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作者[一只付友呀]投稿,不代表娱乐盟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lmeng.com/luyoumeishi/202412-18446.html
[摘要]目的 分析过期妊娠胎儿的分娩方式及妊娠终止时机差异性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2年5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00例过期妊娠产妇(研究组)...
[摘要]目的 分析过期妊娠胎儿的分娩方式及妊娠终止时机差异性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2年5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00例过期妊娠产妇(研究组)及同期80例延期产妇(对照组)临床资料,探究不同分娩方式及妊娠终止时机对胎儿预后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顺产胎儿中新生儿窒息8例(25%)、胎儿窘迫15例(46.9%),与剖宫产新生儿窒息3例(4.4%)、胎儿窘迫12例(17.6%)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儿窘迫27例(27%)、新生儿窒息11例(11%)、产后出血11例(11%)、产程延长25例(25%),对照组分别为12例(15%)、2例(2.5%)、4例(5%)、3例(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期妊娠产妇采取剖宫产能够有效降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胎儿预后,而延期妊娠产妇应加强临床产检、适时终止妊娠,以避免形成过期妊娠,影响胎儿预后。
关键词 过期妊娠;顺产;剖宫产;延期妊娠;预后
[中图分类号]R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3(c)-0018-02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ode of Delivery and Pregnancy Termination Timing for Prolonged Pregnancy on the Fetal Outcome
E Mei
Women and Children’s Hospital, Dandong, Liaoning Province, 118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ode of delivery and pregnancy termination timing for prolonged pregnancy on the fetal outcom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100 puerperants with prolonged pregnancy(study group) and 80 puerperants with delayed pregnancy(control group)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2 to November 2014. An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ode of delivery and pregnancy termination timing on the prognosis of fetal outcome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In the study group, of the fetuses delivered naturally, there were 8 cases with neonatal asphyxia(25%), 15 cases with fetal distress(46.9%); of the fetuses delivered by cesarean section, there were 3 cases with neonatal asphyxia(4.4%), 12 cases with fetal distress(17.6%), the differences in neonatal asphyxia and fetal distress between the fetuses delivered naturally and those delivered by cesarean sec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In the study group, there were 27 cases with fetal distress(27%), 11 cases with neonatal asphyxia(11%), 11 cases with postpartum hemorrhage (11%), 25 cases with prolonged labor(25%),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12 cases with fetal distress(15%), 2 cases with neonatal asphyxia(2.5%), 4 cases with postpartum hemorrhage(5%), 3 cases with prolonged labor(3.8%),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For puerperants with prolonged pregnancy, cesarean sec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fetal distress and neonatal asphyxia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 fetus. For puerperants with delayed pregnancy, strengthened clinical antenatal care and timely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can avoid the formation of prolonged pregnancy which in turn affects the fetal outcome.
[Key words] Prolonged pregnancy; Normal childbirth; Cesarean section; Delayed pregnancy; Prognosis
[作者简介]鄂眉(1980.11-),女,蒙古族,辽宁丹东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妇产科学。
过期妊娠在临床中主要是指孕周达到或超过42周龄仍未分娩的妊娠形式,其发生率约占妊娠产妇总数的12%左右[1-2]。经临床研究证实,过期妊娠孕妇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胎儿死亡率随之升高。当妊娠周数达到43周龄时,胎儿死亡率约为正常的3倍,达到44周龄时,则死亡率飙升至5倍[3]。如何降低过期妊娠发生率、提高胎儿预后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为分析过期妊娠胎儿的分娩方式及妊娠终止时机差异性对预后的影响,现分析2012年5月—2014年11月间该院收治的100例过期妊娠产妇及同期80例延期产妇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某院收治的100例过期妊娠产妇及同期80例延期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收治的100例过期妊娠产妇(研究组)及同期80例延期产妇(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研究组中顺产32例,剖宫产68例,年龄21~32岁,平均年龄(26.5±2.5)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8.5±2.0)岁。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病理学诊断证实为过期妊娠及延期妊娠者;②临床依从性好者;③无羊水污染者。
1.2 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分析过期妊娠孕妇临床资料,重点搜集顺产、剖宫产下的胎儿及预后情况。过期妊娠孕妇终止妊娠的临床指征为:宫颈条件成熟、胎儿生长首先或者胎儿体重过重、影响胎儿及孕妇生命安全、胎动12 h次数<10次、胎心监护无正常反应、合并有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4]。胎儿窘迫判断依据:①24 h鸟E3数值急剧减少,幅度超过35%;②胎心监护发现胎心率>150次/min或者胎心律加速不明显,极限变异率超过2.5次/min。新生儿窒息:阿普加(阿氏评分,Apgar)评分≤7分[5-6]。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分娩方式下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发生率并对比两组孕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产程延长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c2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组不同分娩方式胎儿预后比对结果
研究组顺产32例,年龄21~31岁;剖宫产68例,年龄21~32岁,不同分娩方式孕妇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胎儿预后比对结果见表1。
2.2 两组孕妇终止妊娠时机不同下胎儿预后及分娩结局比对情况
两组孕妇在不同妊娠时机终止妊娠,研究组孕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产程延长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针对过期妊娠的研究,李玲[6](2010)指出,过期妊娠产妇由于自身羊水减少、脐血氧含量降低,胎儿子宫内窘迫率22.86%、新生儿窒息率33.57%,远高于正常分娩孕妇的6.64%、7.26%。因而主张过期妊娠孕妇应及时终止妊娠以提高胎儿预后。该次研究中,过期妊娠孕妇胎儿窘迫率27%、新生儿窒息率11%,与既有研究成果差异性较大,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两次研究间隔较长及终止时机选择的差异有关。进一步分析发现,采取剖宫产分娩方式的胎儿预后情况要优于顺产胎儿,胎儿窘迫发生率仅为17.6%、新生儿窒息为4.4%,而同期顺产胎儿则为46.9%和28%。同时,在延期妊娠时果断终止妊娠的孕妇分娩后分娩结局好于延期妊娠孕妇,其产后出血发生率为5%、产程延长3.8%,而同期的过期妊娠孕妇分别为11%、25%,胎儿预后更为理想。因此,该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过期妊娠孕妇与延期妊娠孕妇临床资料后指出,当孕妇孕周超过36周时,应该严格按照妇产科医护人员叮嘱,每周按时到医院进行体检,并且密切关注胎儿成长情况。当妊娠孕妇周数达到或超过40周时,则应果断住院观察,利用先进的诊疗设备观察胎儿胎心、胎动并指导产妇正确观察方法以便于妊娠孕妇及时发现问题继而通知医护人员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降低其所面临的分娩风险系数[7-8]。
参考文献
[1]唐志红.多指标联合监护过期妊娠对胎儿宫内状态的评估[J].中国妇幼保健,2011(18):2874-2875.
[2]龙金芝.羊水过少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3):189-190.
[3]伍秀芳,吴丽云.过期妊娠新生儿预后19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6):160-161.
[4]秦惠芬.127例过期妊娠的分娩方式及其对母婴预后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12):1736-1737.
[5]王义,甄学慧,杨东梅,等.产时胎儿监测在过期妊娠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3(10):1591-1593.
[6]李玲.过期妊娠140例对母婴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6):775-776.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结果表明本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2009EFL)和美国报纸语料库(Los-Angeles, NYT, washpost) 在被动语态的使用上具有显著差异。
二、文献回顾
被动语态是英语中一个很重要的语法项目,对中国学习者而言是一个难点。到目前为止,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被动语态习得的研究并不多。国内关于被动语态的研究大多只在理论层面上,或只在研究作格动词时有所涉及。具体来说,国内研究多是对英、汉被动语态进行对比分析,以找出两者的相似和不同,而使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来对中国学习者的被动语态的习得情况的研究仍很欠缺,陈万霞(2002)曾使用中国学习者语料库对中国学习者的被动语态的习得做过研究,但是没有与本土语料库进行对比研究。
国外研究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者被动语态习得的极少,如Yip(1995),但他研究的只是假被动式(pseudo-passives),且研究对象只限于台湾学生。
三、理论框架
本文的理论框架是二语习得理论,该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因素对语言习得效果的重要性,同时否认先天因素的影响。但作者认为先天因素也是应该考虑的影响语言习得效果的因素之一,只不过在大多数语言习得者中,先天差异微乎其微,所以环境论主要是在不考虑先天差异的前提下,强调注意学习者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分析各种外部环境变量对习得成果的起作用的大小。起初,在“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的基础之上,环境论的观点是,一种语言就是一套独立的行为习惯,学习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就是培养一种特定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就是在培养新的语言习惯(即第二语言),在形成新习惯的同时要摆脱和避免旧的语言习惯(即母语)的干扰。最近,“文化迁移模式”是环境论队伍里提出的一个新观点。该理论的观点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会受心理上和社会文化同本族语者之间的差异距离的影响。社会距离的概念是学习者作为一种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与操另一种语言的社会群体的接触,心理距离是指学习者作为个体所受到新的一种语言文化对自身心理或情感的影响。这些被看作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形成了“文化迁移”的内容,即学习者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的同时也接受了一种新的语言文化的过程。文化迁移还有许多内容,第二语言习得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的熟练程度取决于他们向目的语迁移的幅度。
四、研究方法
本论文用了两个语料库,分别是本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2009EFL)和美国报纸语料库(Los-Angeles, NYT, washpost)。本论文所使用的研究工具是WordSmith4和Antconc。
关于被动语态的使用,首先使用Antconc的正则表达式计算美国报纸的语料库中被动语态使用的频数,结果为689次,再用同样的方法计算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数,结果为434次。然后用Wordsmith的Wordlist工具,计算美国报纸语料库的总的形符数,结果为202507个。再用同样的方法计算英语学习者语料库总的形符数,结果为176328个。最后再使用卡方检验,计算出P值,看结果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
五、数据分析
由上表可知,美国报纸语料库和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在被动语态的使用方面,计算得出的卡方值约为27.76,由此得出的P值
六、结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198-02
一、引言
茶为国饮,自神农以来,滋养着世代炎黄子孙。在当今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条件下,她越来越受到中外茶人的青睐,可以之养身健体、敬客会友、寄托精神、创业营生。饮茶之热催生了一个新兴的职业——茶艺师。茶艺师既是饮茶热的产物,又是饮茶热的“加速器”。她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作为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为茶和顾客搭起了一座温馨而有品味的绿色之桥。
升温的市场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鲜血液,很多大专院校都开设了茶艺专业、茶艺课程和茶艺师的培训项目,如何培养茶艺人才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当前茶艺从业人员,在稳定性、整体素质、技能的全面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
二、茶艺人才培养的目标
根据《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茶艺师职业定义为:在茶艺馆、茶室、宾馆等场所专职从事茶饮艺术服务的人员。分设五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茶艺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具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人际交往能力、形体知觉能力,有较敏锐嗅觉、色觉和味觉,有一定美学鉴赏能力的茶饮艺术服务人员。五个等级的茶艺师,在礼仪与接待、茶艺准备与演示、茶事服务与销售、茶艺馆布局与设计、茶会组织与管理、茶艺管理与培训等六项指标内容上有五个不同等级的要求。
三、茶艺行业人才的需求
1.茶文化休闲产业的发展刺激茶艺人才需求量的上升。中华茶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茶文化对人们来说既是物质层面的给养,又是精神层面的享受。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文化层面消费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茶饮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和功效,受到人们的青睐,茶文化休闲产业也在近几年热起来,茶叶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及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茶馆、茶楼、茶坊、茶会所等纷彩呈现,所有这些又刺激了茶艺人才市场,要求茶艺人才在质和量上都有稳定的保障。
20世纪90年代,高职院校一些新专业如茶艺专业、茶学专业应运而生,旅游专业和一些休闲类专业也开设了茶艺课程。教材和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
2.茶艺人才技能要求。对于茶艺人才,2002年6月国家制定了《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茶艺师的职业技能要求主要体现在:具有丰富的茶叶基础知识和茶文化知识,得体的接待礼仪,娴熟的茶叶冲泡操作技能,丰富的调配茶水饮料技能和经验,能揣摩顾客心理,适时推介茶叶和茶具,进行茶事服务。对于茶艺技师和高级技师,还要求能在以上茶饮服务能力基础上,对茶艺馆进行设计和布置,能进行茶艺的编创,对茶艺馆进行技术管理,并能开展对初、中、高级茶艺师的培训,能提升茶馆的社会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根据以上内容,高职院校对学生茶艺技能的培养应该包括:茶文化知识、茶叶相关知识、茶具相关知识、接待礼仪、茶艺冲泡技能、文化艺术等。丰富的茶叶基础知识和茶文化知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茶栽培、茶加工、茶贸易知识,还体现在茶采购、茶贮藏、茶艺沏泡技能、茶水饮料调配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茶艺文化艺术也是多方面的,如乐器表演艺术、插花艺术、装饰设计艺术、服饰艺术、茶饮调配艺术、语言艺术、管理艺术等。另外,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茶艺英语也成为茶艺重要技能之一。
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高职茶艺人才
2006年以来,教育部16号文件等进一步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人才,从理论和实践上为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扫清了道路,指明了方向。高职茶艺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茶艺服务人才,为了完成这个目标,首先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培养的途径,为社会培养适应茶业经济的高级人才。
1.优化教学团队,提升教学水平。茶艺服务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教材和师资力量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许多教师还需要进行系统的、高质量、专业化的培训学习。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对茶艺师国家标准和茶艺相关资料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教师可定期到专业培训机构集中培训学习,到各个茶艺馆、茶会所实践学习,多与茶艺一线服务人员交流沟通学习,不仅要学习茶叶、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和茶艺技能,还要增加人际交流、服务礼仪、茶楼经营管理等课程。还可以聘请茶馆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日常的教学。只有不断优化茶艺教学团队,提升教学水平,才能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
2.构建与职业资格相融合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至关重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茶艺师技术领域和岗位要求,参照茶艺师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尝试以茶艺馆工作的过程为主线,重组茶艺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适应培养高技能型学生和企业的要求,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3.改革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成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而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培养高技能茶艺服务人才,就必须强调校内学习与茶艺馆等工作场所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
另外,积极参与各级技能文化节和茶艺技能大赛,让学生通过舞台展现,现场表演,锻炼胆量,锻炼茶艺技能,增加茶艺表演的经验。
4.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茶艺服务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茶艺本身,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文体素质。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金都管理学院为例,开展了针对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的琴棋书画培养工程,既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强化了学生的琴艺、棋艺、书法、绘画技能。很多有这些才艺的同学,在2013年中华茶艺技能竞赛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茶艺的教学活动和组织竞赛,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茶席创新到茶品创新,从茶具创新到解说词的创新,创新可以无处不在。今年,本人带领学生参加浙江省茶艺技能竞赛,所编的创新茶艺“缘定今生”新娘茶,在传统茶俗的基础上进行茶艺表演,增加了一些创意元素,如茶席布置,以时尚暗纹提花的米色桌布为底布,桌布中间衬上一块42cm见方的传统婚礼用大红锦缎,色彩温馨、鲜亮、喜庆,又不失时尚感,桌角盛开的百合,既象征了新娘新郎纯洁的爱情,又暗示新婚夫妇百年好合,白头偕老。茶艺解说词也注入了同学们的努力和创新,如以“春秋天合,凤凰佳得”喻赏茶,以“冰清玉洁,凤凰戏水”喻洁具,以“凤穴求芽,水晶送祥”喻投龙井茶、置冰糖,象征新娘新郎的爱情冰清玉洁,甜蜜美好。
六、结语
身为一名茶艺教师,本人不断探索茶艺课课程的改革与创新,2013年完成校本课程《中华茶艺》,经常参与和企业如杭州紫萱度假村、青藤茶馆的合作,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文化节和茶艺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实际上岗工作能力。本文的研究,再一次为课程改革与开发、提升教学水平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万绪.茶艺师职业技能标准的提出与茶艺人才的培养[J].茶叶,2001,(1).
[2]姜春红.项目教学法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
[3]付帅.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3).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也带动了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酒店业的发展。酒店业作为提供多个项目的服务性行业,茶室、茶吧、茶馆等茶文化休闲场所在我国高星级酒店中逐渐兴起,因而对懂茶艺的酒店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茶艺也已成为许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课程的必要性
(一)是适应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我国是世界上种植茶叶面积最广的国家,也是茶叶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和出口量世界第三的国家。中国茶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酒店行业的发展,茶文化在酒店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如2014年3月,我国首家茶文化主题酒店———峨眉山雪芽大酒店在成都正式开业,从软硬件两方面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底蕴发扬得淋漓尽致。此外,在酒店中设置茶室、茶吧等服务设施更是常见。可见,为进一步推进茶文化在酒店业的发展,丰富酒店的服务内涵,需要既懂茶,又懂酒店行业服务技能的人才作为支撑。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适应市场的需求开设茶艺课程,学习茶文化以及泡茶的相关技艺,以适应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是提升酒店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需要。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艺和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茶艺是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茶道是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是茶文化的最高境界[1]。中国茶道的核心是“廉、美、和、敬”,并兼具儒、道、佛三家之美。通过对茶艺这一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学习相关的茶文化基础知识、不同茶类的泡茶技法等,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个人气质和修养,提高其综合素质,达到外塑形象、内修素质的效果。此外,学生还可以考取茶艺师资格证,增加茶文化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其专业素养,为其今后进入社会以及更好地服务酒店行业奠定基础。
(三)是完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的需要。酒店管理专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学习经济管理基础理论,酒店、餐饮、客房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具备酒店管理和服务能力。茶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酒店行业重要的产品之一。高职院校开设茶艺课程,有助于该专业学生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中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增强学生在茶艺方面的基本技能,也有利于促进整个酒店学科体系更加完善。
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的设置
(一)教学目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劳动者。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茶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茶具的使用方法、茶叶的鉴别、六大茶类的基本泡法、茶艺表演、茶艺馆经营管理等知识与技能,增强其职业技能,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审美情趣,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高星级酒店及茶艺服务企业对茶艺人才的需要[2]。
(二)教学思路。茶叶课程教学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结合,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专业性,遵循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着重于服务技能的培养,如茶艺表演、茶艺冲泡和茶水服务等,使学生掌握茶事接待服务知识、岗位业务流程与操作技能,并加强相关技能的练习,提高专业技能。另外,还应注重茶文化以及茶叶知识的介绍,以更好地为客人提供茶事服务。此外,还可通过以赛促学、以考证促学等方式,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参加茶艺技能大赛和争取获得中高级茶艺师资格证书。
(三)教学内容。茶艺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为专业服务的特点。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将茶艺与席间茶水茶点服务、会议茶水服务等服务项目相融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共计48学时),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第一,茶文化概述。主要包括茶叶的起源、茶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茶道与茶艺、民族茶俗等内容。第二,茶叶知识。主要介绍茶叶的分类、加工、贮存、鉴别以及中国十大名茶。其重点在于根据茶叶的制作工艺,掌握六大基本茶类以及茶叶品质的鉴别,以便于日后为客人介绍茶叶。第三,茶叶基本冲泡。本章在掌握茶艺礼仪的基础上,学习茶具知识、用水知识以及泡茶的相关技法和程序,以期学生能学会依茶类挑选茶具、泡茶用水、冲泡时间、冲泡水温以及冲泡次数等,并掌握绿茶、红茶、乌龙茶的泡茶技艺。本章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以实操为主,课时约15个。第四,茶艺表演与茶席设计。在掌握基本茶艺冲泡的基础上,进行茶艺表演和茶席设计的创作,使学生在自创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茶艺。第五,茶与健康。主要介绍茶的主要成分、保健功效以及如何科学饮茶,通过学习可以在今后的茶事服务中为客人解惑答疑、推荐合适的茶叶。第六,茶艺馆服务与管理。此模块的内容主要包括茶艺馆的类型、茶艺馆的经营与创新、茶艺馆的服务流程及操作规范等。
(四)教学方法。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茶艺课程内容较为精简,可操作性强。课程的茶文化概述、茶与健康、茶艺馆服务与管理三个项目的内容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以讲授法为主;而茶叶知识、茶叶基本冲泡以及茶艺表演与茶席设计这三部分内容以实际操作为主,主要以教师示范法、学生小组练习法为主,强调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操作兴趣。在茶艺的实践操作教学中,注重环境的营造,辅以茶艺音乐、插花、焚香、服装等方面进行相互配合。
(五)教学手段。本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教学所需的文字、图片、音乐以及视频资料等进行整合,使相关知识更加生动、快捷地展示给学生;通过情境化的实践教学,以小组为单位,举行茶艺基础知识竞赛以及茶艺冲泡技能比赛,并进行茶艺表演以及茶席设计自创比赛,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课堂增添活力。此外,还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利用课余时间走进茶馆、茶叶店、茶厂等,亲身体验茶叶的采摘、加工制作、茶叶冲泡以及茶馆经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其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学生对茶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作业与考核。作业与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工具。茶艺课程的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学生自己设计一次下午茶、自创调饮茶、以小组为单位自创茶艺表演、以小组为单位的茶席创意设计等,主要锻炼学生的操作和创新能力。在考核方面,采取日常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其中,日常考核主要在每个章节结束之后,主要巩固学生所学,同时检测其学习效果。期末考核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两个部分,其中理论知识考试采用笔试的形式,占总分数的40%,主要检测学生对茶文化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操作考核占60%,主要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基础茶类的冲泡演示,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识茶、泡茶和品茶。
作者:黄素云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茶艺的内涵,包括技艺、礼法、道三个部分。要当一位有素质的茶艺教师,首先要先做好一位能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再要认识茶艺,成为一位茶艺教师。认识茶艺包含:专业知识的素养。认识茶叶,了解和掌握茶叶的分类,主要名茶的质量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鉴别、贮藏、选购等内容。这是学习茶艺的基础,也是茶艺教师专业知识的素养。二、了解茶艺的技术部分,茶艺的演示程序、动作要领、解说内容,茶叶色、香、昧、形的欣赏,茶器的应用、鉴赏和收藏等技巧。三、了解茶艺的礼仪、礼节,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交流与沟通等内容。四、了解茶艺的规范,做为茶人的态度和教学的观念,体现茶人的质量、精神和素养。五、悟道。道是一种生活的道路和方向,一种修行,是人生的哲学。悟道是茶人的风范,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是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
一位真正的茶艺教师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对社会要负责任,要准备好走很长的路。只有真正的茶艺教师才能了解并理解做茶人的脆弱与坚强。这是30多年来,我之所以孜孜不倦地要把茶艺带入正式教育体制内的主要原因。
—位茶艺教师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是为谋生找这份工作,但后来也许会发现自己已渐渐喜爱上茶艺。因为教学工作本来就是一种良心工作,需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教导学生同时也是一个学习者,教学相长,教学生也滋养自己,培养出教师的敬业精神。
茶艺教师大约可分为四类:一、投机取巧的堕落者,是茶贼;二、急功近利的现实者,是茶匠:三、追本溯源的茶研究者,是茶学家;四、心高志远的茶文化者,是茶人。茶艺教师应该认识责任与使命,在“教”、“导”、“解”上,有很大程度须把自己的经验传承给学生,以身作则。所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方向,但却不是简单复制他,所谓:“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要学习的是老师的精神精髓而不是只模仿其表象。当然,一个茶艺教师是可以有自己的特色,个人的魅力,重要的是他不能离开学科知识和学科教育的目的,不能违背自己的教学良心。
服务学习指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将提供给社会的服务与课程联系起来,使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服务行动中以满足社会需求并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在其中学习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与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合作分析、评价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有的“服务学习”的经验表明,有效组织的服务学习具有加强学生社会参与、改善学业成绩、完善品格、强化专业思想等教育价值。
华南农业大学茶艺专业是在茶艺从业人员紧缺的背景下,于2002年率先开设的全日制四年本科专业,承担着“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系统掌握茶叶科学、品牌营销、茶艺美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艺,具备茶艺与饮料食品的开发与营销以及相关管理技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育人任务。
茶艺专业的任务和育人目标决定了本专业的所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复合性,同时又具有突出的自我践行性和自我修养性。这些知识构成学生只有通过实践参与、情感体验和内心感悟才能得到提高、诠释和表达。因此,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实践过程中理解理论,体验生活,提高自身人文素质,掌握茶艺实操技艺,是实现培养茶艺高级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笔者在担任茶艺班班主任期间,就“服务学习”理念下的茶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就如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包括社会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活动的组织流程以及考核激励等方面作一介绍。
一、服务形式
茶艺专业面向社会的服务形式有多种,比如与社区文化活动建设相结合,丰富社区群众的文化活动内容;与企业联合,解决企业运营中实际出现的问题等。经过讨论,学生比较了多种服务形式开展的难易程度、社会需求的紧要性、服务价值的高低以及对自身能力锻炼的迫切性等方面,决定集中精力联合茶行业相关企业,以期解决企业运营中实际出现的问题,同时达到学习课本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的目的。因此,我们联系了一家小规模的茶叶经销公司,洽谈具体服务内容。
二、服务内容
服务内容的确定是“服务学习”的首要问题,选择的服务内容必须同时满足学校与服务单位的现实需要。服务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因此服务的内容必须跟学校课程相联系,要避免服务单位提出的重复简单体力劳动的内容;同时,服务的内容也要满足服务单位的现实需要,这一点不仅能为学生服务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还有利于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感,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同时树立自信。经过与被服务公司充分地交流,同时考虑到学生本年度“茶艺”课程的安排,我们发现从主题茶艺创作入手,结合广东省一年一度的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对公司及其产品作一推介,提高公司在省内同行之间的知名度,提升公司文化形象能同时满足学校和单位真实需要,是最佳的服务切入点。
三、服务组织流程
严谨的组织程序是取得显著教育效果的必要保证,要严格按照预备――合作――服务――课程统合――反思组织活动,牢牢抓住“学习”这一服务学习的本质。在服务形式和内容的确定过程中,学生已经积极参与了“预备”过程,接下来就是如何进行“合作”了。为了便于全体学生的全程参与,我们建立了简单的组织架构:指导教师――茶艺创作中心主任(学生担任)――五个茶艺创作小组。由指导老师全程指导,主任统筹学生意见,负责跟服务公司作具体事物沟通,包括单位茶叶品牌形象的确立,茶叶品种与品牌内含及其与茶艺创作主题的关系等。每个茶艺创作小组下设一名组长负责统筹,余下学生分别负责茶席设计、服装选择、音乐配套、解说词创作等内容。学生认真考察公司的经营状况,了解所经营产品的种类、经营特点,发现公司经营的产品属中高档茶叶,且品种有红茶、绿茶、乌龙茶、普洱茶、花茶等多种类型,经营过程中注重产品质量,尤其是安全性:在原料的选择上基本采用了无污染的有机茶;在茶叶仓储车间用的也是环保进口的木材作为隔板,装修过程中均使用环境友好型材料,强调对消费者健康的关心和爱护。公司从2005年开始建立,在商家林立、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围绕产品创新,坚持大爱理念,坚强地成长。学生了解了该公司的经营特色和经营理念后,总结出了“坚强”、“奉献”、“成长”、“真情”“环保”等五个企业精神内涵作为茶艺创作主题,结合该公司经营的茶叶类型,分别由5个小组进行茶艺创作,备战广东省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服务”的过程就是茶艺创作的过程,同时也是“课程统合”的过程。在茶艺创作过程中,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堂上关于茶艺美学及创作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点下,从名茶风韵与价值玄念、表演美学(包括茶席、仪态、动作、音乐、解说)、奉茶礼仪等各方面深入理解并融入所创茶艺中。
作为一位职业茶艺师,要注重以下三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酒店中高端客人在康乐消费和餐饮偏好上越来越追求时尚绿色,古朴归真。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和、静、怡、真”的茶道精神正好迎合了现代人对“本真”的追求。因而在酒店行业中对懂茶艺的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茶艺也已成为许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因其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茶产地及其周边的高职院校开设茶艺课程较为普及且历时已久,不少学校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体系。然而作为不产茶的地区,包括笔者所在的城市,茶艺课程只是近几年在少数学校开设,教学硬件和软件方面也有待提高和完善。
一、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课程的必要性
1.酒店行业的发展及其对人才的需要。随着酒店行业的发展,茶艺服务在酒店中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茶室、茶吧、茶座等服务设施在酒店中随处可见。为进一步推进茶文化在酒店业的发展,丰富酒店的服务内涵,需要既懂茶又懂酒店行业服务技能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适应市场的需求开设茶艺课程,学习茶文化、茶艺服务等相关技能,以保证学校培养的人才适应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2.提升酒店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需要。中华茶艺是酒店行业接待世界各地客人时提供的精品服务。了解茶文化、掌握茶事礼仪、茶艺服务有利于提高学生酒店服务技能、提升审美情趣,对于学生性格和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意义,从而帮助提高酒店行业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3.完善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的需要。酒店管理作为现代服务业翘楚,企业招聘人才的热门,是高职院校设置的重要学科。酒店管理专业在延续传统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服务等核心课程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高职院校开设茶艺课程,有利于促进整个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更加完善。茶艺因其自身的性质和魅力,受到学生的欢迎,该课程在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二、现阶段茶艺教学存在的问题
1.茶艺实训室硬件设施不完备。良好的教学环境、完备的教学设施是茶艺实训顺利达成的有效保障。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茶艺课程,却没有专门的茶艺实训室,学生只能坐在普通的教室听课,缺少实践操作机会;有的实训室建设水平滞后,只有简单的茶具摆设,设施数量、种类不能满足上课需要,茶艺室装修简陋,缺乏茶文化氛围,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茶艺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制约茶艺教学的长期发展。所以为了推进茶艺学科的发展,提高茶艺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并加强茶艺实训室建设。2.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因茶艺属于酒店管理专业的新兴学习方向,大多高职院校缺乏专业出身的茶艺教师,尤其是北方非产茶地区的院校,担任茶艺教学的一般都是酒店管理专业其他学科教师,他们或通过自学掌握一定的茶艺知识,或经过短期的培训就被安排上茶艺课,缺乏接触茶的实践机会,对茶文化、茶道精神的理解也相对浅陋。师资力量匮乏是制约茶艺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茶艺师资培训,提升茶艺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刻不容缓。3.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过程有待完善和提高。科学的课程设置是教学实践取得成效的前提。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向就出现问题,教学实践也就偏离了轨道,进而影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影响茶艺学科的发展。一些院校针对这样一个新兴的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经验,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思路不清晰,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轨,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需要学习兄弟院校茶艺教学之长处,潜心研究探讨适合本校的教学思路及教学实践,从而形成完善的茶艺教学体系。
三、茶艺教学实践研究
1.确定“以职业生涯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结合酒店管理专业和茶艺的特点,明确茶艺教学的总体思路,即引导学生树立“我们是高星级饭店和高素质的餐饮企业茶艺岗位员工”的职业生涯出发点,并逐步实现“高素质餐饮企业茶艺服务经营管理者”的职业追求。2.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2014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取消319项职业资格许可,2016年12月又取消114项,而茶艺师资格证书得到保留,由此可见该资格证书的珍贵性和可信性。加强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是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五个对接之一,在完成茶艺的正常教学计划的同时,学生要参加茶艺师资格证的考核,鼓励学生一专多能。学生毕业时既获得作为敲门砖的毕业证又取得了作为上岗通行证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将审美教育融入茶艺课堂,加强职业情感,提高职业素养。传统茶文化孕育了丰富的美的元素,人美、茶美、水美、器美、境美、艺美,能够理解和展现这些美,对学茶之人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将审美教育融入茶艺教学,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对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除此,在茶艺教学中加入美育元素,引导学生在泡茶、品茶中感受真我,感悟人生,消除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实现以茶育人的目的。4.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将教学内容模块化。要使职业教育与社会无缝接轨,教学就要与工作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在茶艺课程上总结提炼出与茶艺相关的工作岗位和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学生的学习领域,并在教学中将每一个学习领域内容根据茶艺职业标准的要求模块化,即把教学内容分为茶艺理论模块、茶艺服务与管理技能模块、岗位操作实践模块,详见图1。茶艺理论模块主要是以学习茶叶知识为主,重点突出对学生“知”的培养,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从事茶艺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认识,拓展专业思维和视野;茶艺服务与管理技能教学是以职业训练为主,重点突出学生“行”的培养,在本模块的教学中主要采用情景模拟和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掌握从事茶艺服务的流程和实际操作方法,从基础的服务学起,逐渐增强岗位工作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从而为从事基础管理岗位奠定基础;岗位操作实践教学是以参与酒店服务及茶相关岗位工作为主,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在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辅助指导下为客人提供服务,从而使学生“零距离”接触行业,学以致用,在“学习-实践-反思”中不断提高。5.采用“教学做合一”的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节茶艺课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适合运用在泡茶服务、茶叶介绍与销售等环节,即将工作场景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服务过程;自主探究法是课前教师将学习任务发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在课堂上将自己或小组习得的知识相互交流,这种方法可运用在茶叶、茶具、茶俗等知识的介绍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如:教师演示、案例分析、视频影像资料、PPT等组织课堂教学。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会学、善学、乐学的能力。6.实施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可以有效反映教师的教学成果,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考核的反馈中总结经验与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赛代考”是非常适合茶艺教学的一种考核评价方式,它打破了常规的考试形式,将考场变身赛场,以竞赛成绩作为该科目的考试成绩,同时评出单项奖给学生以奖励。“以赛代考”不但考核了平时的学习效果,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激发了学习热情,学生从要我练转变成我要练,从而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学风。参与“职业技能鉴定”,将茶艺职业资格的获取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既培养学生过硬的职业岗位能力,又使学生获得了从事茶艺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资质认证。另外,在考核评价上还要重视学生的企业实践活动,校企双方共同进行评价。把学生工学结合的表现,企业的鉴定,指导教师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总结报告作为工学结合成绩的量定参考,最终按照一定的比重,将“工学结合”的考评成绩纳入期末终结性考核评价。7.重视第二课堂教学。茶艺教学要想获得学生的广泛认可和欢迎,在校园里形成爱茶、学茶的氛围,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还应该走出课堂,多多组织实践活动。例如,开设茶艺社团,参观茶企业,在校内校外组织茶会,定期开放茶艺室,让学茶学生自主经营,为全校师生服务等。这样既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组织茶文化活动的策划能力。
四、结语
茶艺教学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突显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茶艺教学的日益精进需要院校、师生的重视和多方面的改进和完善。希望通过茶艺教学,让更多的学生爱上茶、爱上茶文化,让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在校园中得到更多的传播。
作者:王雪莲 单位:大连职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吴航.高职茶艺职教的特点及教学方法[J].文学教育,2016,8.
[2]卢常艳.《茶艺》课程教学初探[J].价值工程,2015.
【关键词】
茶艺社团;中职生;就业能力;培养
就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一个人想要顺利地找到工作,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包括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一般就业能力是指:一个人的态度、世界观、价质观、习惯;与工作有关的一些能力,主要是指处理与周围的人和工作环境的关系的能力,以及有关自我方面的一些知识、对学校所学课程与工作中具体运用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能力。特殊就业能力是指某个职业所需的特殊技能和环境所需的某种特殊技能,如一个茶艺师必须具备品茶、泡茶等技能。
我校茶艺社团在日常活动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中职生的就业能力: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等职业教育就是为了使学生有一技之长,只有在抓好文化课,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的基础上,狠抓理论与实操一体化道路,才能培养出专业基本功扎实的学生,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率。清雅茶艺社团每周分别由一位老师负责茶艺表演指导,另一位老师负责品茶和理论知识指导。
冲泡是茶艺的要素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否能把茶叶的最佳状态表现出来,全凭冲泡的技巧掌握得如何。冲泡不同的茶叶,要使用不同的茶具,其泡法也不相同。但是有几个环节却是在绝大多数茶叶冲泡过程中要共同做到的,其要求大体相同,如:(1)备器;(2)煮水;(3)备茶;(4)温壶(杯);(5)置茶;(6)冲泡;(7)奉茶);(8)收具;这些过程,每一个学员都应该掌握。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茶叶的用量、水温和茶叶浸泡时间,甚至悬壶高冲的时机掌握不同,茶味都会有很大的差异。在茶艺表演实践课上,教师根据学生的身高、练习的手法等方面的综合评分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通过个人展示、小组展示,相互观摩学习,或用手机拍下学生操作的视频进行播放,通过讲解、点评、示范等方法,努力使每个社员都掌握相关茶艺的基本功,并学会基本的茶艺讲解以及和他人的团结合作。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一起练习茶艺,相互学习,相互指导,上下年级之间的同学也在这里“传、帮、带”,融洽感情,交流技能,为低年级同学尽快掌握茶艺技能打好了基础。学生通过学习茶艺表演,从茶礼到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整体动手动脑的协调能力,提升个人素质。
在理论及品茶课上,教师每周会介绍中国不同的茶及其相关知识,定期举办茶艺知识竞赛。联系茶企业,每个月带学生到茶叶店品茶,使社员更好地了解茶道文化,体会泡茶和品茶的乐趣。在习茶的过程中,通过对茶叶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茶,科学泡茶,健康饮茶,引导学生养成一种健康的生活状态。
2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前瞻性地其次,在专业课课堂上大胆创新,如在汽车维修的课堂上,中职教育由于其培养目标和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在教学活动中将职业和道德两者紧紧结合成一个整体,帮助学生今后就业走向成功。我们在茶艺社团的活动中不仅有技能点,更强化德育点,教给学生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
对于社团学生的出勤,每周都有社长点名。凡是迟到或无故缺席达三次的学生就要求她们退出茶艺社。每个月对社团学生的仪容仪表、行为举止进行考核,连续三次考核不合格者,建议她们参加其他的社团。如果学生在自律等方面做得很好,我们则优先推荐她们参加各项茶艺展示活动。在每次茶艺表演训练课上,教师把茶具的摆放、茶艺操作室的清洁归位作为德育点,并作为技能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内在统一,共同完成职业道德的教育目标。
有部分中职生没有获得成功,不是缺乏知识和能力,而是不懂得做人的道理。“能力差”是次品;“道德差”是废品。我们一直相信会做人的学生,也一定有较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我们茶艺社团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职业人和学生的角色差异,从而去纠正某些不良惯性思维和行为。
从2011年开始每年海峡两岸龙舟赛开赛当日,我校茶艺社团都会为市民及游客奉上丰盛的文化大餐。也是从2011年开始我们茶艺社每年都会派出学生参加厦门市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为地区经济和茶产业发展做了较多的宣传和服务工作。连续四年我校茶艺团在茶艺室教授德国大盖劳职业学校的师生铁观音的茶艺冲泡技巧。我校茶艺社学生接待了到我校参观的国内教育界近几百人次,同时我们社团也下到福利院、养老院、部队等单位表演。这些活动不仅传播了茶文化,加深了国际友谊,展示了茶艺团成员的风采,还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抗压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培养了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尊重、负责、关怀他人的社会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对人才的培养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目前我国关于中等职业教育目标中,技能学习成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的第一要素,在培养过程中被过分强调,综合职业能力则被忽视。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人们在从事某种职业过程中所需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专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技能学习能力和责任意识能力等,其中技能学习能力是专业能力的一个方面,代表学习者在技术操作上达到了要求的水平,更好的适应工作的需求和变化,发展职业生涯更有赖于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因此,中职教育必须加强对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育实践中加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才能实现“制器”到“育人”的转变,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提高职业就业能力。
我校茶艺社团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具体表现在:
3.1 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素养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茶文化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包容了文、史、哲、艺术等多学科的内容,具有综合性、知识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茶艺文化活动,可对学生起到全方位的教育作用。通过茶文化活动的开展,茶艺社团同学的文化艺术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3.2 提高学生身心素养
自古以来民间饮茶将插花、挂画、点茶、焚香并称为四艺,意在营造质朴优雅的古典审美意境。在这种环境中品茶,茶人最能与自然界展开精神上的沟通,内心与外界环境交融,使尘心洗涤,达到精神升华。自然清新的环境中品茗才能真正体味到环境、艺境、心境、人境的和谐美,才能心旷神怡。茶艺社团的活动提高了学生接受文化艺术素养熏陶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了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和热爱生活的激情。对学生起到了陶冶情操和心理调适的积极作用,也为今后的就业和适应社会打下了一个良好基础。
3.3 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
茶艺中的礼仪是一种动态的素养。茶,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容各种审美于一体,如环境的选择、茶汤的鉴赏、茶具的把玩,这些都与泡茶者的礼仪及内在素养息息相关。茶艺中所体现的礼仪包括个人卫生、发型选择、皮肤保养、服装、用语,还有热情的微笑与动作的美感。例如茶艺表演中的仪态美,是由优美的形体姿态来体现的,而优美的姿态又是以正确的站姿为基础的,正确优美的站姿会给人以精神充沛、气质高雅、礼貌亲切的印象。茶艺表演中的站姿要求身体重心自然垂直,从头至脚有一线直的感觉,取重心于两脚之间,头虚顶,腋似夹球,呼吸自然。在茶艺社团的活动中,学生必须时刻保持良好的礼仪,长时间的锻炼使得她们拥有良好的气质。
3.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是人们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茶作为一种文化,主要是因为它在满足人们解渴的生理需要的同时,还能满足人们审美愉悦、社交联谊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我校空乘专业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技能功底,还应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这样方能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而将美好的一面展示给他人。
4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
职业技能竞赛能推动高端技能人才成长,符合高端技能人才兴企强国的客观规律。近六年来我们社团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行业、企业的茶艺技能竞赛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各种活动中展示学生的茶艺技能水平,提高学生在各种场合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0和2011年厦门市中职技能大赛我校茶艺社图的选手连续两年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校茶艺社团的郭栩莹、刘永欣两位同学都获得了2011年“闽南十大茶叶形象大使”的称号,连旋旋获得“最佳参与奖选手”的称号。在2011“环球旅游小姐国际大赛”中国总决赛中,我校茶艺社团的周颖仪同学参加了比赛。在才艺展示环节中,她优雅地展示了自己的茶艺,最终从众多佳丽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成为了2011环球旅游小姐中国网络赛区总决赛的冠军和“最佳人气奖”双料得主。第三届“福鼎白茶杯”海峡茶艺电视公开赛总决赛我校茶艺社团的郭栩莹同学从复赛当中脱颖而出,并在决赛中技压群芳,获得了本次总决赛的最佳气质奖。这也是中职学生参赛选手在本次大赛中所取得的最好成绩。
我校茶艺社团的周颖怡、林佳美两位同学都获得了2012年“八马杯厦门十大茶叶形象大使”的称号,我社团成员多位获得“最佳参与奖选手”的称号。在2012第四届“海峡两岸大红袍杯”总决赛中,我校茶艺社团的周颖仪同学参加了比赛。在才艺展示环节中,她优雅地展示了自己的茶艺,最终从众多佳丽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这也是中职学生参赛选手在本次大赛中所取得的最好成绩。
2012年11月,在厦门市中职生素养大赛中,我校茶艺社团学生的“秋香茶韵”茶艺表演获职业风采最佳视觉效果奖。2013年6月,《秋香茶韵――闽南茶艺表演》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展示作品展洽会优秀学生技能作品大赛并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茶艺大赛既是考验更是机会,同学们利用比赛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自我提高,再次培养和增强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我校茶艺社团的郭栩莹、郑大萍、高越阳等多位同学由于她们长期学习茶艺,拥有良好的气质,她们都优先被海南航空、厦门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云南分公司等各家航空公司录取。此外茶艺社的成员,由于她们的综合素养较高,目前她们都就职于厦门的一些知名企事业单位,受到用人单位的称赞和认可。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特征。我校茶艺社团体现这一特征,服从和服务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这一大局。总之,在职业学校教学中,中职生的技能教学诚然重要,但是职业道德教学同样不能忽视,学校应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两者不可偏废。茶艺社团让兴趣相同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找回自信,体会成功的喜悦,实现学生公共道德和个性道德的完美统一。
此外,中职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个较长的渗透和熏陶的过程。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把学生的日常管理与就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抓住每个环节和机会,时时刻刻有意识地营造相应的氛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影响。提升中职生就业的能力,就必须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利用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如社团的建设等来培育适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中职学校把能力本位和素质本位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能掌握一种技能,从事简单的机器操作,而且自身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二、茶学专业相关边缘学科
茶学相关的边缘学科课程较多,将课程划分相应的模块讨论,分为茶叶生产模块、茶叶加工模块、茶文化与销售模块。其中茶叶生产模块包括土壤肥料学、茶园管理、农业气象学等课程;茶叶加工模块包括手工制茶技艺、茶叶机械使用与维护、茶叶包装与储运等课程;茶文化与营销模块包括茶文化、茶艺、茶馆经营与管理茶产品电子商务等课程。
对于茶学这门学科,一些基础学科的开设还是很完善的,比如土壤肥料学、植物学、遗传学等基础课程在各校都是作为基础课开设,有利于为茶学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茶叶生产模块,像茶园管理等学科开设较少,某些高校作为专业任选课开设,理论知识较多,实践关于到一个茶园的建设管理,实践机会不多,作为专业任选课学习理论知识对以后茶园方向有意向的同学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课程。
茶叶加工模块,对于制茶这门学科,是茶学的必修学科,系统介绍了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等茶类的加工技术,是每个茶学专业学生应该且必须掌握的技能,作为必修课程在此不多做介绍。对于茶叶机械方面的课程,按照机械的使用方法不同又分为采摘机械,加工机械等,由于学生对此兴趣不一,作为选修课程按照学生个人意愿选择较好。关于茶叶包装与储运,这是一门与生产联系紧密的课程,对于以后在茶厂工作的同学来说是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密切关系到一个茶厂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茶文化与营销模块,这一模块包含的课程主要针对茶叶的营销,涉及到茶叶的消费。茶文化、茶艺两门学科主要是研究茶的历史,是茶学理论知识的一个很重要的分支,应用于茶艺表演等方面,对从事茶艺这一方面的同学是一门必修的课程,可根据学生个人意愿选择。茶馆的经营与管理,这门学科也是理论知识偏多,很难应用于实践,我国的茶馆数目不是很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茶馆的逐渐开设,茶馆的经营将会是一个重要的方向。茶产品电子商务,在互联网的时代,茶叶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方式,是茶叶的一个重要的销售渠道,在电子商务普及的今天,十分有利于茶叶的普及。
三、对茶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茶学专业的课程丰富、开设的相关学科很多,本科生四年内不能够全部的学习,所以要有轻重的开设课程。
关于必修学科,茶叶生物化学、茶叶加工、茶艺、茶叶审评与检验、茶树栽培等应该作为必修学科来开设。茶叶生物化学是茶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茶学科中发展很快的一个领域,茶叶加工系统介绍了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等茶类的加工技术,以及茶叶中多功能成分的提取。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叶审评与检验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审评,从而达到鉴定茶叶品质的目的。茶树栽培学概括为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茶树的繁殖与栽培两大项,繁殖的话可以细分为培育良种,育苗以及幼年管理等等,管理主要为茶园的管理,成年茶树的采收以及茶树的后期管理等。相比于其他学科,这些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际生产中也必不可少,因此建议作为必修课程开设。
再者为选修学科的开设。茶文化、茶叶经济贸易等课程可以作为选修课程。茶文化是一门茶学与文化相互交叉渗透的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以科学的态度和历史眼光翔实地介绍茶的起源及其分布,饮茶方式的发展与变迁,中国茶叶对外传布及世界茶区分布,中国各民族茶俗及地方茶文化,茶与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等内容。茶业经济学是研究茶叶经济管理的应用科学,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是茶学体系的创新,又丰富和完善了茶学体系。这些学科理论知识过多,可以作为选修课程学习,对必修课程起到辅佐的作用,有助于必修课程的理解记忆。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中华茶艺竞赛分指定茶艺竞技、创新茶艺竞技、品饮茶艺竞技三个环节。比赛中各具神态的茶具造型之美;茶席设计的意境美;醉人的茶香、甘爽的茶味之美等。这些都向我们展示了真实的茶文化之美,它的美能启发大学生对美的追求与向往。例如在青茶茶艺表演时,体会那“悬壶高冲,春风拂面,乌龙入宫,细闻幽香”等意境之美。茶文化内涵丰富,通过茶艺比赛可提高大学生对美的鉴赏、感悟及创造,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品味。
2.茶艺技能大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茶艺技能大赛中竞赛项有3个环节,其中一个环节为“团体创新茶艺竞技”,要求参赛选手自选茶艺,有关参赛用品选手赛前自备,如主题、茶席、解说、表演、泡茶、创作背景音乐、茶具、茶叶、服装、桌布等,此项环节要求学生一定要有团队合作精神,极大地考验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我们在训练中要求每个学生都开动脑筋、集思广益,结合民俗、舞蹈、器乐、服装等编排茶艺表演,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3.茶艺技能大赛有利于茶文化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
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和实用”为基本要求,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很难把握它的尺度,而这一要求在技能大赛中却非常明确。如茶艺技能大赛的一些技能项目的竞赛细则中,对试题范围、类型及比重都作了详细说明。例如,比赛知识点包括茶文化基本知识、茶叶知识、茶具知识、品茗用水知识等;比赛技能点包括茶艺准备和茶艺演示,其中茶艺演示要求是:能够掌握各地风味茶饮和少数民族茶饮的操作(3种以上),能够独立组织茶艺表演并介绍其文化内涵,能够配制调饮茶(3种以上)等。这些都对改进教学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4.茶艺技能大赛有利于改革茶文化课程的实训方式。
茶艺技能大赛对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均能注意到二者兼顾,各有侧重。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教学时也要注意将基础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折射出实训方式的改革方向,那就是大力推行“教学工厂”的实训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例如,红茶的冲泡,老师理论讲解红茶的特性、冲泡水温、冲泡程序和方法,同时还应突出实际技能操作,老师对个动作分解示范,讲授动作要领及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学以致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练,直至完全掌握其冲泡技能。
二、从中华茶艺大赛对茶文化课程的教学思考
广西职业院校技能高职组《中华茶艺》大赛前期,我院领导和教务处指定由航空旅游学院承办本次比赛活动,组织比赛队伍,确定人选。接到任务后,我们便着手在学校学生茶协会和本学院范围内进行宣传动员工作,分别在茶协、航空服务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和文秘专业中挑选学生。最后经过几轮筛选,最后确定了5名学生。培训过程中,依照竞赛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三个环节的指导。在绿茶、红茶、乌龙茶指定茶艺的指导中,重点让学生掌握冲泡的手法和水温的控制。品饮茶艺重点指导学生能够对冲泡茶汤的色、香、味等情况进行总结性的书面描述。团体创新茶艺指导学生设定主题、茶席,将解说、表演、背景音乐、茶叶、茶具、服装、桌布等融入其中。通过茶艺大赛,我们对茶文化的课程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1.更新课程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和以课堂、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积极创造实践教学条件。通过多媒体演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茶艺表演,将学生引入技能课程的学习,老师对个动作分解示范,学生反复操练。同时,课堂教学应与就业岗位对接,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要、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等内容接轨。21世纪随着茶文化的复兴,不论是商务洽谈、拜访,还是及人们休闲养生,都需要大量的知茶、懂茶的人员。我校航空旅游学院将航空服务、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等专业教学计划中都加入了茶文化与茶艺的课程,普及茶文化知识。鼓励老师改革教学方法,建立了茶艺实训室,为茶文化教学提供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增强教师的技能水平,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生的比赛成绩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指导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我校的指导老师都不是科班出身,涉入茶文化领域时间也不长,亟需提升技能水平。特别是综合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老师平时多学习、多积累,提高实践应用和动手操作能力。做到既能言传,又能身教,以自身高超的技艺水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赞 (6)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娱乐盟的签约作者“一只付友呀”!
希望本篇文章《茶艺方面的知识大全11篇》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娱乐盟]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摘要]目的 分析过期妊娠胎儿的分娩方式及妊娠终止时机差异性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2年5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00例过期妊娠产妇(研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