联系,获得信任。他强调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也是老师成长的地方。(班主任工作 banzhuren.cn)今天的教学模式也许会成为历史,教师要关注教学改革,了解教育前沿,他提出“在歌声中成长自己,在写字中发展自己,在吼声中锻炼体魄”的育人方法。张社长引导班主任思考岗位、我、心态与对象四大问题,他认为当班主任最大的挑战不是如何当一个最好的班主任,而是如何当一个学生喜欢的班主任,提出以“同情”代替“服务”的新型师生关系,强调教师的心态需要“从容一点平和一点耐心一点”。
三个小时的报告内容翔实,案例丰富,讲述生动形象,引发了在场班主任老师们的强烈共鸣和阵阵掌声,让人意犹未尽。老师们纷纷表示,张社长的报告精彩生动,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真希望能再次聆听这样的报告。
四、会上全国优秀班主任、模范教师、教学能手、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优秀教师、太原市人民满意的“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王文英老师《阳光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是为优秀的学子锦上添花、为平凡的学生开启智慧、更是为暂时落后的孩子雪中送炭。
她是一个富有个性且很“另类”的教师,但凡第一次见到她的人,都困惑于她时髦的衣着、打扮。她爱生活,主张“活出精彩,活出自己”;她曾学过声乐,获得过市级大奖赛美声唱法三等奖;她学过钢琴,已通过七级;她学过舞蹈,;曾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她学过指挥,荣获过省优秀指挥;她还学过美发,学过裁剪,喜爱编织……她用绘画呈现枯燥的板书,用歌声诠释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用舞蹈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
她爱教育事业,更爱她的学生。“要让学生因为有我与他们同行而快乐”------为寻找迷恋网吧而夜不归宿的学生,她会从天黑找到黎明;为得到家长的配合,她顶风冒雪去家访,常常到半夜才回家;她会给生病的学生及时送上一杯热水、给父母离异的或失去亲人的孩子当妈妈、给全体女生做生理卫生指导的知心姐姐。
为让孩子们拥有健康的成长环境,她为即将离异的家庭化解矛盾,给家长上课指导家教,给生病的家长送上问候,给生活有困难的家长排忧解难,给学生的继母做疏导工作,给失去丈夫的妻子送上安慰……
担任班主任以来,仅写的学习笔记和教育随笔有200多万字,总结的案例有300多个,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就达十几篇。
赞 (2)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娱乐盟的签约作者“一只天恩呀”!
希望本篇文章《医生成长论文范文》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娱乐盟]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她曾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从事眼科整形工作。无论是临床、科研还是教学、管理,闵燕都取得了令同行钦羡的成绩。在她看来,离开公立医疗体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