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利用有限工资做好理财规划
刘杨 22岁 北京工商大学毕业 目前入职一家银行
7月初毕业后,刘杨刚刚找到了一家银行工作,希望专家能帮助自己做一个合适的理财规划。
[理财建议]
1.养成记账的良好习惯。记账能让我们明白现金流的去向,让我们知道哪些多花了,哪些没必要花,哪些如何花才能更有价值。因此,理财的第一步就是学会记账。
2.尽早制定投资计划,做好资金积累。首先一定要学会强制储蓄,可以采用“12存单法”,养成每个月有一笔钱雷打不动地储蓄起来的好习惯;另外,充分利用基金定投起点低、平均成本、分散风险、自动扣费、手续简单等特点,进行长期资金积累;其次在社保基础上,可以考虑补充一些消费型意外险和期缴重大疾病险,在有限的收入下,尽可能完善保障体系。
3.扩大投资视野,关注下班后的创意。年轻人投资的视野要放宽一点,投资不光看股市、黄金,还有下班之后的创意。比如,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上班之余,合作投资一个小的书屋,选个不错的位置,这个收益几年下来之后,小店的投资要比工资收入高出好几倍。而随着你的收入在不断地增加,你的投资意识和自信心也随之建立起来了。
案例2、存工资用于凑房贷首付
王涛 22岁 北京城建大学毕业 目前入职一家建筑公司
王涛打算上班后靠自己的能力在北京买房。这个月有了第一个月收入后,他会拿出一小部分给父母,剩下的大部分钱打算都存起来,为未来的房子积蓄首付。
[理财建议]
王涛目前属于创业阶段,财富处于成长期,因没有家庭原始财富积累,想要达成购房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大储蓄率,缩小日常开支。建议采用定投产品做好产品配置。其次,赡养双亲是子女应尽的孝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双亲在健康方面的投入会不断加大,由于收入较低,不能形成充足保障,赡养费支出如保险购买需要王涛尽早开始考虑。
慧择提示:对于求学时代都靠家长“资助”的刚毕业的“90后”职场新人来说走上工作岗位,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生活独立和自立。在享受着领取人生第一份薪水的快乐时,如何规划使用这来之不易的收入,学会理财,就成了他们人生新的必修课。
“‘90后’啊,花钱大手大脚,月光族。”在很多父母甚至“70后”、“80后”眼里,“90后”花钱的手法,可谓是典型的“少年不知愁滋味”。
日前,中国新经济研究院联合支付宝发布首份《“90后”攒钱报告》显示,“90后”比想象中会攒钱、理财。在临沂,这些“90后”们又是怎样?记者随机对50名“90后”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不少年轻人很早便萌生了理财意识,九成多“90后”每月存钱,理财方式也由原来的银行存钱为主向网络理财转变。“90后”似乎远比其父母想象的靠谱。
9成受访者每月存钱
为了确保问卷调查的准确性,记者随机选择了50名“90后”,跨度为90年到99年。受访者男女生各25人。职业涵盖多个行业,他们有的是教师、有的是企业员工,有的是在校学生。受访者接受教育的程度也是各不相同。
在50名“90后”受访者中,有46名表示会每月存钱,占受访总数的92%。也就是说超过9成受访者会每月存钱,但存钱数额各不相同。
在存款总额上,问卷调查分为1万元以下、1-5万元、5-10万元和10万元以上4个选项。其中,选择1-5万元的有26人,占受访总数的52%,1万元以下和10万元以上的分别占比6%和10%,5-10万元的占32%。记者梳理发现,男性比女性更愿意攒钱,分别占受访者人数的64%和46%。
家住兰山区的受访者马爱博出生于1993年,今年是他工作的第4年,从大学毕业后,他就在兰山区一家外贸公司从事业务工作,每月拿到手的工资在3000-10000元之间不等。
90后市民王先生使用余额宝理财。
马爱博说,工作第一年因为没有经验,一年下来,他几乎没有攒下什么钱。“工作第二年之后,有了工作经验,收入上去了,攒得就多了。”8月8日,马爱博计算了一下银行卡和理财账户里的存款,一共103400元。
“90后”第一次理财比父辈早了10年
《90后攒钱报告》显示,“90后”首次开始理财的年纪平均是23岁,绝大部分人会在上学至毕业后的两年内就接触理财,比父母辈第一次接触理财早了整整10年。余额宝数据还显示,“90后”人均月转入余额宝高达8次,平均比父辈高2次,月均存钱也比父母多出1000元。随时有钱、随时理财是他们的习惯。
在此次问卷中,记者将“是否会选择理财”以及“从什么时间开始理财”设为问题。记者发现,临沂的“90后”们在“钱生钱”这件事上很积极。近7成受访者表示会选择理财,而且有的采访对象表示,从在大学校园就已经开始琢磨怎么才能让手里的钱生出更多的钱。
在采访中,家住罗庄区的“90后”刘女士告诉记者,自己17岁时就有存钱的想法,并且会将压岁钱和暑假打工挣的钱存到银行。“上大学的时候因为没有收入,只能一点一点地攒,有的时候一个月能往余额宝里存三四百块钱,有的时候只能存一两百块钱,两年下来,只攒了几千块钱。”刘女士说,毕业后,工作单位离家较近,刘女士吃住都在家里,每个月固定的支出只有电话费,“很多人说我这样太计较,但是看着自己的存款我心里高兴。”
“能薅羊毛的绝不错过,比如吃饭先看看大众点评,有没有折扣和团购;看电影买张电影卡,优惠价基础上还能再享受会员折扣。”95年出生的孙磊也表示,他也跟同龄人一样喜欢追潮流,椰子鞋、AJ鞋,统统都有,只不过买得少,在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一年只买上一双,省下的钱就存余额宝。
理财不再钟情存银行 一半以上受访者存钱理财方式为网络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理财计划的“90后”不在少数。在50名“90后”中,有近7成受访者表示,虽然他们目前的存款并没有很多,但他们还是通过理财,将有限的存款更好地打理、规划起来。只是,和过去传统的存入银行卡不同,“90后”的存款有超过半数是存放在电子账户中的,而他们的理财方式,也相应使用了互联网。
“我在支付宝和微信都买了基金,比在银行买方便,不用专门下APP,上微信或者支付宝的时候顺便查看就行。”家住北城新区27岁的孙思涵告诉记者,她目前有2万多元的存款,都存在互联网电子账户里。
和孙思涵做法相同的不在少数,家住河东区的“90后”吴英进行网上理财已经有四年的时间。“这几年,我把存款的一小部分存了银行的定期,另外一小部分买了基金和股票,大部分存款放在了余额宝里。”吴英告诉记者,她选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理财是因为网络理财门槛低、收益高,更重要的是比较便捷、及时,契合自己的理财需求。
其实,对于很多“90后”来说,存钱和“信用消费”并不矛盾。在记者调查的人群中,有半数以上的“90后”存在既有存款也有负债的情况,他们在存钱的同时,也使用信用卡或花呗等提前消费方式。
“这样比较划得来,因为理财可以有收入,这个收入可以高过花呗或者信用卡的手续费。”吴英告诉记者,自己每个月月初,都会将工资里的三分之一放入理财账户存起来,但这样下来,钱就有些不够花,“所以每个月会花费两三千的信用卡、花呗,下个月发工资了再还。”
吴英算过,目前她手上的基金都处于盈利状态,10000元的资金一个月就能盈余上百元,“好的时候可以达到200。”另一方面,信用卡只要不分期不逾期,一般没有手续费。
“月光族”占受访总数的8%
在50名“90后”受访者中,有4人表示并不会每月存钱,占受访总数的8%。而这部分受访者中有的不仅攒不下钱,还存在借贷情况,家住兰山区的刘静就是其中一员。
支付宝年度账单显示,去年刘静一共消费了6万余元,其中消费金额最高的类别是服饰美容,花了34578元。在全民消费狂欢的11月,她在支付宝上消费了3043元。刘静告诉记者,她目前在兰山区一家教育培训公司工作,月收入约4000元,加上年终奖等,一年的收入能达到6万。“一年的收入能和淘宝消费持平,加上房租、水电费等日常消费的话,我都是靠借的。”
刘静告诉记者,支撑起她日常消费的,除了两张信用卡,更主要的是支付宝花呗和京东白条。刘静的花呗记录显示,7月份的待还金额共有4345元,其中包括多笔此前账单的分期金额。也就是说,即使刘静下个月不吃不喝不交房租,她也没有足够的收入来偿还这笔账单。
拆东墙补西墙,为了每个月按期还上每一笔账单,刘静自嘲数学不及格的她,被生活逼成了理财算账高手。每个月1号工资到账后,刘静先交当月的房租费用,再往微信钱包里转入1000元现金用作日常开销。10号当天,她会依次还清白条和花呗的当月账单。
“如果出现该月开销超过了工资总额的情况,我会先从支付宝借呗借一笔金额补齐欠款,再在下个月还清。”刘静说,每个月一到10号,她的收入已经所剩无几,接下来的20天里,她的所有开销都要依靠支付宝花呗和微信钱包里的余额。
会赚钱更会花钱 多数“90后”仍觉得自己很穷
在采访中,不少“90后”受访者觉得自己很穷。会赚钱更会花钱,总感觉有买不完的东西;每月房租能花掉30%乃至50%的工资;养小孩“贵”到不行;要旅行,要健身,要美容……受访者中,近一半人表示,社会压力大,自己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我保障意识,精打细算、早早理财都是在为未来过好生活做足准备。
“90后”受访者孙洋洋在心中给自己的未来“定了个目标”——等攒够了20万元,就在市场盘个铺子开家咖啡馆。为了实现“小老板”的梦想,孙洋洋给自己制定了一套“攒钱攻略”:把每天的收入支出记录下来;工资卡开个零存整取账户,每月雷打不动强制存3000元;把花呗的额度调到500元……
“总觉得自己很穷,每天日子都在紧巴着过。”孙洋洋感叹。“你攒的不仅仅是钱,更是你生活的底气,以及为未来拼搏的机会。因为,你的存款有多少,你的选择权就有多少,你就有多少勇气对不满意的生活现状说不,你就有多大机遇遇到更好的未来。”孙洋洋表示。
临报融媒记者 徐文敏 褚菲菲
昨天,中国新经济研究院联合支付宝发布首份《90后攒钱报告》,报告显示,92%的90后每个月都会有结余,80%的人会将结余进行理财;对比他们的余额宝和花呗则发现,90后每月在余额宝攒的钱,平均是其花呗账单的4.5倍。此外,90后初次理财时间比父母早了10年。(7月30日《北京青年报》)
乱花钱、月光、不懂省钱......这些标签长期贴在90后的身上,乃是大众对90后群体的陈旧印象,似乎他们就是“垮掉的一代”,不指望能攒下钱来。然而,公众被大数据打脸了,事实并非想象中那般不堪,90后不仅没有乱花钱,且绝大多数90后都有结余,每个月都能攒下钱,还早早掌握了理财技能,会薅支付宝的羊毛。90后用实际行动表明,社会理财观念在进步,人们不再羞于谈钱,而是更积极地接受理财知识,主动打理自己的财产。
“90后会攒钱”颠覆了社会认知,让公众重新审视这个群体。比如报告显示,90后每月在余额宝攒的钱,平均是其花呗账单的4.5倍,他们使用花呗并非因为想要提前消费,而是因为希望“省钱”和“占便宜”。显然,这跟超前消费、透支消费不同,90后做为互联网原住民,更容易接受互联网金融服务,也更擅于利用产品规则,发掘出实用理财小技能,为自己的资产增值、保值。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拥有积极健康的理财观念非常重要。我们身处市场经济制度下,一辈子都要跟钱打交道,不仅要会赚钱,也要会理财,掌握最基本的财富保值增值技能,才能抗御通货膨胀风险,确保财富不会被动缩水。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学习理财知识,通过实践掌握各种理财技能,这都是需要花时间,投入精力的。90后虽然赚钱还不多,但有积极学习理财知识、提升个人能力的态度,这也是在给未来打基础。
而且,现在打着理财旗号的骗局很多,看似都是正规理财产品,诸如炒金、炒油、炒币、p2p等,骗子利用超高回报率来吸引客户,实则盯着客户的资金,很多人在暴利诱惑下失去警惕性,最终鸡飞蛋打。如果拥有健康理财观念,就会认识到暴利背后的风险,识破这些理财骗局,从而主动远离骗子。从现实也可看出,理财骗局的主要受害群体就是中老年人,90后年轻人占比很少,这就是理财观念差距所致。
数据显示,90后首次开始理财的年纪平均是23岁,绝大部分人会在上学至毕业后的两年内就接触理财,比父母辈第一次接触理财早了整整10年。这是一个可喜的信号,此前经常见到大学生受到学生贷、金融诈骗侵害,要是都能早点掌握理财知识,也不至于被骗了,专家就建议大学生应该学习基本理财知识。现在很多年轻家长认识到理财的重要性,从小就有意识培养孩子,让其体验银行业务,教孩子如何花钱、存钱等,掌握理财知识和技能呈现低龄化趋势,说明社会理财观念有了很大的进步。(江德斌)
本文来自作者[一只东方呀]投稿,不代表娱乐盟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lmeng.com/luyoumeishi/202412-2899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娱乐盟的签约作者“一只东方呀”!
希望本篇文章《“90后”职场新手如何理财(“90后”都是月光族?他们比你想象的更会攒钱和理财)》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娱乐盟]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 【摘要】七月中下旬,职场迎来第一批“90后”新丁入职。这批“90后”有别于他们的前辈“80后”,90后在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同时也是中国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