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作者[一只小宸呀]投稿,不代表娱乐盟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lmeng.com/meiridongtai/202412-20595.html
[关键词]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 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310-01 一 、心理活...
[关键词]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 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310-01
一 、心理活动将直接影响管制员处理应急事故的能力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很有可能遇到突发事故,这就要求管制员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和现场处理能力,因此管制员必须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在心理能力训练中有很多方法,但总体上可归纳为、集体训练与个体训练相结合训练法和模拟训练法,下面有几点具体的做法来提高管制员的心理能力:
在进行心理训练时,要随时进行心理测评,可以进行心理教学,并且对不同阶段的管制员进行持续的心理测评[1],通过横向比较与纵向深入探讨发现管制员的共同的心理问题和重要问题。并开展以解决问题为主体的讲座,并针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解答,可以向管制员提供自我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使管制员能够自行的进行心理调控与心理能力训练,因为管制员在心理能力方面所存在的较大差异,所以不同的管制员之间心理训练重点不同,要从从根本上提高空中管制员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与持续的提高,并且经过研究某种心理品质获得后,若不进行经常性的稳定和强化则有可能会消退甚至消失。空中管制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通过简单的培训就一劳永逸的,他需要通过多次练习的潜移默化,并缓慢的提高,而且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后才能显现出来。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的形成,需要进行长期科学的训练,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因此,对于空中管制员有必要从入校起就开始开始进行心理素质训练,这里面包括进行管制工作训练前、训练期间以及训练结束后,直到进入民航单位都进行持续的心理素质训练。按照从轻到重、从易到难的顺序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并且及时测试训练结果,帮助空管员了解训练效果和还应加强的地方,提高管制员的心理素质,可以为其打下良好的职业素养基础,这可以减少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工作上的失误和训练中安全隐患,提高训练过程中的效率和安全水平。
在心理训练过程中,可以事先在训练学员不知情的情况下,模拟飞行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这样不仅锻炼了管制员的处理事故能力,同时可以加强管制员的心理素质。在解决问题上要采取个人解决和集体解决两种方式,在集体解决中要让空管员认清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二、飞行员既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又必须具备强健的身体素质
在实际飞行过程中,心理要求和生理要求是并存的,因此,在训练时也要将其共同发展[2],心理能力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共同发展,生理训练在某种角度是是心理训练的一种补充方式,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而且可以提高心理运动能力、反应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样在锻炼中可以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增强注意力和加强情绪的控制,加强心理素质。
(1)有氧运动中的跑步
发展身体素质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跑步,通过持续地跑,加强耐力和锻炼意志力。比如越野跑、楼梯跑等都可以提高空管员的身体素质,而且跑步训练时综合性的提高身体素质,对提高心脑血管系统运行、呼吸系统功能是显而易见的。跑步很经济 , 不需要过多的设施,可以围绕飞机场的进行锻炼,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是什么有效的方法。
(2)进行体育竞赛
在民航单位的内部可以举行种不同的比赛项目[3],比如篮球、竞走等运动项目,也可以运用运动会的比赛方式来进行各项比赛。这不仅会提高空管员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更能加强空管员队伍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强空管员队伍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对于表现优秀的适当的给予嘉奖,让空管员拥有坚持体育锻炼的一个外在动力,这样可以养成一种锻炼习惯,从而实现终身锻炼。
(3)水中锻炼
游泳训练是提高身体素质的正要手段,其能有效的促进人体的综合发展,增强体质,培养顽强、吃苦耐劳的良好作风,在水中还以锻炼肺活量并且适应缺氧的环境,水下的气压比水上的大,这样与空中的高压环境向适应,并且水下活动更加锻炼人的心态.
(4)分层次锻炼
训练时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部门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宜方法。在身体素质训练时我们要充分的做到区别对待的原则,这不能挂在口头,需要我们在实际行动中落实。首先不同位置的工作人员要有不同的训练方法,比如眩晕练习、重力练习等。其次身体素质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练习负荷与强度做充分的准备和准确的安排[4]。练习的强度应由小到大,在身体适应了现有的强度后,逐步加强力度,使身体再次产生不适应但是能够承受的现象,身体素质的提高就是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再到不适应的一个循环过程。在训练过程中,安全是首要的原则,一切训练的项目必须要保证训练人员的安全,身体素质训练过程中有许多危险的因素存在,比如器械的不合理运用,高密度、高强度等,这可能会造成肌肉的拉伤和对身体造成损伤,因此训练要符合科学规律,避免非常规的受伤。
三、总结
空管员的素质训练应从全面出发,不仅发展身体素质还要加强心理能力,科学的训练计划、完善的训练体制是提高空管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必备条件,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可以引进一些身体素质训练和心理能力训练的相关专业人员,在提高的过程中要注意负面影响的产生,无论在什么时候安全是放在首位的。空管员的工作不仅是飞行过程中的核心,更是航空系统安全有序运行的枢纽,所以空中管制员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杜毅.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素质探讨[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3,S1:71-73.
[2]郭育森.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心理素质培养[J].科技创业家,2012,18:245.
[3]李姝,庆锋,杜醒.面向职业需求的飞行心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知识经济,2013,04:140-141.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心理素质;培养
初中生处于身体发育、心理素质提高的重要期,在校期间开展科学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以为初中生身体良好发育、心理素质良好锻造提供坚实的基石。科学表明,适当适度的体育活动能够使得压抑的心理得到有效的释放,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必须服从裁判、团结同伴、尊重观众,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交往中的社会公约和团体规范意识,加强自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一、目前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初中住校管理较常见,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让学生形成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式的生活模式,单调、刻板,容易让学生产生苦闷、焦虑的情绪,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初中阶段学生处于心理迅速发展阶段,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但是对于复杂的问题与事情缺乏心理准备,容易气馁,情绪低落,现阶段独生子女家庭偏多,导致学生自私狭隘、虚荣心强。一些学生缺乏包容意识,对有小错或有负于自己的人,常常斤斤计较,甚至怀有报复心理,缺乏意志、毅力。
二、体育教学活动对心理素质培养的作用
1.促进沟通、交流提升学生自信心
体育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迎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充分自由释放自己,让压力靠边。教师可以通过阶段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慢慢从简单动作着手,再到复杂动作,再适当开展竞争对抗比赛,在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找到自信。
2.能够预防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
体育教学活动打破了学生整天上文化课程的程序,能够让学生远离枯燥无味的文化课程学习,思路得到更新,思维得到转变,学生也可以从体育活动中得到快乐,这样也有利于学生高效率学习文化课程。大量研究表明,体育活动能够有利于心理疾病的调节育治疗。
3.促进学生智力发育
适度的体育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室外获得新鲜的、充足的氧气,这也是大脑发育所需要的有利因素。体育活动增强了体魄,良好的体魄是大脑灵活运转的物质基础,促进智力发育。
4.提升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很多项目是需要团队意识,比如篮球、足球、排球项目等,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独立性思维、以自我为中心现象严重,那么通过这类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及学会到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的重要性,深刻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鼓励观念。
5.有利于健全学生心理品质
参与体育教学及活动可以让人与人之间交流更加亲近,有利消除隔阂,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摆脱消极情绪、减轻心理障碍,促进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从而打断不良人际关系与自闭人格的恶性循环。
三、措施
1.通过异性搭配联系法
通过日常经验能够发现人在异性面前或多或少会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很多平时不敢做或懒得做的事情也能够积极去做。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可施展异性搭配,比如在篮球对抗中,组织异性混合队进行对抗,这样不仅能够积极的展示学生的表现能力,也可以增强合作与协调精神,也能够促进交流、沟通能力的提升。
2.因材施教
体育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因人而异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对孤僻、怪异的学生适宜选择篮球、足球、排球、集体接力、拔河等项目;对优柔寡断的可让他们多参加球类的活动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项目;对腼腆、胆怯的学生可选择武术、以及篮球、足球等项目的锻炼。
3.利用挫折法培养承受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面对失败、应对挫折走向成功的保障。“温室效应下”培养的人才,对于环境应变能力较差,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的给他们出“难题”,设“障碍”,树“对手”。其中批评是最常见的、最简单的方法,在他们心理能够承受的前提下,经历一些挫折,使他们能够看清在学习和生活中充满坎坷和困难。
4.安排科学的运动负荷
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强度能够改善情绪状态和焦虑、抑郁、紧张和疲劳,相反,大强度的运动却可能增加紧张、疲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精神状况来安排适当强度的运动。
参考文献:
[1] 张萍.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2]林芬.浅谈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功能[J]. 中国校外教育,2008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教学;心理素质
一、初中生当前存在的几个心理问题
1.初中生学习压力较大
由于刚刚才结束小学的学习,初中生刚踏进中学的校门时多少会感觉到不适。这个时期,初中生受到父母和学校的双重压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甚至要求孩子达到不可能的目标,无形中为孩子增加了很多压力。而学校课业繁重,再加上此时身心发展不平衡,心理水平远赶不上生理的发展速度,使他们面临更复杂的考验以及更大的压力。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暴风雨时期。
2.当代中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随着改革发展,时代的进步也导致了新一代继承人出现不能吃苦的毛病。当他们遇到新问题、新情况,尤其遇到困难时,不能积极应对,适应能力差,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考试失败或者学习上遇到难题,生活中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时,常常会失去信心,破罐破摔。
3.初中生存在着逆反心理
初中是一个很特殊的阶段,学生要经历从小学闭锁期到开放期的一个巨大转变,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还不稳定。而此刻随着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他们的意识也在逐渐改变,逐渐脱离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能够对身边事物做出自己的评价,成人意识与独立意识都在迅速强化。自尊心在此时会变得尤其敏感。很多初中生在此时会变得烦躁不安,为一点小事大动干戈,出现不合群、意志消沉、理想泯灭以及学习被动的现象。
二、利用体育课提升初中生心理素质的几种解决方案
1.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帮助初中生减轻压力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为缓解初中生压力,体育课程可以合理增添体育课程,教师针对不同学生调整教学模式。对于压力大的初中生来说,应参加一些运动量小,缓和沉稳的运动项目,比如慢跑、打太极拳等,能使心情平静下来。同样也可以引领学生参加一些以集体配合为主的运动,比如篮球、排球、毽球等,通过这些运动在集体协作、默契配合中享受愉悦快乐的心情,使心情得到排解。
2.体育课能够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大部分体育教学目前都是在室外,学生上体育课要经历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教师可以适当的安排一些体育竞赛,如足球赛,篮球赛,拔河比赛等等,呈现出竞争的态势,吸引学生参与。在进行运动技能的练习时,他们要经过反复地练习才能掌握并应用自如,同时他们也要承受肌肉酸痛以及身心疲惫的不适,无疑这也能使学生的意志力以及吃苦精神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体育竞赛,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比赛的过程中,努力的超越他人,超越自我,并从中获取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体育竞赛从来都伴随着成功与失败,它可以锻炼学生承受失败与挫折的能力,强化学生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3.教师需要注意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
首先,教师需要运用多种形式来丰富课堂内容,不能仅仅只是枯燥的练习,可以通过适当的游戏来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将学生从“不练”转化为“多练、爱练”。其次,要注意学生的自尊心,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被当众批评,所以教师的言语不能太过打击学生。最后,教师要学会给学生建立一个合理的期望目标。对于不同的学生,在体质身体素质知识水平上都存在着差异,所以要有针对性的制订目标。
三、关于体育教学的结论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体育教学在初中生阶段愈发重要。在众多文化课中,许多学生难免觉得枯燥,而体育课不仅能使学生放松身心,还能提高其他课的上课效率。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还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活动。心理健康发展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体育锻炼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点。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的义务则是通过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我们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解决提升初中生心理素质的问题。
体育身心健康教育学科作为学校教育各学科中一个独特的学科,教师对于优秀学生的培养,应重点突出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2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和共同提高。这是由体育身心健康教育学科专业特殊的科学性所决定的。国内外学校教育离不开体育身心健康教育,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体育运动。当今中国社会、家庭不能只从学生文化课学习成绩的分数来评定学校教书育人的教育教学质量,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健康身心、运动能力、人格健全、社会适应等各方面的体育文化核心素养的培育。
2问题的分析
体育文化核心素养不但是全面衡量世界各国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科学指标,而且更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高与快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科学“养分”。世界各国青少年学生通过主动积极参与学校体育课的教育学习与锻炼体验,在认知实践中“疲劳其筋骨,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并从此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不但是对学生终身健康身心、人格健全、社会适应最真实的科学体现,而且更是对学校体育身心健康教育强身健体特殊的锻炼健康功能、修心养性独特的教育科学功能核心价值健康观最好的完美诠释。青少年学生出色的身体力量、柔韧、速度、耐力、协调、灵敏的各项素质,是对体育课兴趣培养,参与运动锻炼和学习,增强身体健康,促进提高运动能力、体育考试成绩、文化课学习方法等综合整体质量水平关键的根本保证。青少年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怡情养志,开发智力,锻炼人的思维品质与精神素养,尊重规则,尊重对手,磨炼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培养勇气和胆量及对抗意识,增强胜不骄与败不馁的心态,提高克服困难和战胜挫折及永不言败的自信心,体验勇敢与顽强、拼搏与成功给学生带来的兴奋和快乐,并有助于陶冶道德情操,修心养性,增进良好的个人竞争意识以及团队之间相互协作与配合的集体综合意识,发展、提高健康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适应未来社会各种素质和能力,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科学促进作用。
3问题的解决
中学体育教育因为是基础体育教育和高等体育教育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转折点与驿站,所以中学体育学科教师对优秀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虽然前提条件是学生应具备出色的身体素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同时具备这2个条件的,彼此之间是有差距和差异性的,两者要和谐发展与共同提高,缺一不可。例如,有一部分学生是身体素质突出,但并不是心理素质良好;有一部分学生是身体素质一般化,但却是心理素质出色。作为教师一方面对于身体素质好,而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应从心理素质角度给予强化突破提高;另一方面对于心理素质好,而身体素质一般化的学生,应从身体素质层面给予提高增强。这样既能面对学生身心素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解决,又能针对学生身心素质中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部分或个别解决。教师应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与教学手段做到查、漏、补、缺,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身心素质均衡发展的学生不断发扬光大,精益求精,锦上添花,长盛不衰;使身心素质发展不均衡的学生不断树立自信,看到希望,迎头赶上,由弱变强。各中学体育学科虽然都有其优秀的教师,他们聪明、能干,全身心扑在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事业上,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品、健、学兼优的合格人才,但是他们的精力与能力总是有限的,在每天繁忙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中,不可能做到对每一项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学习、练习、理解、掌握都能教到位、帮到位、管到位。众所周知,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每一位学生身心的成长与进步都是客观条件的外部因素通过主观条件的内部因素而起作用的。因此,体育教师在培养优秀学生由少数人到多数人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出学生人数点多和面广的群体优势,扬长避短,以传、帮、带的多种形式,采用科学创新的各种教学方法与各项教育措施,事先做好培训工作,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出体育委员、班干部、优秀学生集体团队良好的作用;然后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方位、多元化地形成一帮一、二,二帮三、四,三帮五、六的少数人帮助和带动多数人的互帮互学与和谐互动的大好局面,学生们彼此都能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以起到交流情感、增进友谊、促进团结的教育科学目的,为由少数优秀学生变成多数优秀学生、个别优秀班集体增加到多数优秀班集体而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4结语
关键词: 青少年篮球运动身体素质影响
篮球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爱好者。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体状况的人,受到篮球运动的影响各有差异。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变化较大,因此,篮球运动对青少年的影响较为深远。影响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因素有先天遗传效应,也有后天的训练效应,后天的训练效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只有更多地了解篮球运动对青少年的影响情况,才能更科学地对青少年进行有助于身体发展的各项训练,以免盲目训练而适得其反。所以,科学的篮球训练能使得专业或非专业篮球青少年爱好者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收益,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对篮球运动对青少年各项身体素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探索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提高他们素质训练的水平,为科学训练提供一些实践的理论和依据。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山东科技大学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及学生业余篮球运动队队员。队员年龄在18―22岁之间。
1.2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访问法、文献资料法、跟踪观察法、训练实践法等综合性研究的方法,分别观察研究对象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以及生理或心理的变化,并根据文献资料结合研究结果的实际情况作一定的研究。
2.篮球运动对青少年生理素质的影响
2.1对骨骼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正是骨骼生长发育时期,人体骨骼大部分由软骨骨化而成。在篮球运动中,较多弹性和柔韧性的练习,使青少年关节的活动柔韧、灵活、牢固,加强骨骼的柔韧性,加固关节的稳定性,对骨骼的增长与增粗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直接有助于青少年身高的发展。
2.2对肌肉的影响
篮球运动属于技巧性较强的运动,不但需要较好的耐力,而且需要速度与爆发力,耐力训练可引起慢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而速度与爆发力训练可引起快肌纤维的选择性肥大。青少年的肌肉含水分较多,肌力较弱,耐力差,易疲劳,肌肉占身体总重量的百分比较。所以,长期的篮球运动会使青少年的肌纤维增粗,加快青少年的肌肉发育。
2.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在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均衡,往往兴奋大于抑制,因此就易冲动,也易扩散。在篮球运动中,运动员要对变化莫测的赛场情况作出准确判断,迅速采取措施,改变自己的动作方向和节奏,甚至改换技术和组合。因此,在比赛条件下,运动员的注意力非常集中,精神高度紧张,这对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运动性机能的能力起着良好的训练作用,同时,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也能得到提高。
2.4对心血管的影响
青少年的心肌纤维较细,弹力纤维分布较少,所以心缩力弱,心率快,每搏和每分钟输出量较。经常参加篮球训练的青少年的心血管系统与一般青少年有很大的差别。青少年长期进行篮球运动或训练,由于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而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心肌组织上肾上腺素减少。可产生窦性心律徐缓,安静时心率减慢。另外,长时间的篮球运动可产生运动性心脏增大,而篮球运动员的心脏增大以心室增大为主要目的。长期的篮球运动与训练可改善心功能的机理,经过训练,心纤维内ATP酶活性提高,线粒体与细胞膜功能改善,ATP在合成速率增加,冠脉动脉供血较好。
3.篮球运动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影响
3.1对速度素质的影响
速度是篮球运动中最重要的素质,是比赛中争取时间优势的重要条件。研究发现,经过篮球运动与训练之后,把素质水平相仿的大学生分为二组,一组进行放松训练,另一组不进行放松训练,其它训练内容及条件一致。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用肌张力计测得实验组肌肉放松能力比原来增长了8倍,而对照组只增加了1.8倍,可见放松训练有助于跑速的提高。另外,在运动中,协调性的发展也可增强青少年的速度素质。在篮球运动中,抢篮板球反攻时最需要速度,这些都会加强青少年速度素质的提高。在进行反应速度训练时,运动员集中注意力,思想有准备,使肌肉处于紧张待发状态,就有利于运动员及时做出应答动作,使反应速度加快。
3.2对柔韧素质的影响
在篮球运动中,变向滑步可以增强运动员膝关节的柔韧性和滑关节的柔韧性,各种投篮动作可以增强运动员肘关节及腕关节的柔韧性。而且篮球训练有专门增强运动员的柔韧性的练习,如简单的压腿、放松膝肘踝关节的动作等,不仅对提高篮球运动员的柔韧素质,而且对个人技术的发挥,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3对弹跳作用的影响
在篮球比赛中,争抢篮板、跳投、盖帽、补篮时,运动员要跳得高、速度快、跳得及时,弹跳能力是争取空间优势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例如,篮球运动中的行进间上篮及抢篮板等技术动作都是发展青少年弹跳素质的重要因素。
3.4对灵敏素质的影响
在篮球训练中,运用各种信号手段来提高运动员神经系统迅速集中和扩散能力,能使运动员随机应变,迅速反应。篮球运动要求运动员在极其快速和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反应敏捷、应变能力强和动作准确。例如,运球中突然变向过人,抢篮板球时迅速判断球的落位等,这些都会增强运动员的灵敏素质,达到较好的目的。
4.篮球运动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影响
4.1对配合心理素质的影响
在篮球运动和篮球训练中,各队员之间的配合是完成战术的关键所在。所以,青少年个人配合心理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在多次的篮球比赛或训练和青少年会在战术配合中不断提高配合的心理素质。
4.2对反应心理素质的影响
在篮球运动中,青少年反应速度会得到提高,它主要受到青少年个人心理素质和个人反应速度的影响。比如,在篮球运动中对篮板球反弹方向的确定反应,或持球变向的反应,都是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反应。
4.3对投篮的心理素质的影响
篮球初学者投篮时心理素质较差。心理素质会影响投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经过多次投篮的篮球训练和比赛之后初学者会提高投篮的心理素质,并较好地掌握投篮的方法,从而提高投篮的命中率。
5.结论与建议
对于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教师要根据篮球运动对青少年素质的影响,结合青少年自身的情况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训练。在训练中,教师应多示范、多练习,少讲解,安排好训练和休息的时间,训练内容尽量多样化,这样既可以全面发展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又符合青少年的生理特点。此外,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在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有相应的遗传度,后天训练课改变的环境因素区间范围大小不一。教师采用科学的手段与方法,充分利用先天的遗传效应,开发后天的训练效应,这在篮球运动中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王守恒.少年篮球运动员训练前后某些运动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J].体育科技,1997,(5).
[2]王守恒.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运动能力发展规律的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2).
摘 要 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中,各学校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也不例外。中职学校的篮球教学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因此,在中职篮球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改进,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篮球教学 现状 改进措施
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中,各学校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也不例外。中职学校的篮球教学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因此,在中职篮球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改进,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好的发展。
一、中等职业篮球教学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思想素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个人的身体健康,注重提升个人身体素养,这推动了篮球运动的发展。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培养全面型人才,体育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篮球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篮球的学习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在篮球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运动,毫无疑问,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篮球运动是一项团队运动,在打篮球的过程中,需要队员之间相互配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此外,在篮球比赛的过程中,会遇到输与赢的情况,这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由此可见,中职篮球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中等职业学校篮球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陈旧
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在中职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模式没有及时进行变革创新。在中职篮球教学课堂上,教师依旧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教师占据着中心和主导地位,教师做示范、讲解,学生模仿,机械的训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二)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中等职业学校篮球教学中,老师多数倾向于文化、科研方面,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也有一定的素养,但他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篮球技能的掌握,而缺少对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视,这样不利于学生今后的长期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最终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三)评价体系缺乏灵活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评价中,都会注重学生的成绩,这直接导致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大多都追求分数,而忽视了对身体差异的认识,忽视了对身体健康应有的关注,也忽略了教学评价中,通过学生的反馈来及时改进、完善教学的作用。在过度注重成绩的过程中,出现学生的分数与实际能力不相符的过程,不利于学生各方面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可见,中职的篮球教学评价体系缺乏灵活性。
三、中等职业学校篮球教学改进措施
(一)改进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创新,根据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打破年级、班级的限制,进行学生自愿组合学习,这样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使用游戏、比赛、合作等多样化方式进行教学,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
(二)提升教师认知
中等职业学校篮球教学中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中职学校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内容的校园精神,展现出一种人文情怀。校园的整个氛围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重大影响,尽管篮球教学不是教学体系的关键环节,但也是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体育教学,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这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中职篮球教学过程中,应提升教师的认知水平,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在关注学生掌握篮球技能的过程中,也应注重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应建立、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一方面,在教W评价中应将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在评价的过程中,在关注终极分数评价时,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可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在三者结合的过程中,以教师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作为辅评价方式,这样有助于更加全面了解、评价学生。
参考文献:
[1] 王伟超.中等职业学校篮球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06-207.
[2] 单思葵.浅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篮球裁判员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0(5):162-163.
[3] 王云.梅州市部分职业学校篮球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0(11):163-164.
[4] 胡安义,李小敏.对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教学现状的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5] 解长福.体育院校篮球教学中几个热点问题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3).
[6] 林媛,张霖.提高篮球教练员决策科学化水平的理论探讨[J].体育科学研究.2009.
[关键词] 拓展训练;特点;作用
【中图分类号】 B8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9-059-1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在大学教育中,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拓展就是训练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之一。进行拓展训练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拓展训练不仅锻炼学生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下面我们就对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什么是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属于户外活动,主要是帮助训练参与者进行训练,进而从中得到一些感悟,通过自身的认知,对自身的行为、理念等进行改变,在大学中进行拓展训练教学,是融合了心理学、教育学、体育学等学科的综合性训练活动。在拓展训练中可以将拓展训练的项目分成三个类别:第一个类别是热身项目。这类训练项目是为了将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和紧张感消除,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提高活动的参与性。通过拓展训练增加大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首先就是增加学生之间的配合能力,通过一些小游戏使学生参与其中,通过相互配合完成任务。第二个类别是低风险、低地要素的户外训练项目。这些训练项目没有过多要求和条件限制,这类训练项目通常是在2米以下高度中进行,所以不需要进行专业的保护措施。这些项目是培养学生自身的灵活性、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类别的训练项目是高危险、高要素的户外训练项目。这类的拓展训练一般是在2米以上的高度上进行,有很高的风险性和挑战性,不仅锻炼学生的灵活性,还锻炼学生的心理能力,同时对学生面对危险、困难时的情绪、心理等进行培养,这些项目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需要一些保护措施。
二、拓展心理特点以及对大学生心理的作用
(一)心理拓展心理的特点。心理拓展训练是在拓展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将拓展训练的先进性进行继承,同时将其内容、特点进行丰富,更加符合大学的条件和学生自身的特点。1.心理拓展训练的环境真实。在大学中设置的心理拓展训练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每一项训练项目都有一定的活动规则,通过模拟特殊环境,并保证设置环境的真实性,让学生在真实又不熟悉的角色中发现问题、了解问题、以及解决问题,适应新的环境,找到自己的团队中的新位置,让学生获得一些深刻的体验生活;2.心理拓展训练以学生为主体。在大学中进行的心理拓展训练采用的项目训练和体验,是3:2的时间关系。学生的身体素质、生活经历等不同,因此会有不同的训练体验,在进行完心理拓展训练后,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彼此了解、学习。在开始心理拓展训练之前,老师将相关内容以及注意事项向学生讲清楚,在活动中不进行讲述,而且不参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在训练项目体验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3.学生团队合作以及个性发展同时进行。在心理拓展训练中没有个人训练项目,全部是集体项目,这些训练项目本身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团队合作、相互鼓励,才可以顺利的完成。在这些项目训练中学生的个性也可以得到发展,在一个团队中学生的特点各不相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担当和作用,在团队中可以进行个性展示。也可以对自己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反思,正确的认识自己。
(二)校内心理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大学进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是以心理挑战为重点,对学生的品格、意志等进行拓展,完善学生的人格和意志。1.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可以挖掘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中的每一个训练项目都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这是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考验,在训练中学生通过努力,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使得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在顺利完成任务时,学生会有满足感,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将学生的创造性、协作性等进行发挥,让学生重新的认识自己,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提高;2.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讲到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人或者团队通过调整行为适应所处环境的过程,这个适应的过程,个体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让学生参与到体验训练中,学会沟通、协调,同时让学生将学习压力释放,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强自己面对挫折的勇气和挑战能力,同时将学生的生存能力提升,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三、小结
在学校进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途径,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将学生的挑战能力进行提升。将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拓展训练结合在一起,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詹海都,李鸥.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趋向[J].文教资料,2010,(03):77-78.
[2]丁琳萱,高玲.素质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良性影响的探究[J].才智,2012,(01):25-26.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 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培养
职业学校学生作为一群即将走向社会的生力军,综合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与发展,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综合素质的内容之一。现仅就加强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身、心素质,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概况
(一)身体素质状况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青少年的食物结构、营养状况、活动场地与内容等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整体上来看,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状况呈下降趋势。重营养、轻锻炼,重学习、轻健体的现象特别突出。“肥胖型”、“豆芽型”的体型日益增多,学生近视率达到37.33%。近10年内,15岁的青年学生身高只比前10年增长了1.5厘米,而体重却增加了4.2千克。其他方面如速度、爆发力、力量、柔韧性、耐力、脉博、血压等方面也都存在很多问题。而职业中专学生没有了高中时代沉重的升学压力,忽视了体育锻炼,加之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整体上看无论是城市学生还是农村学生,都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文弱状况”。
(二)心理素质状况
职业学校的学生,或来自于中招失利,或来自于贫困家庭,或来自于农村乡镇,心理状态一般都比较敏感、脆弱,自卑心理较强。经过调查,30%的学生认为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矮人三分,低人一等”;45%的学生由于原有知识薄弱,加之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较差,使其从心理上产生“我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20%的学生选择就读学校或专业相对草率,有的是通过广告,有的是同学、朋友的推荐,有的是遵循“父母之命”,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的选择;还有5%的学生是由于其他或生理或智力有不同缺陷等,这些原因使得职业中专的学生分别产生自信心不足、自卑心理严重,思想不稳定、心理焦虑困惑,学习目的不明确、厌学等普遍现象,这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发展、人格形成都有巨大的影响,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职业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
“万丈高楼平地起”,职业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的大小,因而也就成为职业学校学生发展和成长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一)健康的身体,强壮的体魄是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保证,也是职业学校学生成才的基础之一。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锻炼。”有人曾在动物身上做过一个实验:将兔子、乌鸦和夜莺很小的时候就关进笼子,从外表上,这些动物长大后似乎发育正常。然而,当它们被放出笼子后,发生了下面的情景:兔子刚跑几步便倒下,乌鸦在天空飞了半圈就一头栽下,夜莺欢唱了几声就死去了。实验者对这些动物死亡的原因进行了解剖分析,发现兔子和夜莺死于心脏破裂,乌鸦则死于动脉撕裂。显而易见,这是由于他们长期不运动导致内脏器官发育不良,一旦激烈运动就不能适应的结果。人亦如此。职业学校学生长期进行体育锻炼或其它有益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在学习生活中充满旺盛的精力,时时洋溢青春的活力。同时,运动还可以促使形体优美,动作灵活协调。因而,职业学校学生只有使自身身体进行科学的体育运动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地促进其自身的健康发展。
1.要调动学生的主观因素,积极参与各种体育锻炼。由于受客观条件如时间、环境等的制约,职业学校学生的运动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或影响。学校除提供学生运动所必需的设备外,还应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要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职业学校学生大多年龄在15—18岁之间,正是身心发育的旺盛时期,系统、全面的体育锻炼,对促进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的全面、均衡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对广大职业学校学生而言,每个人对运动的喜好程度各有不同,每个运动项目对人体的锻炼又都具有一定的局限,它就要求职业学校学生要充分利用主客观条件,积极主动参加各种运动,全面锻炼,克服各个项目的局限性,注意使各个项目密切配合,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如篮球对身体有较全面的影响,但发展力量、柔韧和身体某一部分的肌肉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的效果相对较差,而体操却能有效地锻炼身体各部位的肌肉的柔韧和力量;短跑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的效果较好,另外如能结合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跳高、跳远等协调发展,综合锻炼,就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2.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除了要长期加强各项运动锻炼外,职业学校学生还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素质;全面发展
俗话说“浇花要浇根,育人先育心”。教书育人应该从心开始。“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价值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培养对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落脚点,心理素质是学生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江总书记也曾说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么一个学校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当然也就不会良性发展下去。
一、心理素质教育的内涵
心理素质教育也称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教育,简称心育。心理素质是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所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心理素质教育是教育者从教育对象的心理需要出发,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其心理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优化其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促进社会适应的教育实践。
二、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中职院校里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校的环境、生活等的高期望,不随心就会表现出心理矛盾和冲突,例如有的不适应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心理失衡,导致退学、厌学行为,有的学生不能和谐的处理人际关系而出现孤独、寂寞。另一方面中职生由于自我意识发展不完善,或由于自身性格上的某些弱点,极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恋爱心理偏离,出现异往恐惧或自恋心理;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满意产生自卑心理;还有的意志薄弱,耐挫力差;有的认识片面、刻板、导致人格障碍。
三、心理素质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学生的心理世界是极广阔的,实施心理教育的途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学校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1.遏制不良影响
作为学校我们要从多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比如我们要注意遏制不良因素对学生心理的侵害。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食宿条件和生活保障、安全措施等,使W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另外我们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为人师表,对学生的态度要温和亲近,既做好学生的老师,又做好学生的朋友,不要冷淡和歧视学生,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2.开展活动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目前随着改革的进步,我们要适合中职院校学生的年龄、生理生熟等因素,充分开展各种形式的业余活动。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掌握的只是技能技巧的需要,开展的各种活动,也可以利用节假日,或是五四、元旦等时间有目的地组织些活动,也可以由学生自发地组织去参加些社会上的宣传、服务或是调查等活动,来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或是自己的一技之长,培养社会实践意识,增强社会服务感,这也能很好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和促进良好学习行为的养成。
3.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一切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保障学生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教师要把心理教育融入各种教育教学中,学会巧妙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行为倾向,增强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有了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养成,这是我们教师应该学习和掌握的技巧。专门的心理教育课则是更直接的一种方式,利用专门的心理课程可以使学生们更具体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心理和懂得什么才是良好的心理品格。
4.开展心理咨询或调查活动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咨询,有的可能早已有了心理问题,有的可能是想寻求建议,我们恰恰可以利用这个活动帮助他们调适、缓解各种心理问题,调整异常的行为表现。心理咨询应该说是我们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自我意识,增强心理素质
自我意识是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种心理成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中发展的,结合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促进我们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和调整自我,促使我们自我意识健康发展。
1.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对自己的认知与评价,是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和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自我认识重点是学会认识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认识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认识自己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份和主要标志,是在认识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大多数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往往对自己评价过高。我们应学会与同伴进行比较对自己做出评价;你还应学会借助别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自己。我们要提高自我意识,核心应放在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上。
2.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主体对自身认识而引发内心情感体验,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自我体验。良好的自我体验有助于自我调控发展。自我体验能让你有自尊感、自信感和自豪感,不自卑,不自傲,不自满,随着年龄增长让我们要懂得做错事应该感到内疚,做坏事应该感到羞耻。
3.自我调控
自我调控是自己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控制,也就是支配某一行为,抑制与该行为无关或有碍于该行为进行的行为。进行自我认知、自我体验的目的是进行自我调控,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行为符合群体规范,符合社会道德要求,进而调节自己认识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中职生自我约束能力较低,常常在外界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实践活动,对于此类现象,我们应学会如何借助于外部压力,发展自我调控能力。
总之,心理素质教育有利于我们学校教育教学的优化,有助于我们学生的健康和良好学习行为的养成,有助于我们学校的和谐和安定,有助于我们学校的良性持续发展。因而,要积极推进教育的变革,保证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实现人才的全面和谐发展,就必须对其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水平,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增强,沈之菲,冯永熙. 学校心理辅导通论:原理方法实务[M]. 上海科教出版社, 2004.
[2]陈方,李小光. 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应用[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4.
关键词:高校 体操教学 学生 方法
体操是我国体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重点开展的运动项目及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在体操课的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存在消极学习甚至厌学的心理,这种现象很不利于体操教学和学生培养。因此,分析学生消极心理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转变学生对体操的态度,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心理,确保体操教学质量,就成为体操教师关心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个人体操教学的实践体会简略的探讨提高厌学体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措施。
一、学生在体操教学中产生消极心理的原因
体操教学中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在练习中表现的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或很不积极,流露出紧张,信心不足,甚至不想再练的厌学情绪畏难情绪较大,借故请假较多,完成任务勉强,考核只求及格,课外活动较少参加,没有喜爱的活动项目,怕出汗等。究其原因大致有。
1.对体操课的认识不足
高校体操课程作为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项目之一,有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体操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建立各种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动作与技术,以技巧、器械体操为主,以全面、协调发展身体综合素质为原则,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健美的形体、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发育,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其他运动项目和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而目前多数学生没有认识到体操的对其自身的重要作用,只倾向于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对体操课的重视不够,甚至厌学。
2.对体操课的紧张害怕心理
体操的动作都有严格的组成部分,是依靠身体在空间和一定时间内的各种环节实现的,动作技术的差异大,节奏的快慢、幅度的大小,用力顺序和用力时机都有严格要求。在动作技术练习时,容易出现不协调的现象,有些学生因身体素质较差,加上许多体操动作与自己平时掌握的体育技能毫无联系,技术动作练习往往力不从心,常常造成动作失败,甚至身体受伤,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虑情绪,形成紧张心理,自信心下降形成“胆怯”,产生不想练习的厌学心理。
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措施
学生的消极厌学心理是体操教学与学习的阻力,严重影响和削弱了体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求教师耐心指导,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亲切、鼓励的语言,形象生动的讲解,以及优美、准确的示范,来激发学生积极要求练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对体操的兴趣,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害怕的心理。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措施:
1.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增强对体操课的认识
在体操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努力提高学生对体操课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操运动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高校基本体操课对大学生具有特殊作用,首先,对增强大学生体质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基本体操动作多样,变化丰富,运动负荷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性别、身体条件和训练水平的练习者特点来全面或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以达到发展身体,加强体质的目的。其次,体操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有十分明显的效果。高校大学生在生长发育上正处于高峰期,在生理方面变化的基础上,心理方面也相应发生变化。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不断加强,在有系统的学习复杂动作技术和动作技能中,通过各种成功与失败动作的反复练习中,全面的发展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只有使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体操对自己的重要作用,变主动为被动,确立正确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自觉学习锻炼习惯,才能增强学生体操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质
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教学与训练的基本手段,是体操运动中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安全措施,是体操区别于其它运动项目的一个显著的特征,也是体操教师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在体操教学中,及时适当的保护与帮助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消除顾虑,增强学习信心,能使学生在动作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尽快地建立动作概念,掌握动作技术,提高动作质量。
体操的特点使得教学中动作示范和保护帮助成为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直接感受,以提高掌握动作要领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因此,教师的动作示范和保护帮助对于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体操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各种技术动作要领,并提高运用这项动作技能进行教学的能力和能熟练运用保护与帮助方法,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赖程度,从而减轻学生紧张害怕的心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为了适应体操教学中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新需要,培养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专业水平高、结构层次合理、相对稳定的体操教师队伍,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中体操教学的振兴和发展。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操师资队伍,不论是综合素质还是数量上,都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结构,刻不容缓。当前引进高学历,专业能力好的青年教师,对于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体操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3.加强体操教学配套设施,创造良好教学环境
体操的技术动作复杂、难度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就要求在上课练习时学生的安全必须有保障。高等院校拥有一定数量的体操场地设施,是开展体操普修课教学及训练的物质保障。完善的场地器材及配套设施,不但能保障学生练习的安全,还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教师开展体操教学和训练,提高教学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赞 (5)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娱乐盟的签约作者“一只小宸呀”!
希望本篇文章《身体心理素质措施范文》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娱乐盟]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关键词]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 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310-01 一 、心理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