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年轻的时候就拼命的工作多赚钱。当我们进去老年后最关心的就是养老钱,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现如今,投资理财已经进入到普通人的生活,在理财的阶层中,最容易上当受骗的就是这些老年人了。中老年人承上启下但是做好理财投资也很有必要,老年人应该如何购买理财产品?和年轻人一样,其实中老年人可以选择的理财方式有很多。
中老年人投资理财必须要注意的事项
一、选择可信任的正规理财平台
老年人理财,选对平台很重要。老年人如果能在投资之前,通过多种渠道对选择的理财平台事先进行了解,就能降低被“忽悠”的可能性,保障好资金安全。
二、不要盲目追求高收
投资有风险,出手需谨慎,老年人理财尤其要谨记这句至理名言。相较于退休之前,老年人的收入已经大大减少,风险承受能力也不及从前,在进行投资理财活动时,一定不能再盲目追求高收益,而是应该选择与自身财务实际状况相符的、稳健的投资理财方式。比如说,配置稳利精选基金这样风险低、收入稳定、投资期限灵活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不仅能有效降低投资风险,还能每月获得稳定收益来贴补生活。
三、理财不要擅自做出重大决定
在理财时,除了因为缺乏专业的投资理财知识,老年人容易被“忽悠”的原因还可能是因为没有及时与儿女、朋友进行沟通。比如说,为了不让他人知晓自己的财务状况,有些老年人经常会向身边的人隐瞒自己的一些理财活动,甚至是将自己的银行存单、保险单、企业债券及其他债权证明藏到隐秘的地方,生怕别人发现。
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首先,老年人缺乏专业的投资理财知识,极容易上当受骗,与年轻的儿女商量能有效降低被骗的可能性;其次,一旦发生“意外”,家人能在第一时间帮助寻找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
四、不要投资不熟悉的理财产品
预期收益并不等于实际收益,然而,在理财的过程中,很多老年人却经常会将二者混淆,把预期收益当成实际收益,并在一些公司人员刻意夸大收益的情况下,不自觉地踏入收益“陷阱”,在对产品详情及其风险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投入大量资金去购买这些理财产品,最后却落得本利无归的下场。
对于这样的现象,老年朋友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如果本人或身边的亲朋好友对于某类理财产品并不熟悉,对其收益的计算方式也并不了解,一定要谨慎选择。老年人应该如何购买理财产品?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这需要老年人在平时多学习,随着年纪的增加,老年人用钱的地方有很多,因此一定要将30%的资金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在银行,以备不时之需,充分保证资金的流动性。
原标题:老年生活要潇洒一点
古人说:“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老年生活不如年轻时精力充沛,不如中年时社交频繁,尽管有诸多“不如”,但若能打开心扉,消解心中担忧,依然能“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逞能不如服老
刚退休的张大爷经常头晕,活动后容易气促,被诊断为高血压病,并伴有左心室扩大。医生建议他减少运动量,但张大爷不听,游泳时还跟人比速度,最后体力不支,引发急性左心衰住进医院。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秘书长杨萍表示,老人退休后没有了事业支持,自我评价和认同感降低,从而用一些“逞强”行为证明自己。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老人要客观承认自身体力与年轻时的差距,凡事量力而行,不要勉强。家人应关心和叮嘱老人,适当让其参与家务,让他明白自己是被需要、被重视的。
抱怨生病不如与病共存
有些老人难以接受生病的事实,整天抱怨,吃不下睡不香,忧心忡忡,无法安心治疗,结果越病越重。杨萍说,疾病就像洪水,越怕越容易被吞没,只有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才能在疾病和自身之间筑起一道堤坝,提升免疫力,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建议老人不要把生活重心完全放在治疗上,在坚持服药、治疗、检查的基础上,转移注意力,调整生活节奏,让抗病成为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一部分,与病共存。
追求长寿不如活得有品质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2016年国人健康预期寿命为68.7岁,而我国平均寿命已接近80岁,可见,在生命的最后,大多数人都经历了十多年的带病生存。尽管人人都期望长寿,但一个人生命的后半段几乎是在药物维持和病床上度过的,这样的长寿也算不得真正的高寿。中国心理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王一牛说,只有把生命的质量与长度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寿。与其盲目追求长命百岁,不如乐天知命,安排好每天的生活。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太极拳、旅游、书法、戏曲等,既有利于健康,又能陶冶情操,让人生最后阶段丰富多彩。
吃补品不如均衡饮食
很多老人平时舍不得吃穿,却听信宣传,花费大笔开支买保健品。前不久,河北81岁的戚老太太看广告介绍一种代餐粉,号称全面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于是饭也不吃了,天天泡代餐粉,结果导致营养不良。杨萍表示,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和自然食物,过度服用保健食品,非但不能促进健康,还有损身体。王一牛认为,老人饮食要保证食物多样化,多摄入果蔬,每天吃一些奶类和豆制品,适量吃鱼、禽、蛋、瘦肉。注意饮食清淡,少盐少油。
投资理财不如出门旅游
近年来,很多投资理财骗局盯上老年人,他们打着“高收益”“低风险”旗号,骗光老人的毕生积蓄。王一牛说,老人大多没有风险投资的知识和能力,一旦投资本金收不回来,一辈子的积蓄可能打了水漂。建议老年人投资以保值为原则,不要贪图高收入,警惕诈骗陷阱,必要时请子女帮忙。与其承担投资风险,不如学会为自己花钱,多出去旅游,看看世界。杨萍提示,老年旅游应视体能和消费能力而定,出行前做好计划,最好结伴而行。备好常备药物,与亲友或子女随时保持通信,以免遇到意外。
孤独生活不如与友交流
一些老人退休后,生活圈子变小,与人交流机会也变少;还有些老人身患疾病,长期闷在家中;或由于丧偶,不愿打开心扉……长此以往,对老人身心产生不良影响。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一项研究证实,孤独会使中老年女性心脏病、焦虑症和抑郁症发病率增加3倍。杨萍建议老人多参加社区活动,培养兴趣,通过共同爱好结交新伙伴。王一牛认为,朋友不在多而在精,当不愿意和子女交流时,找三两个老友谈谈心,发泄出来,心情就会变好。
闲得发慌不如发挥余热
退休之后,生活从忙碌充实变为闲来无事,巨大心理落差常让很多老人陷入孤寂落寞。美国一项显示,与退休后停止工作的人相比,继续工作的老人身心健康状态更好。瑞士伯尔尼大学一项研究发现,60岁是成年人的黄金时期,这时自我认同感、经验、能力都达到了峰值。杨萍建议,身体健康且有一技之长的退休老人,不妨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帮社区里的年轻父母看孩子,烹饪技术好的老人教大家做饭,或做公益志愿工作或交通协管工作。
超级保姆不如甩手掌柜
一些老年人退休后,将全部重心转移到了子女家庭,照顾孙辈、打扫卫生、买菜做饭……充当起“超级保姆”。有的子女劝老人歇一歇,但老人总是放心不下。王一牛认为,老人之所以什么事都要过问,是因为他们总把儿女当成长不大的孩子,做不到完全“放手”。要明白“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的道理,儿女成家立业后,老人要回归自己的世界,多结交朋友,多点时间给“老伴儿”,不要过多干涉子女的生活。
担心衰老不如看淡生死
牙齿松脱、失眠健忘、老眼昏花……衰老让很多人感到沮丧不安,意识到死亡正在慢慢逼近。远离子女独居,亲朋好友相继离世,都会让人担惊受怕。王一牛说,人到老年,要挑战的不是衰老,而是对衰老的恐惧。衰老是一种自然规律,与其一味抗拒,不如坦然接受生命中每一个阶段给予我们的馈赠。死亡也是人生旅程的必然结果,与其日日担忧,不如接纳身体和处境的变化,做力所能及的事,看淡死亡。子女家属也应多和老人沟通,给予更多陪伴和情感支持。
缅怀过去不如活在当下
“想当年,我工作时……”“那些年在部队的生活……”有些老人总爱想过去的事情。与缅怀过去相比,活在当下可以让人活得更从容洒脱,英国曾对多名百岁老人专访,发现他们长寿秘诀之一就是,从不纠结失去的东西,活在当下。王一牛认为,过度沉浸过去会减弱当下的感受力,对未来失去信心,不利于身心健康。缅怀过去是因为没有情感宣泄的出口,老人可试着把过去的事写下来或找人倾诉,从中解脱,收获一个全新的现在。
责任编辑:
受访专家: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秘书长杨萍
中国心理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王一牛
古人说:“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老年生活不如年轻时精力充沛,不如中年时社交频繁,尽管有诸多“不如”,但若能打开心扉,消解心中担忧,依然能“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逞能不如服老
刚退休的张大爷经常头晕,活动后容易气促,被诊断为高血压病,并伴有左心室扩大。医生建议他减少运动量,但张大爷不听,游泳时还跟人比速度,最后体力不支,引发急性左心衰住进医院。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秘书长杨萍表示,老人退休后没有了事业支持,自我评价和认同感降低,从而用一些“逞强”行为证明自己。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老人要客观承认自身体力与年轻时的差距,凡事量力而行,不要勉强。家人应关心和叮嘱老人,适当让其参与家务,让他明白自己是被需要、被重视的。
抱怨生病不如与病共存
有些老人难以接受生病的事实,整天抱怨,吃不下睡不香,忧心忡忡,无法安心治疗,结果越病越重。杨萍说,疾病就像洪水,越怕越容易被吞没,只有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才能在疾病和自身之间筑起一道堤坝,提升免疫力,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建议老人不要把生活重心完全放在治疗上,在坚持服药、治疗、检查的基础上,转移注意力,调整生活节奏,让抗病成为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一部分,与病共存。
追求长寿不如活得有品质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2016年国人健康预期寿命为68.7岁,而我国平均寿命已接近80岁,可见,在生命的最后,大多数人都经历了十多年的带病生存。尽管人人都期望长寿,但一个人生命的后半段几乎是在药物维持和病床上度过的,这样的长寿也算不得真正的高寿。中国心理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王一牛说,只有把生命的质量与长度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寿。与其盲目追求长命百岁,不如乐天知命,安排好每天的生活。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太极拳、旅游、书法、戏曲等,既有利于健康,又能陶冶情操,让人生最后阶段丰富多彩。
吃补品不如均衡饮食
很多老人平时舍不得吃穿,却听信宣传,花费大笔开支买保健品。前不久,河北81岁的戚老太太看广告介绍一种代餐粉,号称全面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于是饭也不吃了,天天泡代餐粉,结果导致营养不良。杨萍表示,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和自然食物,过度服用保健食品,非但不能促进健康,还有损身体。王一牛认为,老人饮食要保证食物多样化,多摄入果蔬,每天吃一些奶类和豆制品,适量吃鱼、禽、蛋、瘦肉。注意饮食清淡,少盐少油。
投资理财不如出门旅游
近年来,很多投资理财骗局盯上老年人,他们打着“高收益”“低风险”旗号,骗光老人的毕生积蓄。王一牛说,老人大多没有风险投资的知识和能力,一旦投资本金收不回来,一辈子的积蓄可能打了水漂。建议老年人投资以保值为原则,不要贪图高收入,警惕诈骗陷阱,必要时请子女帮忙。与其承担投资风险,不如学会为自己花钱,多出去旅游,看看世界。杨萍提示,老年旅游应视体能和消费能力而定,出行前做好计划,最好结伴而行。备好常备药物,与亲友或子女随时保持通信,以免遇到意外。
孤独生活不如与友交流
一些老人退休后,生活圈子变小,与人交流机会也变少;还有些老人身患疾病,长期闷在家中;或由于丧偶,不愿打开心扉……长此以往,对老人身心产生不良影响。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一项研究证实,孤独会使中老年女性心脏病、焦虑症和抑郁症发病率增加3倍。杨萍建议老人多参加社区活动,培养兴趣,通过共同爱好结交新伙伴。王一牛认为,朋友不在多而在精,当不愿意和子女交流时,找三两个老友谈谈心,发泄出来,心情就会变好。
闲得发慌不如发挥余热
退休之后,生活从忙碌充实变为闲来无事,巨大心理落差常让很多老人陷入孤寂落寞。美国一项显示,与退休后停止工作的人相比,继续工作的老人身心健康状态更好。
瑞士伯尔尼大学一项研究发现,60岁是成年人的黄金时期,这时自我认同感、经验、能力都达到了峰值。杨萍建议,身体健康且有一技之长的退休老人,不妨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帮社区里的年轻父母看孩子,烹饪技术好的老人教大家做饭,或做公益志愿工作或交通协管工作。
超级保姆不如甩手掌柜
一些老年人退休后,将全部重心转移到了子女家庭,照顾孙辈、打扫卫生、买菜做饭……充当起“超级保姆”。有的子女劝老人歇一歇,但老人总是放心不下。王一牛认为,老人之所以什么事都要过问,是因为他们总把儿女当成长不大的孩子,做不到完全“放手”。要明白“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的道理,儿女成家立业后,老人要回归自己的世界,多结交朋友,多点时间给“老伴儿”,不要过多干涉子女的生活。
担心衰老不如看淡生死牙齿松脱、失眠健忘、老眼昏花……衰老让很多人感到沮丧不安,意识到死亡正在慢慢逼近。远离子女独居,亲朋好友相继离世,都会让人担惊受怕。王一牛说,人到老年,要挑战的不是衰老,而是对衰老的恐惧。衰老是一种自然规律,与其一味抗拒,不如坦然接受生命中每一个阶段给予我们的馈赠。死亡也是人生旅程的必然结果,与其日日担忧,不如接纳身体和处境的变化,做力所能及的事,看淡死亡。子女家属也应多和老人沟通,给予更多陪伴和情感支持。
缅怀过去不如活在当下
“想当年,我工作时……”“那些年在部队的生活……”有些老人总爱想过去的事情。与缅怀过去相比,活在当下可以让人活得更从容洒脱,英国曾对多名百岁老人专访,发现他们长寿秘诀之一就是,从不纠结失去的东西,活在当下。王一牛认为,过度沉浸过去会减弱当下的感受力,对未来失去信心,不利于身心健康。缅怀过去是因为没有情感宣泄的出口,老人可试着把过去的事写下来或找人倾诉,从中解脱,收获一个全新的现在。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
本文来自作者[一只子睿呀]投稿,不代表娱乐盟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lmeng.com/luyoumeishi/202412-1825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娱乐盟的签约作者“一只子睿呀”!
希望本篇文章《老年怎样理财?老年人理财需要注意什么?(老年生活要潇洒一点 追求长寿不如活得有品质)》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娱乐盟]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当我们年轻的时候就拼命的工作多赚钱。当我们进去老年后最关心的就是养老钱,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现如今,投资理财已经进入到普通人的生活,在理财的阶层中,最容易上当受骗的就...