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作者[一只志飞呀]投稿,不代表娱乐盟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lmeng.com/luyoumeishi/202412-24522.html
...
细数一十八部越剧电影的光影之美
细数一十八部越剧电影的光影之美(1)
01 《相思树》 1950年拍摄,袁雪芬、魏凤娟、陈金莲主演
《相思树》其实拍得很简陋,而且在制作方式上也有一些问题,就是那种虚和实没有完全结合好,甚至还不知该怎样结合才好的情况下,就拍了,带有非常明显的港产片的痕迹,风格上我觉得和马张二位大师的《打渔杀家》、《游龙戏凤》很像,它们是同一个时期的作品。
《相思树》的故事似乎是脱胎于民间传说,我的记忆中就看过类似的民间故事,我是蛮喜欢看带点神话色彩或者是传奇色彩的戏,尤其是小的时候特别喜欢看特技,做得云山雾罩的,特神奇。这个戏演员阵容应该说是蛮强大的,那些名字直到今天依然是响当当的,但看过之后,我还是觉得戏曲的色彩很淡,象是一部故事片,这也是一件蛮奇怪的事情,同时期的京剧就好一些,也就是说大家还没有解决好戏曲如何与电影融合的问题。不仅如此,我觉得演员的表演也有一点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我特别佩服袁雪芬等演员极为生活化的表演,神态表情都非常自然逼真;另一方面,我也认为表演过实,而戏曲特有的虚拟化美感并未能够完整地体现出来。因此,基本上我当这戏是资料片来看的,它的历史价值恐怕要远远大于它的艺术价值。
02 《梁山伯与祝英台》1954年拍摄,袁雪芬、范瑞娟主演
多年前韩婷婷和陶琪重排《梁祝》的时候,好像是青年一辈较早打出袁范版本招牌的组合,我还是很期待能够看到当年电影《梁祝》的影子,结果很遗憾,这分明又是一部新“梁祝”,于是老老实实地回头去看电影,傅全香和范瑞娟也拍了一部电视剧,只是年事已高。
《梁祝》是我超喜欢的一部戏,它讲述的是一个简单而美丽的爱情故事,有的时候,爱情的确不需要添加什么理由,那些流传的爱情故事实际上都很简单,经过艺术加工,它们呈现在舞台上,引出我们的眼泪,眼泪,是不是爱情里必不可少的主题呢?
其实每一次看这戏我都受不了,很难受,但过后还是想看,从我的潜意识里面,就是想年轻演员能够原汁原味地演出来,但又很明白地知道那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很多越剧的经典剧目其实也是经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和修改,才成为现在的样子,也许现在的修改又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提升和深化,可我是见不到越剧第二个百年的。
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剧电影《梁祝》虽然是几十年以前的作品,但是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依然当得起是艺术的精品和越剧的经典。几位先生的表演特别放松和自然,尤其是袁雪芬先生,她的眼神运用和表情配合是相当精妙的,我以为她特别适合上银幕,因为她刻画人物的细腻程度大概只有在近距离的银幕上才能够看得清楚,如果是在舞台上,我可能不会特别注重观察这些,其实在老一辈越剧艺术家中,她是特别会表演的一位,当然她也是经过慢慢摸索才形成自己的表演特色。《梁祝》的音乐和唱腔经得起时间的推敲,经久不衰,甚至超越了戏的本身。
03 《情探》 1958年拍摄,傅全香、陆锦花主演
年年听“行路”,常常看“阳告”,《情探》是傅全香和陆锦花两位先生的经典代表作,除了拍摄成一部黑白电影,后来还拍摄了一部彩色电视剧,我们熟悉的唱段在电视剧里得到更为完整的保留。
据看过的一些资料记载,对于这部电影,从导演到演员都留下了很多遗憾,因而重拍电视也有弥补的意思,其实我自己还是比较喜欢电影的,黑白片的朴实和静谧,让它有了与众不同的味道。
不知是为什么所限,电影中有些场次的艺术处理不是特别好,比如“行路”一折,本来是很美很凄凉的一场戏,拍出来效果就不太好,京剧电影《李慧娘》里也有一场“鬼行路”,在技巧和表现力上就好得多;另外“阳告”一折,我就觉得人物的美感不够。
越剧电影《情探 阳告》
越剧电影《情探 行路》
傅全香先生的几部代表作都涉及了风尘,除《情探》外,《李娃传》、《杜十娘》中都塑造了这样的形象,但她用精湛的表演使得人物呈现各不相同的特点,“敫桂英”是一个比较下层的女子,我们在戏中处处都可以感觉到这一点,她在遭遇不幸的时候会呼天抢地,怨神怨鬼,非常符合她的身份背景,而陆锦花先生,其实她的表现空间是很有限的,但却把“王魁”的犹豫矛盾和书生薄幸表现得很有层次感。《情探》这部戏取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剧名,在语法上很独特,仅仅两个字有动有静有艺术,爱情,恩情,相思情,心中幻想的亲情,都包含在了其中。
04 《西厢记》1959年拍摄,金宝花、张茵、高佩主演
在我们回忆的时候,越剧《西厢记》总是给我们带来一点遗憾,有的时候我也会幻想,假如那时她们拍成了电影,会是什么样子呢?又是一部经典,可以让我们比照着对别的演员品头论足吗?
现在的越剧电影《西厢记》是香港拍摄的,从戏曲发展中的资料保存意识来看,香港和台湾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某些方面似乎比我们自己做的要更好。记得我去年在看几部锡剧电影时,有朋友说过,其实有些著名的锡剧演员是不大喜欢拍电影的,因为比演舞台剧辛苦多了,因此很多戏都没有拍,真是可惜,不知越剧演员有没有这样想的呢?
越剧电影《西厢记》由金宝花和张茵主演,以前我只是知道她们的大名,听过她们的唱腔,还真没有看过表演。在浙百崛起之后,金宝花不止一次地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这位“小百花”的艺术指导,使我好奇,使我迫切地想看到她的戏,终于看到了。金宝花的“张珙”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谦恭循礼,几乎没有什么大幅度的身段造型,他最常见的一个动作是深深的、达到90度的略显夸张的一揖,尤其是在“莺莺”面前,更是丝毫不敢造次,充满了对她的尊敬和热爱,这个“张生”是我喜欢的。张茵的“莺莺”是很美的,不是她有多么绝色的容貌,而是她赋予“莺莺”的气质稳重端庄,尤其是讲究人物的静态造型,使得每一个角度都很美。这样的书生,这样的小姐,再加上聪明伶俐的小“红娘”,戏曲舞台上的《西厢记》至多只会演到“长亭送别”,再也不忍心演绎成为一个始乱终弃的故事。
05 《追鱼》 1959年拍摄,王文娟、徐玉兰主演
每次想起《追鱼》这部戏,脑海里就浮现出这样一幅场景——月华清澈,碧波如洗,湖水翻腾之处,美丽善良的鲤鱼精轻轻盈盈地踏波而来,憨厚孤伶的张珍还在睡梦中,就这样收取了一段温暖神奇的爱情。
小的时候,红楼越剧团带着《追鱼》去南京演出,当时的“金童玉女”钱惠丽和王志萍正值合作的黄金时期,我深深地为之倾倒,忘不了戏的结尾,他们经历了磨难,终于相依相偎地走向幸福的人间,而我还在想着,他们以后会怎样地生活呢?后来大人们告诉说,这戏早就拍成电影了,是由她们的老师徐玉兰和王文娟主演的,唱念做打如何的精彩,尤其是王文娟,功底多么扎实啊,可是我再也没有机会坐在电影院里欣赏。
如今有碟片,可以说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但仍然在心里存有着一丝遗憾。一个是嫌贫爱富的宰相门庭,一个是家道中落的贫苦书生,这在越剧里面似乎是再常见不过的编排,而因为带了神话色彩,使得《追鱼》这戏变得那么美妙,那么有趣。张珍一直是个落魄的书生,没有做到什么蟾宫折桂,他对状元郎的向往似乎也只是一念而过,他向往的是湖海豪情,鲤鱼呢,大约神仙已经超脱了世俗的功名利禄,所以根本是不在意那些玉堂金缨的,是不是这样的爱情才能算真正的爱情呢?
越剧电影《追鱼》
在京剧里面也有这出戏,叫做《碧波仙子》,赵燕侠的代表作,我也曾经看过赵道英的演出,北京有过一段时间几乎天天在演,当旅游剧目,但我一次也没有看过,还是喜欢叫“追鱼”,还是喜欢越剧。
06 《云中落绣鞋》 1960年拍摄,筱少卿、裘爱花主演
《云中落绣鞋》在我的印象中只看过很少的一遍或是两遍,而且竟然不觉得那是一部越剧电影,因为有关唱词念白之类的几乎一概记不清楚了,但是情节却没有忘记,这又应了自己喜欢看传奇的特点。以前对越剧只是停留在喜欢的程度上,这种很浅薄的喜欢延续了很多年,后来长大了,喜欢的东西慢慢沉淀下来算是有了一些积累,也了解了更多有关越剧的知识,这时才知道原来这部戏还是蛮有名的,演员也是蛮有名的,于是狠狠地回忆,再回忆,也决定在这次的专辑里说一说,尽管说不出什么更有价值的东西来,但是希望可以勾引起大家埋藏的记忆。
《云中落绣鞋》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民间传说,是一个善恶终得其报的故事。在我有限的记忆中,“石义”是个猎户的角色,加上那个窃取功劳的反派,都是蛮英俊的小生,有很大一段描写了“石义”在洞中寻觅生路的经历,看得很是神奇,很富有戏剧性的编排,是不是还有类似于蛇精之类的奇遇呢,真是痛苦,想不起来了。至于被救出来的小姐,有人说很漂亮,可我觉得好像也一般呢,她出洞的时候似乎自己也不是特别清醒,所以才被小人钻了空子,后来绣鞋发挥了大作用,有情人终成眷属,坏家伙遭到惩罚。
五、六十年代的戏曲电影,有好多都是带有神话或者传奇色彩的,越剧也是如此,那个时候,看到这样的片子,不知道是不是会给很多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呢?至少,我就是,现在,我是多么想有机会重温一回,一定一个也不放过。
07 《王老虎抢亲》 1961年拍摄,夏梦、李嫱主演
《王老虎抢亲》,这是一出戚派和毕派的名剧,除了电影,我还看过舞台剧,听过早期的录音,以前刚刚看到这戏的时候,便觉得有趣儿,毕春芳和戚雅仙两位先生的合作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因为毕先生的表演风格是很轻快的,很放松的,有时台上台下象是一个快乐的种子;戚先生呢,一向以悲剧见长,表演内敛而含蓄,尤其是戚派的唱腔,舒缓凝重,她们却能流传下来这样的经典喜剧,可见老艺术家塑造人物的广泛和功底。
香港拍了很多很多以传统戏曲为载体的古装片,其中尤以黄梅戏居多,其实黄梅戏只是取了一些曲调,叫做黄梅调影片,而越剧影片数量虽少,却正宗得多,据说那时大陆为了支持这些香港进步影业公司,不仅有名演员助演,还有名演员配唱,甚至连版权也一起出让了。夏梦接连拍摄了四部越剧影片,拍的都很不错,她也真是漂亮,更重要的是说她为了不露马脚,下了很大的功夫去排练戏曲的程式和身段,虽然从现在的影片看,还能挑剔出一些遗憾,但已实属难得,我挑了其中的两部戏来说。
《王老虎抢亲》的确是一部很有趣的戏,我最喜欢看的两段是“抢亲”和“寄闺”,恰巧这两折都是女小生反串花旦的表演,尤其是“寄闺”,一个有意试探,假模假样,一个心事难诉,以假当真,表演上都很松弛,喜剧效果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那“周文宾”比女孩儿都俊俏,反串起来正是女小生的优势,而一招一式明明还是男儿的豪气,真是奇怪“王老虎”怎么会色迷心窍,男女都不分了呢?
08 《碧玉簪》1960年拍摄,金采风、陈少春、周宝奎主演
我十分钦佩老一辈的戏曲电影导演,他们不仅懂戏,也尊重戏曲,尊重演员,并不把自己的意志生硬地搬到戏曲影片中去实现,《碧玉簪》的拍摄便是如此,那些精彩的场次:“头洞房”、“二洞房”、“归宁”、“三盖衣”、“送凤冠”,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是什么样子,影片里就是什么样子,整体的艺术感丝毫没有缺失,比如在“三盖衣”一折中,“李秀英”长长的碎步圆场都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使我们感觉到的确是在看一出戏,而不是仅仅看一个故事。
《碧玉簪》这个戏我几乎从小看到大,因为它就是一出俗戏,家长里短,以情动人,既赚人眼泪又有美满结局,百姓最爱看这样的戏,艺术家们精益求精地把它雕琢成为舞台的精品,我想它一定会代代流传下去。金采风先生因为在《碧玉簪》里的出色表演而赢得“神秀英”的美誉,据说这个称号还是当时的大学生们送的,的确是神形皆俱,我看过那么多次,依然会为之落泪伤心,不由自主地就跟着剧情走,比如今天又是如此。
值得一提的还有两位夫人的扮演者,特邀的姚水娟和周宝奎两位先生,前者的“李夫人”端庄稳重,气度雍容,也只有这样的母亲才能养育出那样大家闺秀、恪守礼仪的女儿,那种一脉相承的联系表现得非常自然;而后者,是一位普通人家的善良老婆婆,既爱儿子又爱媳妇,当然还是因为爱儿子,她的言行举止说是生活又有艺术,说是虚拟又有生活,只这二位便为整出戏增色多多。电影是有好处的,至少它可以集中一些优秀的演员共同合作。
越剧老旦王周宝奎扮演阿林娘
“越剧皇后”姚水娟扮演李夫人
09 《红楼梦》 1962年拍摄,徐玉兰、王文娟主演
如果一定要追溯,那么无疑越剧电影《红楼梦》是我心里喜爱越剧的种子发芽生长的催化剂,直到今天,闲来无事想看一部戏的时候,十有八九我会首先想到《红楼梦》。在我看来,它的编排无一处不完满,画面无一处不精美,表演无一处不精湛,唱腔无一处不动听,越剧的众多经典中,它可以说是最有生命力的剧目之一。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它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同种题材的剧目创作,以至于在越剧里面,再也没有出现如京剧《红楼二尤》、龙江剧《荒唐宝玉》或者黄梅戏《红楼梦》这样优秀的“红楼戏”。
听过不同时期越剧《红楼梦》的一些录音,发现和今天舞台上的演出还是有不少区别,有一些场次被删减修改,近来有的又恢复了,是有所谓老版新版之说。电影包含的容量很大,虽然根据越剧擅长表现缠绵柔情的特点,只选取了《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作为主线,通过那些代表性的情节,“读西厢”、“葬花”、“哭灵”等等,经过艺术加工,展现出来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但也同时侧面反映了贾府上上下下的各色人等,除了完美地塑造了“宝黛”的形象,剧中的配角也都特色鲜明,非常符合我想象中的红楼人物,比如贾母、宝钗、王熙凤、紫鹃。
越剧电影《红楼梦》
从《红楼梦》的继承上看,这么多年来其实只有钱惠丽和单仰萍得到较多的认可,而且她们也几乎把大半的舞台生命花费在这个戏上,这是她们的幸运还是她们的遗憾呢?恐怕谁也说不清楚,尤其是当她们一直被称为“新一代的宝哥哥和林妹妹”的时候。
(后续)
赞 (5)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娱乐盟的签约作者“一只志飞呀”!
希望本篇文章《细数一十八部越剧电影的光影之美(1)》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娱乐盟]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