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作者[一只东方呀]投稿,不代表娱乐盟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lmeng.com/luyoumeishi/202412-20466.html
近年来,由文艺经典作品改编而成的舞台剧层出不穷。其中的优秀作品有话剧《上甘岭》《白鹿原》《大宅门》《主角》,歌剧《长征》《山海情》《青春之歌》《映山...
近年来,由文艺经典作品改编而成的舞台剧层出不穷。其中的优秀作品有话剧《上甘岭》《白鹿原》《大宅门》《主角》,歌剧《长征》《山海情》《青春之歌》《映山红》,舞剧《铁道游击队》《英雄儿女》《永不消逝的电波》等。这些改编剧目往往一经上演,就立刻引发观众浓厚的观演热情。它们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对文艺经典作品的原貌呈现,更多是依循舞台艺术规律,充分利用舞台语汇进行的再创造。
1 文艺经典作品改编成舞台剧的实践由来已久
文艺经典作品是舞台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经典作品改编成舞台剧的实践由来已久。20世纪话剧诞生之初的《黑奴吁天录》《空谷兰》,就是从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最为经典的案例当属根据电影文学剧本《琼岛英雄花》以及电影《红色娘子军》而创作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这部舞剧历经60年的岁月淘洗和无数观众的审美检验,至今仍是芭蕾舞剧中常演常新的保留剧目。近年来,由文艺经典作品改编而成的舞台剧作品大体可分为两种:有如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陕西人艺话剧《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主角》这种充分展现两种艺术样式之间转译的剧作;也有像舞剧《红楼梦》这样集合了经典名著及经典戏曲、电影、电视剧等多种艺术样式优长的舞台新作。
文艺经典作品的舞台呈现是对原作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再度反思与体认,是新的艺术创造,在推动舞台艺术繁荣的同时,也为广大观众重温经典提供了更多途径。但这种改编也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由于观众大多对这些文艺经典作品的故事内容比较了解,因此在观演中会自发地拿现场演出效果与记忆中的经典场景作比较,其眼光天然带有某种挑剔性,这给舞台艺术的二度创作带来了挑战。但正因为文艺经典作品在思想内容层面所具备的精神感召力,在一定程度上也给舞台艺术编创提供了巨大空间和便利条件,因此编创者无须再把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叙述剧情、展现思想上,而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艺术表现的创新层面。这是文艺经典作品舞台呈现能够再放异彩所具备的先天优势。
2 以丰富的舞台表现力呈现耳熟能详的故事
这些年,文艺经典作品成功改编的舞台剧之所以能引起观众共鸣,除了在故事情节上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丰富的舞台表现力的挖掘。在充分尊重原作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达到独属于舞台的艺术高度。
比如,舞剧《铁道游击队》中就设计了一段男女主角刘洪和芳林嫂表演的双人舞,并配上一段由板胡演奏的颇具山东地域风格的婉转动听旋律,舞台呈现效果绝佳。双人舞是舞蹈样式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它一方面能较为全面地展现男女主角在舞蹈技术技巧方面的功力,另一方面能对双方之间的情感交流起到衬托和渲染作用。在原本以描写敌后紧张激烈的游击战为主的剧情中加入这段双人舞,革命和爱情相互交织的视觉冲击扑面而来。在这段双人舞中,舞蹈艺术的本体特征与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人物情感书写实现了完美融合。又比如,话剧《上甘岭》紧紧抓住戏剧台词在表情达意中的独特优势,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将炊事班长马叫天的幽默可爱、有情有义,女卫生员林兰的聪明伶俐、勇敢无畏,志愿军战士的顽强拼搏,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特别是剧中几段有关女卫生员林兰和炊事班长马叫天的内心独白,话语间流露出的体贴、关怀与些许自责,勾勒出父亲心疼女儿、女儿想念父亲的动人场景,这些都使戏剧中语言的力量得到充分彰显。
另外,由文艺经典作品改编的舞台剧可以通过艺术创新实现对原作故事的发展与完善,并同时推动这一题材思想内涵的升华。歌剧《山海情》为了平衡声部,巧妙地增加了李太奶奶这个女中音角色,虽然是出于歌剧艺术在声部设置层面的考虑,但对于剧情发展与完善来说也大有裨益。李太奶奶在搬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善良慈祥、顾全大局,使面对搬迁所展现出的人物众生相更为全面立体。又比如,改编自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歌剧《映山红》,原作以儿童为主角,如果照搬原作故事,歌剧的大部分唱段将由童声演唱,这势必无法支撑起一部歌剧的全部篇幅。因此,剧作者将“冬子妈”作为主人公,安排了较多演唱片段。这虽然是基于声乐层面作出的改编,但这种技术调整使得全剧以“冬子妈”这个女性形象作为核心,剧情的结构与发展更为紧凑凝练。
除此之外,有些改编剧作抓住经典原作与其舞台呈现之间的审美交汇点,充分发挥舞台艺术在场景营造和气氛渲染方面的写意功能,增加了观众的情景带入感,强化了舞台表现力。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和着悠扬的《渔光曲》旋律,一个个身着旗袍的女子在弄堂里缓缓起舞,生动呈现了上海市井生活的腔调,同时又与全剧惊心动魄的谍战情节形成鲜明对比,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情绪,使得全剧感情张力拉满。而在表现谍战剧扣人心弦的紧张氛围时,则巧妙运用了灯光、舞台布景等元素,通过光影的变换、色彩的对比、音效的起伏,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3 找准艺术样式之间转化的融合点,诠释经典作品的当代意义
就艺术创作来说,不同艺术样式之间具有相似性和相通性,对同一主题的表达,选用不同艺术样式看似并不存在孰优孰劣,但细究起来,这种转化与改编还是有其适用范围的。创作者应理性审慎对待文艺经典作品舞台改编的创新分寸,避免一味跟风、生搬硬套,只有找准了转化的融合点,才能有的放矢地展开合理的艺术加工。
首先,应科学把握舞台时空,精心选材与编排,巧妙处理时空局限性的问题。有些改编可以通过抓故事主干来进行裁减,在改编中提纲挈领地表情达意。歌剧《山海情》就是将23集电视连续剧中跨越20多年的剧情容纳在3小时内完成,选取涌泉村、移民途中、闽宁镇这几个典型场景,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故事的主线。也可通过合理化的艺术改造,将新理念、新视角引入传统舞台。话剧《上甘岭》就创造性地将舞台限定在“坑道”这个具体的小空间内,突破了对舞台多样化、全景式呈现的固有认知,小小坑道恰到好处起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观众可以跟随剧情发展,透过坑道展开充分联想,舞台表达空间被进一步拓展延伸。由此可见,改编既要尊重原作,在有限的时空内要言不烦地呈现故事及主题思想,又要结合主客观条件,审时度势作出取舍,求大同而存小异。
其次,无论是从哪种艺术样式转化为舞台剧,守正创新应是根本,艺术样式间转化的衔接点和融合点恰在于此。对原作中的经典桥段,理所应当要保留与传承,这是改编剧能为广大观众所接受的便捷通道。在歌剧《映山红》中,当电影原作中那几段由作曲家傅庚辰操刀的经典旋律《红星歌》《映山红》《红星照我去战斗》出现时,现场总会不约而同响起掌声,可见经典如此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以经典为蓝本求新求变,是丰富舞台艺术创作的动力源泉。在歌剧《映山红》的音乐创作中,作曲家张千一充分吸收了原剧中的经典旋律,通过一系列音乐主题的发挥、节奏的变化、转调等技术手法,将音乐的整体构思融入剧情发展。每当潘冬子出场总会萦绕着《红星歌》欢快的旋律,《红星照我去战斗》的旋律则伴随着舞台上红军英勇抗争的情节反复出现。该剧剧情相比电影原作有了很大变化,但经典旋律的创新再现让观众在接受新剧时有“无缝对接”的顺畅感。
繁荣舞台艺术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的必然要求。应更多地从舞台剧改编的成功案例中积累经验,挖掘艺术门类的本质特征与表现优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站在文艺经典作品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创作出更多体现时代气息的精品佳作。
(作者:曹周天,系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编辑)
赞 (5)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娱乐盟的签约作者“一只东方呀”!
希望本篇文章《红色影视作品的虚构向经典致敬:舞台艺术纷纷演绎经典力作》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娱乐盟]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近年来,由文艺经典作品改编而成的舞台剧层出不穷。其中的优秀作品有话剧《上甘岭》《白鹿原》《大宅门》《主角》,歌剧《长征》《山海情》《青春之歌》《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